
作者|張爽
編輯|六耳
來源|直通北交所
隨著近期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推出、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啟動,北交所交易活躍度顯著攀升。這也引起了機構投資者對北交所上市公司的關注度提升,尋找“掘金”機會。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統計,自今年以來,北交所172家上市公司中,已有20家公司獲得機構調研。機構累計調研28次,調研機構家數累計294家。
調研過程中,上市公司的產品產能、研發情況、競爭優勢等問題備受機構關注,這些重點問題都被機構頻繁問及。
-1-
北交所交易活躍度攀升
北證50指數年內漲超8%
2月13日融資融券交易業務落地首日,首批56只融資融券標的股票有44只收紅。
隨后的2月20日,北交所又迎來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啟動。啟動當日,開展做市業務的股票成交額較上周日均成交額增長7.37%,價格平均上漲1.66%。首日做市商買賣成交合計2476.03萬元。
這兩大交易系統的上線,可以提升北交所整體的流動性水平、提升定價準確性,帶來了北交所交易活躍度顯著攀升。
近一周內,172只北交所股票合計成交金額49.59億元,較上周增長20.72%;合計成交數量為4.70億股,較上周增長9.25%。
數據顯示,截至2月22日收盤,北證50指數年內漲幅超過8%;成交額方面,1月3日至20日的14個交易日里,有13個交易日的日成交額在5億元以下,而1月30日以來的16個交易日的日成交額均超過6.9億元,其中七個交易日超10億元。
北交所融資融券交易業務啟動當日,北證50指數盤中一度漲超2%,日成交額達11.12億元;2月20日,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啟動當日,北證50指數收漲0.59%,日成交額為8.56億元。
截至目前,已有28家北交所公司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其中19家業績預增,多家北交所企業的業績表現亮眼。
比如,“市值一哥”貝特瑞預告2022年凈利潤達23.1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41億元大增六成。康普化學2月10日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營收3.5億元,同比實現增長55%,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104%。
隨著北交所交易活躍度的攀升,近期機構投資者對北交所的關注度也隨之持續高漲,集體加快了調研的步伐,積極叩響北交所公司的大門,尋找“掘金”機會。
-2-
機構組團調研20家公司
高端制造業標的公司最受寵
機構調研情況一直被視為機構布局的風向標,從側面預示著一家公司的潛力和前景,調研動向歷來備受投資者關注。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統計,自今年以來,北交所17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0家公司獲得機構調研,機構累計調研28次,調研機構家數累計294家。
梳理機構近期的調研“足跡”,2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機構調研次數排名前10的公司包括有科達自控(831832.BJ)、貝特瑞(835185.BJ)、康普化學(835640.BJ)、富士達、硅烷科技(835640.BJ)等。
這20家公司中,貝特瑞的市值最高,達到358.9億元。其余公司市值在10~100億元的有8家,10億以下的有11家。
不過,受機構關注最高的個股并不是市值排名最高的的公司,科達自控成為近期機構調研的最耀眼標的之一。
該公司所處行業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營業務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工業互聯網體系,服務于智慧礦山、智慧市政、物聯網+服務板塊。
由于近期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臺了相關利好政策,設立煤礦安全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因此,科達自控備受“機構們”關注。
僅2023年1月6日至2月9日這一個多月時間,該公司就被調研了4次,接待了102家機構。? ??
調研的機構陣容也堪稱“豪華”,包括中信證券、中泰證券、開源證券、民生證券、工銀國際、匯添富、國泰基金、國融基金、方正證券、中金基金、中金資管、東北證券等。

其次是貝特瑞、富士達、康普化學、硅烷科技,參與調研的機構分別有38家、34家、24家、22家。
從機構調研次數來看,除科達自控共獲4次調研最為密集外,康普化學共獲機構3次調研,硅烷科技、威貿電子(833346.BJ)、恒立鉆具(836942.BJ)分別獲得2次調研,其余公司均獲機構1次調研。
從行業分類上看,獲機構調研的北交所公司分屬于兩個行業,除科達自控、志晟信息(832171.BJ)和云創數據(835305.BJ)為信息技術服務業外,其余17家公司均為制造業。
這些制造業的公司主要分布在通用設備制造業、電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細分領域。
這也可以看出,機構較為關注新興成長賽道相關個股,高端制造業備受青睞,成為機構調研的焦點。
-3-
產能、競爭優勢、研發投入備受關注
從調研機構類型上看,調研北交所公司的機構除券商和創投之外,還有基金、私募、資管以及險資等大型買方機構也紛紛“組團”參與調研。
比如,中郵人壽、太平洋保險、中銀三星人壽、幸福人壽保險、人保養老、前海人壽等險資機構,就頻頻出現在調研的一線。
此前調研北交所公司的券商多為中小券商作為調研機構的主力,而近期參與調研的券商機構中,有不少諸如開源證券、中信證券、申萬宏源等頭部券商也加入了調研的主力軍。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進一步梳理20家被調研的公司可以看出,在調研過程中,產品的產能、市場規模、經營情況、研發情況、競爭優勢等問題備受機構關注。
其中圍繞產品產能相關問題被頻頻提及。科達自控、康普化學、硅烷科技、方盛股份(835640.BJ)、方大新材(838163.BJ)等公司都被問到該問題。
例如,從事氫硅材料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硅烷科技,在2月10日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都被問及“2023年預計硅烷科技硅烷產量能到達多少噸?”等問題。硅烷科技回應“預計全年產量在2200噸左右。”
康普化學主營銅萃取劑、新能源電池金屬萃取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該公司年內被機構調研3次。
在2月14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被問及“針對目前需求旺盛,產能不足的情況,公司準備如何應對?”
康普化學表示,目前公司主要有兩個措施,一是加強原有生產線改造及工藝改進,來提升公司的產能及生產效率;二是加快募投項目的建設,盡快滿足投產條件,滿足市場需求。
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競爭優勢也是調研機構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此問題被頻繁問及。
例如,年內被機構調研4次的科達自控,在近期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都被問及了競爭優勢相關問題,“今年是否已形成業績收入? ”“智慧礦山行業競爭格局是怎樣的?”“業務的主要競爭優勢及行業地位如何?”
對此,科達自控回應稱,公司利用國產芯片開發了一款“信創”產品智能超聲波水表,公司計劃于2023年根據市場拓展情況建立生產線,從省內向全國逐步推廣,現階段訂單數量較少。
競爭優勢方面,科達自控稱,一是公司深耕智慧礦山領域20多年,在提供煤礦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方面具有極強的技術競爭力;二是公司地處“晉陜蒙”煤炭金三角核心地域,相比競爭對手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三是公司利用多年的技術積累形成了“一體兩翼”商業模式,能夠為客戶解決難題、增強客戶粘度。
除此之外,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增長后勁也受調研機構關心,如研發投入、募投進度、產品布局等。
有業內人士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大多數仍處于成長期,而且很多公司都是“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潛力較大,機構密集調研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北交所公司的吸引力。
.END.
圖片來源|攝圖網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