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張爽
編輯|六耳
來源|直通北交所
上市公司發展是觀察一個區域經濟活力和市場化水平的窗口之一。目前尚未加入北交所“大家庭”的7個省份,海南算是其中之一。
目前,來自海南三亞的新三板創新層公司新道科技(833694.NQ)正在沖刺北交所,有望成為“北交所海南第一股”。只是,新道科技沖刺北交所的進程頗多坎坷。
去年9月收到北交所的第一輪審核問詢函,12月又收到第二輪問詢。今年4月15日,第三輪問詢也不期而至。這三輪問詢,北交所總共拋出了33個大問題及若干個小問題。
盡管每一輪問詢的側重點不同,但是始終圍繞“業績大幅波動、獨立持續經營的能力、產品核心競爭力、利益關聯”等重點問題進行層層追問。
-1-
三輪問詢,兩次中止審核
業績持續下滑受格外關注
在歷次問詢中,新道科技近年來業績持續下滑的問題受到北交所監管層的格外關注,成為監管層追問的核心方面問題。
新道科技成立于2011年,主要為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院校提供綜合教育軟件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主要包括教育軟件、云服務、咨詢及培訓服務。
據公司2021年年報顯示,新道科技2021年營業收入為2.83億元? 同比增長30.77%,凈利潤為6378萬元,同比增長134.49%。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62%,歸母凈利潤卻大幅下降139.45%,增收不增利。
而在此前的2018~2021年3月,新道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2.89億元、2.53億元、2.1億元和2115萬元,凈利潤分別為8934.69 萬元、8557.96 萬元、2720.08萬元和-438.53萬元。
不難看出,2018~2021年這三年,新道科技營收凈利都出現了持續下滑,特別是2020年的凈利潤下滑幅度超過了50%,接近70%。

(圖源/招股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構成)
果不其然,新道科技業績持續下滑成為北交所監管層前兩輪問詢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在去年9月13日的第一輪詢函中北交所問及業績持續下滑是否存在不符合進層標準的風險,今年3月25日的第二輪詢函再次問及經營業績是否呈持續下滑趨勢。
在前兩輪答復中,新道科技表示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的變動,符合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及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監管層對公司在前兩輪中大篇幅的回應并不滿意,于是在此后的第三輪問詢中繼續緊盯不放,要求作出進一步說明。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還注意到,新道科技曾兩次遭北交所中止審核,北交所上市進展頗為“坎坷”。
去年12月31日,其因財務報告到期需補充審計事項不得不中止審核。今年7月26日公司又因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上市審核再度遭中止。
-2-
產品線青黃不接
競爭力恐難持續
新道科技的主打產品包括有DBE系列產品、VBSE系列產品、B+Cloud、S系列產品、DTC數字化實踐教學云平臺等教育軟件產品,即通過軟件模擬企業運營環境,實現產教結合。
而這些主打的教育軟件產品生命周期很短,一般最長不超過5年。

(圖源/問詢回復函:各期主打產品概況)
申報材料及公開信息顯示,公司成立之初至2015年曾以E系列、S系列為主打產品,而目前兩款產品均早已過衰退期,銷售額大幅銳減;2015年之后至2019年,也就是在E系列、S系列產品之后,轉而以VBSE系列作為主打產品,實現新產品替代老產品,但該產品目前也過了高峰期,營收同樣持續下降;之后從2020年起,又以DBE系列作品作為替代,逐漸成為主打產品,但是營收依然疲軟。
即便再次研發新產品,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研發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且還存在研發不成功的風險。
由此可見,新道科技產品線存在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未來盈利能力和產品競爭力存在提升壓力。
新道科技下游終端客戶主要是大學、高職、中職院校,由于教育產品的特性,產品全部屬于一次性銷售,對同一產品不存在第二年繼續收費的可能,如若趕上了產品升級,還要免費提供給原客戶。
對此,北交所在問詢中要求新道科技補充披露教育軟件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產品復購率情況,老客戶是否需要為更新版本單獨付費等問題;要求說明教育軟件類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否存在市場拓展困難、收入增長停滯的情況等一系列問題。
新道科技在回復函中解釋稱,公司各個系列產品之間定位互有不同,隨著產業的變革以及教育政策的變化,公司產品會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體系化布局調整。
同時,新道科技也不否認院校一次性購買某一單品后可以長期使用,客戶在一定的使用周期內無需多次采購,合作年限相對較短。
對于復購率低的問題,新道科技解釋道,2018年度產品復購率是由于公司以2017年度數據為基準進行測算;而2020年度產品復購率較低主要由于公司新增1+X業務,該產品的新客戶較多。?
至于產品核心競爭力的問題,新道科技在第一輪問詢回復函中以大量圖表分別對各類產品的競爭力做出了解釋說明,同時在第二輪問詢回復函中對公司各系列產品進行了更為詳盡的量化分析。新道科技認為,其憑借技術優勢和項目經驗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3-
向股東進行利益輸送?
在以往擬上市公司收到的問詢函中,被北交所監管層問及較多的一句就是:“是否存在關聯交易?”
新道科技同樣存在著關聯交易的風險,并且連遭北交所三輪反復追問。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翻閱招股說明書發現,新道科技控股股東為上交所主板公司用友網絡,用友網絡對新道科技處于絕對控股,持有新道科技1.25億股股份,占比51.32%。

(圖源/招股書:前5名股東情況)
并且,用友網絡旗下有數家子公司已公開資本市場規劃,用友汽車已申報科創板IPO、用友金融也處于北交所問詢階段,港股上市公司暢捷通正接受創業板IPO輔導。
近幾年用友網絡及其聯營企業眾享比特始終為新道科技的第一大供應商,新道科技每年與用友網絡存在多項關聯交易。
比如,新道科技的辦公場所租賃自用友網絡;有7項商標來自控股股東授權;2018年~2020年每年還向用友網絡采購多項軟件產品,用于自身教育軟件產品的開發,單價從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
關聯交易的金額甚至逐年增長,2018~2020年關聯交易金額分別為452萬元、647萬元和849萬元。
如果租賃自家股東的房屋做辦公場所尚且合理,那么每年重復購買大量昂貴軟件就不免令人生疑。北交所要求新道科技關聯交易的程序合規性、定價公允性,以及關聯交易的必要性與合理性等問題。
新道科技解釋稱,公司發生的經常性關聯交易主要是向關聯方采購軟件來進行逆向開發,不存在損害公司及股東利益的情形,關聯交易定價公允,不存在利益輸送。
在第三輪問詢中,北交所繼續刨根問底,甚至直截了當地追問:“是否存在向用友網絡進行利益輸送的情形?”
不過,距離4月11日北交所發出第三輪問詢函至今已過去近半年,尚未見新道科技做出回復。
無論如何,若想成功沖刺北交所IPO,關聯交易及利益輸送等問題,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
面對漫漫上市路,連遭三輪問詢和兩次中止的新道科技,能否成為“北交所海南第一股”?仍然充滿著諸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