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恒進感應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進感應”,838670.BJ)正式在北交所上市;7月6日,深圳市則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則成電子”,837821.BJ)緊隨其后,將正式踏入資本市場的大門。
近期北交所迎來IPO“小高潮”,僅6月份就有92家企業的上市申請被受理。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把目光投向北交所,甚至一些尚未進入創新層的企業也已進入輔導階段,正式向北交所發起沖刺。
風口財經梳理發現,在積極“北上”的隊伍中,山東的企業越來越多。
今年已有20家企業上市
近期,北交所十分活躍,個股數量“破百”,上至發行、申購,下到受理、輔導,圍繞北交所IPO的動態“更新”格外頻繁。
截至7月5日,2022年北交所已有20只新股上市。6月份至今已有8只新股上市,這一數據與3月至5月上市新股數持平。
7月5日,恒進感應正式在北交所上市,開盤價為21.20元/股,較20.00元/股的發行價上漲6%。盤中,恒進感應一度破發,最低跌至19.50元/股,最終收至20.00元/股,收平發行價。7月6日,則成電子緊跟腳步,將登陸北交所,完成邁向資本市場的跨越。
除了新股集中上市外,開啟申購的新股也不在少數。截至目前,2022年已有24只北交所新股開啟申購,5月與6月有共15只新股進行申購。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惠豐鉆石、科潤指控、晨光電纜與則成電子4家公司已完成申購但還未上市,參與4家公司打新的投資者戶數在11萬至16萬戶之間,認購倍數在60倍至120倍不等,凍結資金規模在140億元至190億元之間。
7月5日,惠豐鉆石發布發行結果公告,約有10.40萬戶投資者參與打新,有效申購數量約6.58億股,申購倍數為62.94倍,凍結資金約185.35億元。最終,有2.77萬戶投資者獲配股票,獲配比例為1.59%。
8家魯企排隊上會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6月份,北交所新受理92家企業上市申請,數量創歷史新高。 6月30日,北交所當日新受理企業21家,刷新歷史記錄。
7月6日,杭州天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銘科技”)將接受北交所上市委的“閱兵”。若順利過會,天銘科技將成為第113家進入北交所大家庭的企業。
招股書顯示,天銘科技成立于2000年,主要從事絞盤、電動踏板等汽車越野改裝件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山地越野車、皮卡、軍車、SUV 等車型,應用領域從汽車后裝市場不斷延伸至汽車前裝市場。
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0億元,同比增長11.28%;實現歸母凈利潤3594.30萬元,同比增長25.28%。2022年一季度,公司的營收與盈利保持增長態勢,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7.21%與46.62%。
近三年來,天銘科技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占同期銷售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70.59%、77.75%和70.03%,客戶集中度較高。此外,天銘科技曾因高管簡歷存在疑點、募投項目實施主體疑為空殼等問題引起爭議。
目前,北交所待上會企業中,有8家來自山東,分布在省內的5個城市。青島企業數量最多,占得3席,淄博以2家企業的數量排在第二位。泰安、濟南與煙臺各有一家。

風口財經注意到,8家北交所待上會魯企中,有7家為“專精特新”企業。其中,國家級 “專精特新”企業有5家,省級 “專精特新”企業有2家。此外,金潤股份為高新技術企業。
山東又有兩家企業接受輔導
2022年,北交所第一要務就是“擴容提質”,大門向中小企業打開。不少創新層企業,甚至是基礎層企業已提前布局、開始輔導,向北交所發起沖刺。
證監會官網顯示,目前以迪爾化工、佳能科技、浩海科技、伊森新材與凱能科技為代表的山東企業已接受在北交所上市的輔導。
浩海科技、伊森新材與凱能科技均來自青島市。其中,浩海科技來自創新層,伊森新材與凱能科技來自基礎層。2021年,伊森新材的歸母凈利潤為915.84萬元,尚未超過千萬,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247.29%,潛力較大。
迪爾化工位于泰安市,成立于2001年,主營業務是硝酸、硝酸鉀、硝酸鎂的生產及銷售。2020年1月,公司被認定為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去年全年,迪爾化工實現營業收入5.1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3.13%;實現歸母凈利潤3637.85萬元,同比增長28.58%。
佳能科技位于淄博市,成立于2005年,主營業務是管道支吊架以及換熱器等壓力容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1年7月,子公司旺泰科技獲得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
2021年,佳能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52億元,同比增長52.73%;實現歸母凈利潤1808.43萬元,同比增長7.19%。但公司的毛利率下降嚴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39個百分點。此外,去年全年佳能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負,同比大幅下降398.73%。
6月22日與6月29日,證監會官網分別披露了迪爾化工與佳能科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的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兩家企業的輔導機構均為中泰證券。
風口財經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新三板的新申請掛牌公司共203家,比去年同期的47家增長了三倍多。其中,僅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就多達40家,符合北交所財務標準的申請企業有140家,占比高達68.96%。
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一環,自開市以來,北交所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越來越多的新三板企業實現躍遷,助力中小企業打破融資難、融資貴的瓶頸。
隨著北交所的不斷擴容,未來北交所的包容性與審核標準是否會發生變動仍然未知。此前,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規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崔彥軍在接受風口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申請上市企業數量的增加,競爭會逐漸增大,勢必會延長部分企業排隊的時間。如此看來,若企業想要緊抓機遇,還需提前謀劃與布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