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服務企業超1.3萬家,為數千家中小微企業融資約5600億元,向滬深市場輸送優質企業300余家……這是新三板市場在過去十年中取得的亮眼成績。
脫胎于老三板,從試點中關村到擴容全國,從全國股轉系統揭牌成立到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設立并開市,新三板市場在十年間“蹄疾步穩式”的改革發展,是資本市場服務中小微企業、民營經濟的“優化史”,也是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下,創新創業活力持續涌現,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2021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的致辭中宣布,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撫今追昔,擲地有聲的話語,既是對新三板十年來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探索服務中小企業的認可,也為更好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迎風揚帆、拔錨起航。“作為新中國第三家證券交易所和第三個實施注冊制的板塊,北交所將徹底激發資本市場的發展潛力,釋放資本市場改革動力,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中信建投投行委委員、董事總經理李旭東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當承認的是,新三板的發展經歷過曲折,北交所的道路仍需探索,但只要堅守服務創新的初心,秉持包容的精神,堅持市場化的理念,北交所必將成為面向未來、擁有未來的證券交易所。
堅持特色服務中小企業
踏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奔涌浪潮,新三板自誕生之初,便被定位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重要平臺,對于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新三板市場在擴大中小企業服務覆蓋面、緩解融資難等方面空間巨大、責任重大。
從2013年至今,新三板始終秉承著與滬深市場多元互補、共進共贏的特色化、差異化思路,通過一系列制度探索和改革創新,探索出了公開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可行路徑:層次遞進的市場結構與靈活多元的融資交易制度。
從啟動分層管理機制,到增設精選層,再到設立北交所,新三板市場發展一脈相承,“特色”成為其旺盛生命力的代言詞。而形成特色的關鍵,正是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框架下,準確把握市場定位,突出更早、更小、更新,與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形成錯位格局,增強服務合力。
今年2月,《北交所、新三板2021年市場改革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出爐。報告顯示,2021年,新三板全市場發行598次,合計融資281億元,其中全年擬定向發行募集金額同比增長55%,小額、快速、按需融資功能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
以日前剛剛獲批的北交所第一單再融資為例,從受理到證監會注冊通過,同享科技僅用時3個月。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表示,這種速度迎合了中小企業小額、快速的融資需求,突顯了北交所踐行注冊制理念、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決心,高效支持了北交所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做大做強,有力促進了北交所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把握關鍵支持創新發展
“如果說設立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培育支持硬科技企業發展的先河,那么北交所的設立是中國資本市場培育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里程碑。”申萬宏源證券總裁楊玉成表示。
以專精特新為代表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對資本市場的核心需求包括了獲取高效便捷的股債融資、提升規范運營水平、運用資本化工具激勵人才、更加有效發現價值等。
繼承新三板經驗,以注冊制為統領,北交所把支持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初步形成了符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制度體系,主要體現在準入制度多元豐富、融資制度靈活豐富、交易制度便捷高效、持續監管寬嚴適度等方面。
“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培育壯大經濟新動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引擎。”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通過掌握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規律,北交所不斷提升市場的契合度和適配性,有利于加強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并進一步推動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業覆蓋國民經濟各行業各領域,北交所原董事長徐明表示,創新主體不僅包括以制造業為主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的生活性服務業企業。
“北交所上市公司以專精特新為一個標志,但其中也包含很多現代服務行業、消費行業、科技行業。”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助理諸海濱表示,隨著北交所規模的擴大,后續有望形成專精特新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精密制造、新材料、新產業等集群。
聚焦功能打造“主陣地”
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是國家對北交所寄予的厚望。北交所總經理隋強表示,打造主陣地的關鍵,首先是要聚集一批高質量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合理的市場深度,支撐市場功能發揮、生態形成,帶動廣大中小企業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創新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97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占比約九成,其經營業績突出、創新能力較強;新三板掛牌公司6714家,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的掛牌公司超過千家。
周運南表示,2022年,隨著創新層晉層頻次的增加,北交所申請數量和排隊家數明顯放大,北交所的上會、注冊及上市速度也會明顯提速,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聚集效應已初步形成。
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不僅需要北交所對內發揮撬動和“反哺”作用,還要憑借外部聯動,與滬深交易所攜手共進。張奧平表示,通過加強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互聯互通,支持商業銀行開展投貸聯動、并購貸款等業務創新,將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間協同發力、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雙輪驅動的局面。
此外,投融兩端協調平衡發展也是改革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截至目前,社保基金、QFII均已進場。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理事布娜新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北交所有望持續吸引公私募基金入場,大量資金的涌入也會加速催生大市值企業。未來,中國大市值企業會發生形態上的變化,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企業將進一步煥發生機。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業內人士表示,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承上啟下的樞紐和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北交所已邁出令人欣喜的第一步,在注冊制加持下,隨著市場建設的完善和更多優質企業掛牌,北交所將與滬深交易所互為補充,對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激發微觀主體創新活力,發揮深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