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國內汽車半導體設計公司今年9月展示其最新產品(來源:鈦媒體App拍攝)
鈦媒體App 10月13日消息,今天上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發布聲明,反對美國商務部的出口管制條例。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在聲明中稱,2022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宣布了兩項新的出口管制規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反對美國商務部用如此武斷的方式為國際貿易帶來干擾。希望美國政府能及時修正錯誤的做法,回歸世界半導體理事會(WSC)和政府與當局的半導體會議(GAMS)的國際貿易磋商機制的框架下,能夠充分溝通,有效地交換意見,尋求達成共識。
“我們非常擔心美方將國家安全用于歧視性貿易政策,這種單邊性的政策不僅會進一步損害全球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鏈,更重要的是,它將形成一個不確定的產業氛圍,給過去幾十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從業人員共同耕耘從而打造的互相信任、友好合作精神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CSIA表示。

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BIS)發布多項對華出口管制措施,禁止將使用美國設備制造的某些芯片銷售給中國。此外,美國政府還將31家中國公司、研究機構和其他團體列入所謂“未經核實的名單”,限制它們獲得某些受監管的美國半導體技術的能力。這些措施旨在限制中國獲得先進計算芯片、開發和維護超級計算機以及制造先進半導體的能力。
如今,這場美國芯片限制措施正持續發酵。
根據美國此次新規,先進和超級計算半導體產品進口將受到“長臂管轄”。新規中針對半導體設備商設置了三項管制的基準線:具有16nm/14nm或更小的生產技術節點的邏輯集成電路,使用18nm半間距或更小的生產技術節點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集成電路,128層或以上的NAND存儲器集成電路,若支持中國境內的半導體廠商開發上述產品,供應商需要向美國申請許可證。
因此,這次芯片禁令不只波及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中國芯片制造商、存儲器制造商,還包括SK海力士、英特爾、三星電子、臺積電、英偉達在中國的工廠或部分產品銷售,以及涉美的五大“半導體設備巨頭”——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美國)、阿斯麥(ASML,荷蘭)、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日本)、泛林集團(Lam Research,美國)、科磊(KLA Corp,美國)。
截至目前,五大半導體設備巨頭的員工已陸續撤出中國大陸的晶圓廠。所有美國芯片設備供應商已經暫停在長江存儲的業務活動。
綜合媒體報道和行業消息,科磊、泛林、應用材料、東京威力科創已經從10月12日凌晨0時起停止對在中國的客戶供應部分產品和服務,美籍員工撤出多個晶圓廠。最新消息是,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 10月13日發布一封內部信,通知所有ASML美籍員工(包括美國公民、綠卡持有者和居住在美國的外國人)禁止向中國的任何客戶提供服務、運輸和支持。
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對鈦媒體App獨家回應稱,該公司了解美國半導體技術在中國銷售的新出口法規,正在評估這些法規對其向某些客戶運送設備和提供服務的能力的影響。應用材料公司是一家全球性企業,業務依賴于國際貿易,應用材料公司堅定地致力于遵守所有適用的貿易法規。
分析師預計,新規將讓應用材料第四財季銷售額減少2.5億~5.5億美元,并會后續影響到下一年的第一財季銷售額,明年公司營收預計將減少近70億美元。
另外,美國禁令也讓全球芯片股大跌。自10月7日美國宣布新措施以來,費城半導體指數已下跌12%,今年以來跌逾44%。而且,美國這一出口禁令擾亂市場,企業股票大跌,導致全球芯片行業市值蒸發超過2400億美元。
但與此同時,SK海力士、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四家半導體公司已經從美國商務部處獲得了一年豁免授權。
10月12日,韓國存儲芯片大廠SK海力士發布聲明稱,公司完成與美國商務部進行協商,確保將能夠在接下來一年內,不獲取美方個別許可的前提下,為中國工廠保障生產設備的供應,進而維持在中國的生產經營。其在聲明中表示:“公司與美方圓滿完成了就在中國持續生產半導體產品的協商。SK海力士將繼續與韓國政府及美國商務部緊密合作,在遵循國際原則的前提下為保障中國工廠的運營盡最大的努力。”
據韓聯社報道,與SK海力士一樣,美國商務部日前通知三星電子,其在華工廠在未獲美國政府審批的情況下,仍可在1年內自美國進口相關設備,意味兩家韓企未來1年在華生產暫不受阻。
10月13日,英特爾向鈦媒體App表示,公司從美國商務部獲得為期一年的授權,繼續運營其當前位于中國大連的NAND閃存芯片業務。
另據日經亞洲新聞報道,臺積電也獲得了為期一年的授權許可,繼續訂購美國芯片制造設備為中國企業代工芯片。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稱,美國政府向臺積電保證,它將能夠將這些設備運送到中國南京市的一家制造工廠。這意味著,壁仞科技、天數智芯、地平線等大部分中國芯片設計公司,接下來一年內仍能夠獲得臺積電的代工許可,產品制造不受影響。
很多機構認為,這將有助于國產替代。招商證券電子團隊10月9日發布研報指出,美國這一動作將強化國產替代邏輯,尤其國內企業2023年擴產規劃清晰,預計2023年國內設備廠商表現將明顯優于海外廠商。
但目前,半導體景氣已陷入低迷。去年疫情期間全球“芯片荒”蔓延,而隨著消費電子市場需求降溫,幾個月后卻陷入供過于求困境,反映這個產業的景氣周期本質。如今美國新一輪出口管制措施,正在沖擊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尤其是美國企業自身。
對于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0月8日回應稱,美國出于維護科技霸權的需要,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進行惡意的封鎖和打壓,這種做法背離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經貿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也將影響美國企業的權益。她強調,這種做法阻礙國際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世界經濟恢復都會造成沖擊。美方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阻擋不了中國發展,只會封鎖自己,反噬自身。(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完)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