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資本市場最熱的話題就是“優質企業可以12+1、12+2月直通北交所”。
7月23日,北交所副總經理張梅出席“2022中國上市公司論壇”時表示,為進一步便利優質企業登陸北交所,正在研究實施“領航計劃”,以更好發揮市場一體化管理優勢。通過加強掛牌準入、持續監管、上市審核等各環節的內部協同,夯實前端審核監管基礎,提升后端上市審核效率,幫助優質企業上市預期“更明確”、上市時間“更快速”、上市過程“更順暢”,真正實現優質企業掛牌12個月后可以12+1、12+2“直通北交所”。北交所將以“領航計劃”為牽引,發揮好區域基地的“在地化”服務功能,積極聯合地方政府開展“一企一檔一策”的定制化上市服務,推動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體現區域產業優勢的標桿企業上市。
7月29日,北交所市場發展部總監黃磊在“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西城區分論壇”上表示,申請北交所上市的發行人全部都是在新三板掛牌滿一年的存量公司,這是北交所的一個特色,目前我們也在努力把它變成一個優勢。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規范度以及上市審核中一些關注的點都已經被關注到了,企業的質量有一定保障,因此在申請北交所上市的時候,審核節奏有可能比較快。現在北交所審核速度仍在進一步加快,符合條件的企業從掛牌到上市的速度會極大地增加,相信從今年三季度以后,還會有更多更快的上市案例出來。對一些質量比較好、經營比較規范、治理比較規范的企業,有條件讓它們通過‘12+1’‘12+2’的方式快速登陸北交所。
何為北交所“領航計劃”,新三板評論發現目前北交所對“領航計劃”還在研究推進中,具體細節、詳細內容還不得而知、等待揭曉。但根據媒體報道,新三板評論認為其主要內容就是幫助中小企業更快在北交所上市,重點是吸引和支持優質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再上市北交所。在總結前期實踐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各環節協同,夯實前端審核監管基礎,提升后端上市審核效率,力爭“少問詢、少反饋”,幫助優質企業上市預期更明確、上市時間更快速、上市過程更順暢,做到“又好又快”。
8月2日,北交所辦公室主任龍海洋在“2022新京報貝殼財經夏季峰會開幕式主題論壇”演講中表示,“領航計劃”的目標既是要便利優質企業順暢發展,為優質企業提供一條上市‘快車道’;更是要通過持續培育規范、重點監管,培育更多優質企業,從源頭上推動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整體質量。
何為“12+1、12+2直通北交所”,新三板評論認為“12”是指在新三板掛牌滿12個月,這也是申請北交所的必要條件;“+1”或“+2”是指第13或第14個月;直通北交所是指在北交所過會甚至上市;綜合在一起,就是指優質的中小企業最快可以實現僅用13個月完成掛牌新三板并成功上市北交所。上周五,華嶺股份已經創下了37天過會北交所的歷史紀錄,本周五將上會的中科美菱也是僅用37天。

如何才能實現13個月北交所上市,新三板評論總結了6個獨門絕技:
一、明確的資本戰略規劃,公司及相關保薦機構共同確定以北交所為上市目的地,最好最近一年凈利潤在3000萬元以上,當然凈利越高越加分。
二、及時對接北交所基地,目前北交所在全國范圍內共有30個區域基地,實現了在地化服務全覆蓋,同時北交所也組建了上市服務專班,實行一企一檔一策服務。企業應該積極對接所對應的基地,主動加入“領航計劃”,提前進入相關服務流程。
三、強化企業創新屬性,北交所作為服務創新性中小企業主陣地,還是很重視企業的創新屬性,省市專精特新企業特別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更是上市的加分項,所以建議企業在掛牌新三板前后要積極去申請彰顯企業創新能力的相關認證。
四、盡快完成新三板掛牌,企業拿到全國股轉同意掛牌函后,建議以最快速度完成掛牌。因為申請北交所必須掛牌滿12個月,而起算時間正是實際掛牌日。
五、12個月內要進入創新層,今年起新三板提供了一年6次分層機會即上半年2-6月逐月實施,下半年9月實施1次。條件符合的企業可以選擇掛牌新三板時即進創新層,條件暫不成熟的企業可以先掛牌基礎層,再擇機進入創新層。
六、12個月內完成北交所申請準備工作,掛牌新三板后不管是基礎層或創新層,均可立即啟動上市輔導,完善企業規范治理、準備上市申報材料、完成上市輔導驗收,然后在屆滿12個月后第一時間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