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4日,北交所公司家數100家,總股本146.19億股,總市值2099.87億元。?
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迎來里程碑事件,上市公司規模擴大至百家。
6月24日,優機股份(833943.BJ)登陸北交所,是北交所第100家上市企業。截至當日收盤,優機股份報收7.44元/股,漲6.29%,成交量836.34萬股,成交額6304.14萬元。
北交所開市至今8個月有余,新增上市公司數量19家。去年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運行,首批81家企業亮相,其中71家平移自精選層。
擴大企業數量規模是北交所當前階段的重點任務之一。記者關注到,目前北交所后備上市力量充足,在輔、在審企業合計370余家。而創新層進層頻率“1變6”之后,也將為北交所輸送優質企業資源。
百家上市公司總市值2099億
據北交所官網,截至6月24日,北交所公司家數100家,總股本146.19億股,總市值2099.87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整體看,目前的百家上市公司經營保持穩健,創新屬性明顯,規范性水平持續提升,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彰顯了較為強勁的發展韌性。
該人士稱,目前,北交所100家上市公司整體呈現出七大特征。
一是整體契合北交所市場定位。目前板塊內百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占比76%,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占比超八成,覆蓋工業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
二是經營質量整體保持穩健。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百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04.66億元,同比增長31.04%;歸母凈利潤76.25億元,同比增長22.81%。
除處于研發階段、依據市值標準未盈利上市的諾思蘭德外,其他公司均實現盈利,盈利面達99%,凈利潤5000萬元以上的公司近半數。
三是創新驅動作用顯著增強。據市場數據,100家上市公司2021年度研發支出合計33.39億元,研發強度平均6.87%,是規模以上企業平均水平的4.78倍。
四是規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五是投資者關系管理意識逐步增強;六是回報投資者和踐行社會責任意識持續增強;七是標桿性企業初步形成聚集效應。
“后備軍”壯大
擴大企業數量規模是北交所當前階段的重點任務之一。今年2月,新三板、北交所明確了2022年重點工作思路和五方面重點工作,其一便是擴大北交所企業規模,提升市場活力與韌性。
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北交所在輔企業310余家,在審企業68家。在輔企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占比超過四成,呈現發展快、盈利能力強、研發強度大特點。
“整體看,北交所具有一定的后備企業數量,且總體質地相對較好,具備常態化發行上市的基礎。”業內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從現有掛牌公司情況看,根據2021年年度報告,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的有1300余家,剔除在審企業、終止審核、未按期披露定期報告等情形外,后備企業數量有1100余家,其中超七成目前處于創新層。
從行業分布看,后備企業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占60.8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15.76%)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5.44%)。
從2022年新增掛牌公司情況看,今年1至5月,受理的195家新申請掛牌公司中,有141家公司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占比72.3%。
從2022年上半年分層情況看,創新層遴選功能和吸引力不斷增強。515家新進層公司2021年平均實現凈利潤2904.46萬元,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5.72%,近兩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3.50%、40.69%。
目前,89家新進層公司已提交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占在輔企業數量近三成;5家公司在進入創新層后提交了北交所上市申報材料,從進層到申報的平均時長約為一個月,遞進發展、一體發展的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