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盲人和視覺損傷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我國“眼健康”問題已上升為重大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受到政府、行業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國內眼科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呈現逐年遞增的發展態勢。值得關注的是,國內一只由醫學專家、科研人員、醫療器械專家組成的科技創新團隊,在眼科醫學領域精耕細作、深度融合,以“智能科技+臨床診療”模式,突破眼科疑難病癥,走在了國際眼科醫學的最前沿。
第六十二期《看見新力量》采訪了2022阿里巴巴諸神之戰“智能制造賽道”全球總決賽季軍獲得者——超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王天放,讓我們一起了解超目科技在眼科醫療領域的創新和思考。

聚焦解決眼科領域的“不治之癥”
超目科技成立于2018年,由北京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幾位教授聯合發起設立,是專注于解決人類眼部疾患的高科技研發型企業。
超目科技創始人王樂今教授是中國知名的臨床專家,經過20年臨床的經驗積累,開創性地發現了相關眼病的全新治療辦法。
超目科技聯合創始人、CEO王天放,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碩士,清華大學MBA,曾在醫療產業基金從事咨詢和投資工作,主導或參與數個醫療器械、醫藥和醫療服務行業項目的投資,熟悉醫療器械行業,在創業項目的孵化和投后管理上有豐富經驗。
擁有強大的臨床醫學和工程團隊的超目科技,自創立伊始就一直專注于眼科醫療器械研發,致力于通過超小型化醫用集成電路技術,解決人類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
目前公司已開發出豐富的產品管線,包括用于治愈被稱為眼科領域“不治之癥”的先天性眼球震顫疾病的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經刺激器,還有能夠覆蓋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科主要疾病的系列產品,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生產能力。
首創核心產品填補空白,全球市場規模將超百億
在眼科疾病中,先天性眼球震顫指眼球非受控性擺動或跳動。眼球震顫由神經系統對眼肌異常放電引起,給患者生活帶來很大困擾,此癥在新生兒群體中發病率約為千分之一,85%的患者患有弱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目前,一些眼部外科手術可一定程度減輕震顫,但手術效果非常有限,且相當數量的患者因適應癥問題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此外,該類手術不能根治眼球震顫的同時還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針對先天性眼球震顫的眼科病癥,超目科技研發出了一款i-NYS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經刺激器。據王天放介紹,超目醫學團隊對先天性眼球震顫研究超過20年,2013年動物實驗發現眼肌張力和刺激電流的變化關系,為探索新的治療方案帶來可能。王天放說道:“超目科技的這個核心產品,主要通過耳后皮下進行手術植入,電極連接眼肌,采用微電流刺激技術,控制患者眼球震顫的癥狀,最終讓患者融入正常生活。”
據了解,超目科技第一代植入式刺激器方案與主流電子耳蝸尺寸類似,植入時需要對患者進行1mm-2mm厚度的顱骨磨骨。為了能進一步減小手術創口,提升患者手術植入體驗,超目科技提出了集成度更高、尺寸僅為現有產品的1/4的第二代植入式刺激器產品。第二代產品研發主要目標為進一步減小神經電調控植入體的尺寸,降低植入手術的創傷程度,同時提升植入體的長期有效性和產品性能的一致性,讓更多患者能夠享受先進醫學芯片研發帶來的治療效果。這就需要更加集成的ASIC芯片和更小的封裝方案,最終直接在眼眶內安全植入,因此ASIC定制+小芯片Chiplet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最佳方案。這款眼球震顫神經肌肉神經刺激器產品,有望填補眼球震顫治療領域空白。目前超目科技正在積極申報醫療器械注冊證,預計2024年實現上市銷售,每年5000套產能將帶來10億年產值。
探索多個眼科疾病,打造高端眼科醫療器械平臺
在眼球震顫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的同時,超目科技沒有停止對對其它眼科疾病臨床治療的探索。圍繞眼科市場需求布局醫療器械產品,超目科技開發了豐富的在研與預研產品線,除了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經刺激器,還覆蓋近視、青光眼、斜視和老花眼等多個適應癥,惠及全球數億患者。

對于此次獲得2022阿里巴巴諸神之戰“智能制造賽道”全球總決賽季軍,王天放表示感謝阿里云組織的大賽,深刻感受到阿里云為創業者提供的良好生態。
王天放表示,未來五年超目科技將以高端眼科醫療器械平臺為基礎,打通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數據連接,向集成電路技術平臺和人體健康數據平臺方向發展,努力為更多患者帶來光明、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