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楊文
編輯|六耳
來源|直通北交所
2023年開年以來,北交所一些個股遭遇交易尷尬。先是頻頻上演破發潮,多家準上市公司大幅下調發行底價,接著是廣咨國際等個股出現交易枯竭。
無論是破發還是交易慘淡,背后都反映了年底北交所流動性“捉襟見肘”的問題。
為進一步提高流動性,北交所也正對現有制度進行評估,聽取市場機構與廣大投資者的意見建議,預計春節過后兩融制度和混合做市交易制度即能落地。
-1-
“兩融”最快于春節后實施
60余家券商“跑步進場”
融資融券作為一項基本的信用交易制度,是證券市場重要的基礎性制度,也是國際證券市場中較為成熟的交易方式。借助融資融券制度,投資者可以豐富交易策略、放大投資收益,交易所可以滿足投資者多元交易需求,促進市場價格發現,進一步改善市場流動性。
這種制度,北交所自然也要一試,準備工作也已做了許久。
2022年11月11日晚間,北交所出爐融資融券交易細則,配套發布相關業務指南。這意味著北交所向滬深交易所看齊,“兩融”業務正式開閘。
考慮到北交所現階段的結構性特點和流動性水平,北交所采取了四項風險控制舉措。
例如,執行“兩步走”策略,初期僅推出兩融基礎業務,運行平穩后再推出轉融通,確保兩融業務落地后初期將以融資業務為主,市場上的融券券源有限,整體杠桿水平較低,降低市場整體波動風險。
再如,審慎篩選兩融標的,把好標的股票準入關。
同時,嚴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把好投資者準入關,盡量避免單邊行情下投資者追漲殺跌加劇市場波動。
此外,持續監控市場,通過控制兩融余額的集中度、監控擔保品集中度等方式,對業務集中度進行總量控制和持續監測,提前研判和應對市場流動性和波動性風險。
自規則發布后,北交所就馬不停蹄地開展相關技術和業務準備工作。截至2022年12月17日,相關技術系統已完成全網測試和通關測試。
據悉,融資融券制度預計最快可于春節后實施。北交所也正緊鑼密鼓組織會員開展市場準備工作,目前至少有67家券商開通北交所融資融券交易權限,45家券商已為其客戶完成信用賬戶權限開通。
業內專家認為,目前北交所市場整體估值偏低,投資屬性較高,預計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后將為市場引來增量資金,盤活以北證50指數成份股為代表的優質股票流動性,進而帶動市場估值整體提升。
-2-
引入混合交易制度
有望流入近億資金
2022年10月31日,科創板正式引入做市制度。“開閘”當日,科創板打了個漂亮仗。做市業務整體運行平穩,做市商報單的價差較小,參與率較高,42家標的當天平均換手率增加1.48%,做市股票首月成交金額共增長約150億元。
前有科創板身先士卒頗見成效,這也為北交所推行做市交易增加了底氣。2022年11月18日,北交所做市細則及配套指引開始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
針對做市商制度,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此前訪談了新三板專家程曉明博士。程曉明自1993年開始從事資本市場研究和投資業務,先后在中國證券業協會、中信建投證券、華安證券、西部證券等多家機構任職。作為新三板市場早期參與者,他在業界享有廣泛影響力,被譽為新三板“教父”。
他認為,公司估值看三個因素:行業分析、團隊、財務報表。高科技公司的業績不好預測,因此對其評判標準主要看行業分析。行業分析本質是技術分析,普通人看不懂也就無法估值。
如果引入做市商制度,由專業機構分析公司的行業技術,對公司進行合理定價,并且把估值的結果以雙向報價的方式直接告訴投資者,這有助于縮小市場買賣價差,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
也就是說,做市商的核心作用是能夠幫助普通投資者對看不懂價值的創新型高科技公司進行估值定價。
“北交所是為創新型企業服務,創新型企業的價值評估比較難,就需要做市商引導?!背虝悦髡f。
在借鑒科創板做市制度經驗的基礎上,北交所也發揮自己的特色。
一方面,北交所延續高效審核,審核時長更短,手續更簡化;另一方面,北交所針對中小企業特點,靈活調整參與度、有效報單等指標要求;此外,針對北交所特有制度,推出原來創新層做市商豁免備案制度、綠鞋實施期間主承銷商豁免報價等制度。
根據做市細則,北交所做市制度與科創板做市制度同為單一證券交易中實施競價與做市并行的混合交易制度,并且預計該業務在春節后短期內即可正式上線運行。
業務開展前,做市商會通過二級市場獲取一定量的庫存股作為安全墊。業內人士粗略估計,此舉或將在近期為北交所注入近億元的凈資金。
-3-
專家支招為北交所解圍
實際上,北交所流動性不盡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北交所開市僅一年有余,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容量較小,且以小市值股票為主,還未形成初始規模效應。
其次,北交所的定位是服務于創新型中小企業,這類企業一般規模偏小,經營業績波動較大,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風險較大,北交所還設置50萬元的開戶資金門檻,這就直接導致個人投資者并不活躍。
而對于諸如公募基金等資金大戶而言,北交所標的規模小、數量少、行業門類尚不齊全,自然也不是他們的“香餑餑”。
再加上近期復雜的外部形勢使得中小企業受到較大沖擊,在資本市場避險情緒上升時,北交所在年底出現資金抽水的放大效應更為明顯。
因此,針對北交所面臨的難題,近期不少專家也來支招解圍。
例如,北京市政協委員、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鼓勵提倡多維度拓展北交所的市場功能,提高流動性。
他建議,北交所要積極尋求國際化發展的道路,加深與港交所的合作。一方面加速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以提升市場流動性;另一方面針對優質的北交所企業以及存在出海業務發展訴求的“專精特新”企業,與香港聯交所溝通探索更為靈活和創新的兩地上市或二次上市制度,從而更好地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利用好兩地市場發展壯大。
北京市政協委員吳麗光認為,決定資本市場活躍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要有足夠的優秀企業。
“我建議,鼓勵扶持北京市優秀企業和重點支持企業爭取到北交所上市,提高北交所上市企業的質量,改善北交所流動性不足的問題?!?/p>
灤海資本董事長高鳳勇也表示,北交所應進一步培育龍頭企業,并提升其估值水平,形成“壓艙石”、“定海神針”,對市場形成帶動作用。
“頭部一定要好,有一定比例的龍頭企業,形成交易深度,給予它應有的流動性和估值體系。”
高鳳勇還提到,引入了優質企業,市場對“成績優異的學生”還要有激勵效果,比如享受更高的估值、更好的流動性等。
解決資本市場流動性問題并非一日之功,市場樂見北交所在政策創新和資金引入方面有更多更好的創新努力。
.END.
圖片來源|網絡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