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證50指數何時發布,成份股包含哪些股票,如何布局相關投資機會?專家這樣解讀……
9月2日在北交所官宣成立一周年之際,北交所出爐了一系列重磅消息,其中最受矚目的北證50指數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這意味著北交所正式步入指數時代。
目前北證50指數的推出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按照安排,北證50指數第一次全網測試將于9月17日進行,第二次全網測試于9月24日進行。同時,為滿足投資產品使用北證指數作為跟蹤標的、業績基準等需求,北交所還發布了北證指數授權業務辦理的通知,將北證50指數授權具體業務委托中證指數有限公司辦理,相關機構需在產品發行前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簽訂指數使用許可協議,以獲得授權。
目前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是,北交所有了指數之后會為二級市場帶來哪些利好,北證50指數將會在什么時候發布,首批入選的50家上市公司是哪些,投資者如何參與這一投資機會等,對此,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進行解讀。

北交所將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市場對北證50指數期盼已久,指數推出后,有利于提升北交所能見度,利于市場研究。北交所指數還能給相關產品提供收益基準,也為未來推被動ETF,引入增量資金作準備。”申萬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劉靖說。
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列舉了北交所指數推出的8大重要意義:一是聚焦北交所頭部企業;二是為市場提供一份北交所二級市場的晴雨表;三是向市場提供一個北交所成長參考指標,提升辨識度;四是降低北交所投資者的信息搜集成本,方便投資者了解和把握北交所整體板塊的實時動態和未來走勢;五是便于研發并推出指數化產品及延伸產品;六是豐富社會資金投資北交所渠道;七是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資金積極參與北交所投資和交易;八是提高北交所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
渤海證券新三板做市負責人張可亮表示,北交所此次在官宣一周年之際推出北證50成份指數,有多方面的意義,一是可以更加及時清晰地反映北交所二級市場的運行狀況。滬深交易所都有著非常豐富的指數體系,指數能夠綜合反映交易所的整體運行狀況,其行情漲跌、品種優劣都需要通過指數體系來反映,只有當指數體系比較豐富時才能反映出市場層次、市場結構、市場的流動性、有效性以及上市企業的行業結構等等,通過多維度地反映北交所市場的運行狀況,可以讓投資者更好地決策和投資;二是編制市場指數,還是機構投資者研發指數型投資產品的基礎。基金公司或者理財公司通過開發指數型投資產品,就可以直接進入北交所市場,這不但會為北交所帶來增量資金,而且還會是長期的穩定資金,會極大地改善北交所目前的投資者結構,增加多元化的投資者群體將成為可能,對于改善北交所的流動性和提升估值,意義非比尋常。
同時,在張可亮看來,此次北證50指數和融資融券制度一起出臺,也體現了北交所的制度建設在逐步完善,“目前北交所的建設依然是加速進行時,而不是完成時,滬深市場擁有的產品和制度,北交所也會逐步健全,這向市場傳遞出了積極的信號。”
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認為,北證50指數對于整個北交所市場而言,有三個方面的重要影響:
首先,北證50指數出臺,會讓整個市場的資金端對于北交所公司的投資更加活躍,因為有很多基金公司是以指數作為核心標的來發行產品的,所以北證50指數出臺會帶動整個市場資金端積極投資北交所,在這樣的一個方向中,資金會更加具備長期、理性的特征,也能夠讓機構投資者挖掘到更多潛在的投資機會。
第二,對于整個市場的資產端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因為北證50指數的成份公司,都是一些優秀的、有特色的公司。這樣,會帶動整個北交所企業有了一個更好的未來長期發展的對標,會讓整個新三板市場,包括創新層、基礎層的企業,包括新三板市場以外的未來想去實現資本化、想上市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技型企業,未來有登陸北交所預期的企業,都會看到更加清晰的一個優秀公司的對標,這個對標會對于整個市場產生一個牽動的效應。
這個牽動效應,首先是影響到北交所和新三板內部的企業,讓這些企業能夠有一個更加長期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就是能夠影響到北交所還有新三板以外的企業,能夠讓它們看到創新型中小企業未來應該對標一些優秀的公司所具有的特征是什么,而這一點有助于北交所在快速的擴容階段吸引到更多的優秀的企業,所以它是非常良性的一個循環作用。
第三,對于整個北交所而言,北證50指數的推出,意味著北交所已經從市場的初步建設期進入到快速成長階段了。這一年以來,北交所的規則制度在逐步地完善,北交所無論是在資產端還是在資金端,都實現了一個平穩的發展。而北證50指數出臺就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意味著這個市場已經在逐步地走進一個更加成熟的狀態當中。
“所以我們認為,下一個階段北交所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張奧平說。
首批入選的50家公司是哪些?
