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克萊特、中航泰達、球冠電纜等多家北交所公司公告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目前114家北交所企業中,共有4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達到36.8%。
值得一提的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還在加快向北交所集結。日前已有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北交所IPO申請獲受理,在新三板也有一批公司近日獲得國家級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其中多家正在備戰北交所。此外,今年新掛牌的企業中也有不少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多數劍指北交所。
北交所“小巨人”企業占比超三成
9月30日,克萊特公告稱,公司入選通過復核的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通過復核的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效期為2022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在9月28日,中航泰達、球冠電纜也公告公司入選工信部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3家公司均表示,此次入選通過復核的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是對公司創新能力、技術實力、專業化程度等綜合發展實力的再次充分認可,有利于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公司在行業的影響力,對公司未來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截至目前,北交所總共有4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所占比例達36.8%,近期上市的天馬新材、眾誠科技、天銘科技、昆工科技等都在這一陣營中。接下來,北交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比例有望提升。
9月30日,北交所舉行了兩場審議會議,辰光醫療、歐普泰、漢維科技、歐康醫藥4家企業集體成功過會,這4家企業也均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下周北交所上市委將召開3場審議會議,上會的企業中也不乏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其中星昊醫藥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32項發明專利,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選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雷特科技作為一家專注于智能照明控制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已發行待上市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還有華嶺股份、海能科技、中科美菱等。
而北交所第115家上市公司、將于10月10日上市的新芝生物,也已在2021年入選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新芝生物是一家專業為生命科學研究與產業化領域用戶提供科學實驗儀器、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掌握了功率超聲驅動技術、多場景高精度復雜溫控技術、高速運動控制技術、液體流路自動控制技術、生物大分子提取技術等關鍵技術。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609萬元,同比增長23.03%,凈利潤為1775萬元,同比增長14.2%。新芝生物此次公開發行價為15元/股,發行市盈率為30.12倍,發行股份數量2219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為3.33億元。
開源證券認為,北交所通過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走差異化競爭路線有助于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進一步豐富發展。廣發證券則建議,投資北交所要優選“專精特新”標簽,其認為北交所是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基地:第一,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2022年上半年的盈利增速為158%,顯著高于非專精特新企業的-67%,而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營收增速和ROE也高于非專精特新企業。第二,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專精特新企業的基金持倉顯著更高,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專精特新企業的持倉占比為0.13%,非專精特新企業僅為0.04%。
從新三板加速向北交所集結
另一邊,新三板的專精特新“小巨人”正在加速向北交所集結,其中一個跡象是北交所近期受理的公司中不少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包括巨能股份、鼎智科技、匯隆活塞、華原股份、旺成科技、民士達、易實精密等。
其中,鼎智科技向北交所報送的上市申報材料于9月30日獲受理。鼎智科技主要從事線性執行器、混合式步進電機、直流電機、音圈電機及其組件等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被廣泛應用在醫療器械及工業自動化領域,公司線性執行器為行業領先產品,已被應用于邁瑞醫療、深圳新產業、美國IDEXX、美國AdaPTAs、韓國三星;另外呼吸機配套音圈電機打破國外壟斷,已在邁瑞醫療呼吸機中批量應用。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6億元,同比增幅59.25%,歸母凈利潤為5454.85萬元,同比增幅63.96%。鼎智科技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157.2萬股(未考慮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情況下)或不超過1330.78萬股(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情況下),發行價格不低于40元/股,計劃融資4.49億元。
易實精密的北交所IPO申請材料也于近日獲受理。易實精密主要從事汽車精密金屬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剎車制動系統、各類電子控制單元、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系統以及傳統燃油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等多個汽車子系統,公司已成為業內多家知名零部件廠商的供應商,例如安波福、艾爾多、博格華納、博戈橡膠、博世、柏獅電子、聯合電子、立訊精密、泰科電子等。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1.52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819.98萬元。易實精密擬公開發行股票不低于100萬股且不超過1800萬股(未考慮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情況下),不超過2070萬股股票(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情況下),發行價格不低于人民幣7.5元/股,可募資約1.55億元。
事實上,新三板也有一批公司近日獲得國家級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包括天宜機械、中科國信、浙江大農、揚德環能、中電科安、中超偉業、北化高科、春光藥裝等,其中不少有意沖擊北交所。
例如,春光藥裝的北交所IPO已進入問詢階段。春光制藥于9月29日公告,已于2022年9月27日成功通過國家工信部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有效期至2025年9月27日。春光制藥表示,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藥品及食品包裝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此次榮獲國家級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充分體現公司在專業技術創新等方面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認可,有利于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對公司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中科國信則已與中金公司簽訂了在北交所上市的輔導協議。公司主營業務為航空電子、航空檢測、航空保障、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和衛星測控產品的研發、生產、技術服務和維修服務以及無人平臺的電子信息化系統的研發。中科國信表示,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利于提升公司知名度,增強公司行業影響力,未來公司將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注于核心業務,堅定走好 “專精特新”科技創新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三板新掛牌企業已接近200家,其中30多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些企業中多數符合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標準,掛牌新三板后目標指向北交所上市。
以9月20日登陸新三板的匯川科技為例,這是其在新三板二次掛牌,第一次掛牌在2015年1月26日,后于2019年3月21日摘牌。匯川科技是一家專業提供遠程智能管控整體解決方案的物聯網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為遠程智能管控系統服務、設備銷售和系統集成,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2.76億元、2.0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9億元、8876.85萬元。近兩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均超過8%,符合北交所上市第一套財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