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五下午,華嶺股份順利過會,從受理到過會僅用時37天,創下精選層及北交所過會最快紀錄。
周五晚間,無獨有偶,北交所發布上會公告,中科美菱將于下周五上會北交所,其于6月29日獲受理,至8月5日正好也是37天。
新三板評論發現,37天上會過會,在滬深京三市除了極端綠色通道,算是正常流程下的極限審核時限了。整個大A只有兩家公司ipo上會用時低于37天,一是工業富聯的36天,二是京滬高鐵用時23天。
新三板評論認為,兩公司37天上會背后三大共性:
首先,兩家公司均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北交所是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新三板評論一直強調專精特新不是申請北交所的必要條件,但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必須是申請北交所的加分項,所以新三板評論一直建議新三板公司積極申報各級專精特新企業。
其次,兩者均是上市公司子公司,這表明目前上市公司子公司登陸北交所暫時無須執行分拆上市的嚴格門檻要求,至于這個暫時會持續多久,目前不得而知,可能取決于北交所的成長速度和發展階段,所以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子公司要把握好當前最佳的時間窗口。
其三,規范性的先天優勢,這表明上市公司子公司在企業規范性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在申請資料準備上有先發優勢,所以申報材料更高質且更容易高效過關。

總而言之,37天上會得益于北交所審核的前移化和并聯化,但這種極速上會案例可能不會是常態化,這應該是申請人、保薦機構、審核部門等多方準備充分、高效配合的共振結果。
歷史總是用來創造并打破的,37天上會體現的就是北交所高效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速度和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初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