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 (李博)“今年是全國股轉系統成立10周年,也是北交所開市1周年,我們持續深化改革,逐步探索形成了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可行路徑,有效擴大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覆蓋面和包容度。”北交所董事長周貴華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介紹,截至目前,新三板、北交所累計服務1.3萬家中小企業,幫助超7000家民營和中小企業實現融資近6000億元。
周貴華介紹,北交所按照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要求,努力實現建設“一個主渠道、兩個中心、三個平臺”的目標。一個主渠道,是成為公開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主渠道;兩個中心,是打造中小企業創新孵化中心和估值定價中心;三個平臺,是構建支持中小企業的信息交互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和普惠金融政策試驗實施平臺。
“圍繞上述愿景,我們一方面堅持系統觀念,研究形成‘十四五’期間市場創新發展思路,實施企業強市、產品多元、投融平衡、市場對接、服務興市、治理提升六大戰略。另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改革創新,推動北交所市場規模、結構、功能等各方面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周貴華說。
從交易所建設一般規律看,形成初始市場規模、聚集一批市場認可度高的上市公司群體是交易所產品創新、健全各項功能、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周貴華表示:“當前,北交所仍處于市場建設起步期,我們要以高質量擴容為牽引,同步構建具有特色的制度產品體系,推動完善良好市場生態,加快構筑交易所應有的形態。”
周貴華介紹,推動常態化發行上市,加快北交所高質量擴容,是目前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主要難點和挑戰。“前期,我們遵循注冊制理念,探索高效的審核機制,從受理到注冊平均用時145天。我們將在此基礎上,打造‘預期更明、效率更高、包容更強’的上市服務品牌,讓北交所成為中小企業上市優選地、首選地。”
北交所實施一體化“流程再造”,建立掛牌、上市直聯審核機制,讓優質企業掛牌滿一年后可迅速實現發行上市。強化監管、輔導、審核、注冊各環節銜接配合,著力提升上市可預期性。加大力度開展在地化服務,提升市場推廣服務精準度。同時,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嚴把入口關,加強監管,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北交所加強投資端建設,形成投融資均衡發展、交易透明高效、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的交易生態。優化發行定價機制,引導發行人合理定價,兼顧上市前后投資者利益,促進一二級市場平衡。豐富投資工具,支持基金公司配套開發北證50指數基金產品,引導各類資管機構基于北交所創新投資工具,暢通各類資金入市渠道。完善交易機制,盡快落地融資融券制度、混合做市交易,持續優化證券交易收費機制,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便捷性。
北交所加大制度產品供給,加快健全交易所功能。持續完善產品體系,加快推進政府債二級市場建設,推出公開發行可轉債,研究面向專業投資者的定制化投融資工具,探索推出ETF等交易所上市基金產品,逐步構建包含股票、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品種的多元化產品體系。加大對上市公司的制度供給,進一步提高再融資效率,豐富并購重組支付工具,構建更為靈活的股權激勵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做優做強。
周貴華表示,北交所將不斷完善市場基礎制度,推動形成各方熱情參與、良性互動的市場環境。主動加強與財政支持、產業扶持、稅收優惠、司法保障等方面對接,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促進資本、信息等各類資源要素向中小企業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