北證50指數橫空出世,首先受益的無疑是第一批入選成份股的50家公司。那么,哪些公司將會成為北證50指數的新貴呢?
先從北證50成份股如何選樣看起。據北交所介紹,北證50指數由北交所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市場代表性的50只上市公司證券組成,以綜合反映市場整體表現。北證50指數以2022年4月29日為基日,基點為1000點。

北證50指數樣本空間由在審核截止日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證券組成:上市時間超過6個月,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在北交所市場前5名且發行總市值超過100億元的除外;待北交所上市滿12個月的上市公司證券數量達200只至300只后,上市時間調整為超過12個月;非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類上市公司證券。
選樣方法方面,北證50指數樣本按照以下方法選擇經營狀況良好、無違法違規事件、財務報告無重大問題、價格無明顯異常波動或市場操縱的上市公司證券:對樣本空間內的證券按照過去六個月的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證券;對剩余證券按照過去六個月的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選取排名前50的證券,構成最新一期北證50指數樣本。
北交所稱,北證50指數依據樣本穩定性和動態跟蹤相結合的原則,每季度審核一次樣本,并根據審核結果調整指數樣本。樣本定期調整的參考依據為六個月日均數據。為有效降低指數樣本周轉率,北證50指數樣本每次調整數量比例一般不超過10%,采用緩沖區規則,排名在前40名的候選新樣本優先進入指數,排名在前60名的老樣本優先保留。
為提高指數樣本臨時調整的可預期性和透明性,北證50指數設置備選名單,用于樣本定期調整之間發生的臨時調整。備選名單中證券數量一般為指數樣本數量的10%。當備選名單中證券數量使用過半時,將及時補充并公告新的備選名單。
“從技術上來說,北證50成份指數在樣本挑選上,先是篩選出流動性前80%的標的、然后選取市值前50的公司,構成指數樣本,從選樣方法來看,主要考慮了流動性和市值因素,按照日均成交額和日均總市值進行選擇,兼顧了流動性和代表性。指數計算上,通過控制單個樣本權重不超過10%、前五大樣本權重合計不超過40%,保證指數不會受個別公司影響過大。這些設計一方面可以更加真實和準確地反映北交所二級市場運行狀況,也為后續的指數型產品設計提供了保證。”張可亮說。
9月2日,北交所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指數編制看,已有81只證券符合樣本空間條件,通過市值、流動性等指標,篩選出規模大、流動性好、認可度高、最具代表性的50只樣本股具備一定余量,同時依靠調樣機制將新上市的優質股票及時納入,為后續提供有力的基本面支撐。
對此,新三板市場資深人士、廣東力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為繹認為,通過81只證券符合樣本空間條件的說法,可以判斷進入樣本空間的股票主要是2021年11月15日首批8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再加上吉岡精密,再減掉一個風險公司,“對于進入樣本空間的81個股票按照市值排名,就可以初步得出結論,再結合成交金額就可以得出股票池。”
Wind的統計顯示,目前北交所在2022年以前上市的公司總共有79家,市值在7億元以上的有54家,其中市值在10億元以上的有28家,貝特瑞、連城數控、吉林碳谷3家公司的市值超過100億元,穎泰生物、長虹能源、森萱醫藥、同力股份、富士達、諾思蘭德、永順生物的市值在2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不過,能否入選還要考慮成交情況,同時編制方案并沒有明確業績虧損的公司能否入選,不過就明確了將排斥存在違法違規事件、財務報告有重大問題的公司。
(2022年以前上市、市值超10億元的北交所公司)
對于北證50指數帶來的投資機會,朱為繹建議,可以積極布局有可能進入首批北交所50指數的50個股票,也可以買入基金公司發行的指數基金。
朱為繹預計,北證50指數的基日是2022年4月29日,至今已經四個多月了,再加上基金公司下周開始申請指數授權,因此判斷北證50指數下周就會發布。“因為9月底很快來到,第二個審核截止日來臨,樣本空間需要進行季度調整,這樣今年1月至3月底前上市的股票就可以進入樣本空間,有機會進入指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