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翰博高新材料(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翰博高新”,301321.SZ)打響北交所上市企業轉板的“第三槍”,正式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至此,“缺席”北交所開市的三家企業均完成轉板。
就在一周前,泰祥股份(301192.SZ)在深交所創業板轉板上市,成為“北轉創”第一股。當日,泰祥股份開盤僅1分鐘就觸及臨時停牌,盤中一度漲超100%,最終收漲80.34%,單日總市值增長約15.7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與泰祥股份相比,觀典防務(688287.SH)在轉板至科創板的首日大幅低開、橫盤震蕩,盤中一度跌超20%。
從轉板后首日股價波動情況來看,“北轉創”要優于“北轉科”,然而,長期來看,企業自身的質量和投資價值才是硬道理。
“北轉創”表現更佳?
5月25日,觀典防務打響北交所上市企業轉板“第一槍”,正式在科創板上市,成為全國“北轉科”第一股。
作為國內領先的無人機禁毒服務供應商,近年來觀典防務在股轉平臺及市場的助力下逐漸做大做強,自精選層掛牌以來,公司融資高達5.4億元,在經營業績、技術實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十足的進步。
然而上市首日,觀典防務并未迎來“開門紅”。開盤后觀典防務“一秒破發”,低開20.02%,最終以16.71元/股收盤,跌幅為23.63%;總市值跌破40億元,定格在39.69億元。這一數值與停牌前的51.97億元相比,已蒸發超10億元。
觀典防務自轉板上市以來K線圖(截至8月17日盤后)
8月11日,泰祥股份打響“第二槍”,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這一次,泰祥股份的表現則大不同。
本次泰祥股份在創業板上市的參考價為19.63元/股,8月11日開盤報28.88元/股,盤中超100%,最高漲至39.80元/股。截至當日收盤,泰祥股份報收35.40元/股,漲幅高達80.34%。成交額6.26億元,換手率70.95%,振幅55.63%,總市值35.36億元,與停牌前的20.11億元相比,漲幅高達75.83%。
8月18日,翰博高新打響“第三槍”,上市參考價為32.90元/股。在開盤短暫破發后,翰博高新股價回升,最高漲至36.88元/股。截至午后收盤,翰博高新報收32.36元/股。
至此,三家北交所企業全部轉板完畢。
企業質量才是硬道理
對于轉板首日股價的表現,有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與科創板的流動性不同是主要原因。然而,市場上卻有不同的聲音存在。
“我不支持這樣的說法。”有專家在接受風口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說創業板的準入門檻是10萬,北交所與科創板是50萬,會有投資人方面的差異,但是從倡導價值投資理念來講,它并不是一個炒作的概念。
“板塊流動性會對股價產生一定影響,關鍵還是要看個股。尤其從長時間來看,個股股價表現普遍會回歸到企業自身價值。”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規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董秘一家人”創始人崔彥軍認為,觀典防務 “低開”的表現受到了當時科創板整體低迷的影響;而泰祥股份在停牌時錯過了減免購置稅、購車補貼等政策的利好,因此在轉至創業板后趕上了“風口”,是綜合考量的結果。
流動性雖然是上市公司股價波動繞不開的話題,但短期來看并非主因。
以北交所為例,當前北交所仍處于市場建設起步期,制度、產品和服務等仍處于完善的過程中,流動性還相對不足,但一些優質個股上市后的股價并未受到流動性的影響,表現依舊可圈可點。
7月份至今,已有7只新股在北交所上市。截至8月17日盤后,除則成電子之外,其余6只個股均未破發,新股破發率大大降低。
7月18日,曾創造北交所IPO用時紀錄的惠豐鉆石(839725.BJ)正式登陸北交所,發行價為28.18元/股。
“企業的質量好,而且成長性與經營業績良好,必然會受到資金的追捧,這與企業所在的市場關系并不大。”子沐研究的創始人劉子沐表示。自惠豐鉆石過會以來,關于這家企業質地“成色佳”“有硬度”的討論此起彼伏,截至8月17日,惠豐鉆石報收57.51元/股,與發行價相比上漲了104.08%。
有專家在接受風口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若將企業比喻為樓房,在面對地震時,地基堅固的樓房同樣可以不受影響。而建造樓房的過程中還會受用料、做工精細程度等多種因素影響,由此看來,流動性只是影響企業股價的外因之一,關鍵還要回歸企業自身。
值得注意的是,以2021年年報與2022年一季度財報數據為例,泰祥股份在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方面的同比增長率均低于觀典防務。目前,泰祥股份已上市一周,股價明顯回調。8月17日,泰祥股份報收28.38元/股,與上市首日最高價相比下跌40.24%。
泰祥股份自轉板上市以來K線圖(截至8月17日盤后)
不會引發“轉板潮”
隨著北交所成立,以北交所為核心的升級轉板制度已初步形成。作為資本市場升級轉板的核心市場,北交所將新三板與滬深兩市緊密連接,進一步打通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滿足了企業在各個發展階段的需求。
目前,符合轉板條件的北交所上市企業有數十家,三家“元老”企業已轉板成功。轉板真的適合所有符合轉板條件的企業嗎?是否會帶來“轉板潮”?
“對于是否轉板這一問題,企業要充分衡量自身需求以及現實條件后做出‘較高性價比’的選擇。”劉子沐認為,轉板是一把“雙刃劍”,企業需做出綜合考慮,切勿跟風而行,“轉板之后企業確實能獲得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轉至準入門檻較低的創業板。此外,相對于北交所現在的再融資速度,轉板對于企業的再融資是有益的,有助于滿足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但是相對的,滬深市場每年的運營維護成本相對于北交所來說更高,企業轉板后則需要承擔更大的成本壓力。”
從轉板后的益處以及轉板概念帶來的“流量加持”來看,轉板無疑是企業迎來“第二春”的發展機會之一,但并非長久之計。進入全新的市場,企業也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早在精選層時期,觀典防務的股價已經大漲,再加上北交所開市、轉板等“熱點”的烘托,觀典防務被捧至高點。轉板至科創板后,觀典防務“逢高派發”,在投資者利好兌現的情況下迎來“低迷”開端。后續股價雖有所回調,但并無太大起色。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有54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這54家企業上市上市前一年凈利潤的中位值約為9439.79萬元,平均值為10415.60萬元,而觀典防務2021年全年的歸母凈利潤為7228.79萬元,在54家企業中位于中下游。

“從短期來看,轉板確實會給企業帶來估值與流動性的提升以及交易量的增加,但這并不會在所有企業身上發生,要看企業自身條件是否能承受板塊變化帶來的波動。三家企業成功轉板可能會觸動其他北交所上市企業轉板的想法,但預計真正提出轉板申請的企業不會增多,更不會形成‘轉板潮’。”崔彥軍表示。
截至目前,北交所共有5家企業提出過轉板申請,除觀典防務、泰祥股份與翰博高新已成功轉板外,基于現實的需求與發展,龍竹科技與新安潔均在2021年12月終止轉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