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張爽
編輯|六耳
來源|直通北交所
在北交所高質量擴容背景下,近期北交所新股發行上市速度正在加快。
10月剛過半,北交所連續迎來4家上市公司,他們分別來自安徽合肥、浙江寧波、山東濟南、江蘇無錫。這4個城市均屬于華東地區,而目前華東地區已成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主要來源地。
除四大直轄市之外,全國已有57個城市誕生了北交所上市公司。這57個城市現已累計9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占比達84%。廣州、蘇州和深圳三個城市的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相同,并列城市榜首。
-1-
已覆蓋直轄市外的57個城市
今日(10月18日),來自安徽合肥的中科美菱正式在北交所上市。它也由此成為“北交所合肥第一股”,同時也是安徽省第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中科美菱還創造了兩項上市紀錄。從6月29日獲受理至8月5日成功過會,中科美菱僅歷時37天,與來自上海的華嶺股份(430139.NQ)并列為目前北交所最快過會紀錄保持者。而中科美菱從受理至上市歷時也僅有111天,又成為北交所設立以來最快上市的企業。
而在上周,北交所還添加了3家企業上市,新芝生物(430685.BJ)、海能技術(430476.BJ)、億能電力(837046.BJ),分別來自浙江寧波、山東濟南、江蘇無錫。截至目前,這三個城市分別已有2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在全國各城市中并例排名第4。
也就是說國慶節之后,北交所新增了4家上市公司。這4家新上市的公司2019~2021年4家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了雙增。其中,新芝生物、中科美菱、海能技術均是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隨著中科美菱在北交所上市,截至目前北交所累計上市企業數量已達到118家。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四大直轄市分別有12家、4家、3家、1家已經登陸或即將登陸北交所上市的企業。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根據東財Choice數據梳理發現,除四大直轄市之外,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覆蓋全國23個省(直轄市)的57個城市。這57個城市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99家,占比高達84%。這意味著,今年以來北交所上市企業不僅數量增多,而且城市分布更加廣泛。
-2-
廣州蘇州深圳并列榜首
華東地區城市貢獻占比近半
進一步梳理可以發現,這57個城市中廣州、蘇州和深圳三地以5家北交所上市企業并列城市榜首;緊隨其后的是南京,有4家北交所上市企業,排名第2;杭州、嘉興、南通、青島、西安、鄭州以3家企業并列排名第3。
而蚌埠、常州、成都、大連、惠州、濟南、昆明、寧波、十堰、唐山、威海、濰坊、無錫、許昌、珠海15城市分別有2家企業,并列排名第4。

以上排行在前三甲的城市,累計有37家北交所上市企業,占比近4成。此外,前三甲城市中江蘇省有3個城市上榜,分別是蘇州、南京和南通;廣東省有2個城市上榜,分別是廣州和深圳;浙江也有2個城市上榜,分別是杭州和嘉興。
有意思的是,囊括19家北交所上市企業并高居全國省級榜首的江蘇省,其地級市蘇州的北交所企業數量卻超過了該省的省會城市南京;而山東省的省會城市濟南的北交所上市企業數量不敵青島。
作為地級市的蘇州,以擁有5家北交所上市企業擠身全國城市第一,與廣州深圳平起平坐。
值得一提的是,華東地區貢獻的北交所上市企業數量達到45家,占比近半。華東已成為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來源地。
西部地區城市也有13家北交所上市企業,占比超11%。例如,陜西西安有3家企業在北交所上市;四川成都和云南昆明分別有2家公司;作為自治區的廣西和內蒙古,各有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今年在北交所上市的“新成員”達到39家,除北京新增加3家企業外,浙江嘉興和江蘇南京也新增了3家企業,杭州、深圳、威海、鄭州四城各增加了2家企業,其余城市均新增1家企業。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對比還發現,與去年北交所上市企業數量相比,深圳、南京、杭州、嘉興、鄭州城市表現優異,排名位次均前移。
比如,江蘇南京去年北交所上市企業數量只有1家,今年新增了3家,排名位次從第4躍升至第2,深圳也從第3上升至第2。而廣州和蘇州兩城沒有變化,依然并列全國城市榜首。
此外,這些北交所上市企業更多傾向于細分龍頭或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屬性比較強。
根據東財Choice數據統計,除四大直轄市外其余城市的99家北交所上市企業中,有41家企業屬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超4成,占比接近一半,未來“專精特新”企業占比還將會進一步提升。
-3-
強者恒強,“后備軍”同樣充足
目前,北交所上市的企業主要來自此前已經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優質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可為北交所上市儲備豐富的“后備軍”。
東財Choice數據,截至目前已有6647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其中基礎層企業4949家,創新層企業有1667家。
從城市分布上看,除北京、上海 、重慶、天津四大直轄市分別有178家、123家、16家、29家企業在新三板創新層掛牌外,其余1231家新三板創新層企業覆蓋在203個城市,占比74%。
新三板創新層企業掛牌總數排在前10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蘇州、廣州、杭州、武漢、無錫、成都、南京、西安、寧波和鄭州。

創新層企業掛牌數量超過50家的城市有4個,掛牌數量在30~50家的城市有5個,掛牌數量在30家以下的城市有2個。
從總市值來看,截至目前上述TOP10城市1321家新三板創新層企業中,共有164家企業的總市值超過了10億元,其中36家企業總市值在20~50億元,8家企業總市值在50~100億元。另外,還有2家企業總市值超過了100億元,分別是來自貴州貴陽的安達科技(830809.NQ)和江蘇鎮江的恒神股份(832397.NQ)。
值得注意的是,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梳理發現上述203個城市的1321家新三板創新層企業,有159家符合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標準之一,具備沖擊北交所的潛力。
具體而言,符合北交所上市標準一的企業數量最多,有153家,占比為近12%,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這些企業預計市值不低于2億元,并且最近一兩年的凈利超過了2000萬元或1000萬元。另外還有4家符合北交所上市標準二,而符合北交所上市標準三和標準四的各有1家企業。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進一步統計發現,這159家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標準的企業中,杭州企業數量最多,達到11家,位居全國城市榜首。其次是蘇州和深圳均為9家,并列排名第2,排在第3~7位的分別是無錫7家,成都和常州各6家,鄭州和廣州各5家,武漢、青島、珠海、湖州各4家, 合肥、東莞、寧波、長沙各3家。
由此可見,這些企業絕大部分也分布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
此外,據東財Choice數據,上述TOP10城市1321家新三板創新層也不乏“專精特新”企業,其中有286家企業屬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新三板創新層企業覆蓋全國眾多城市,不少是二三四線城市。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非一線城市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登陸北交所。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