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芯片IPO誕生了。繼納芯微成為年內最貴新股之后,半導體行業又迎來一只百元高價股。?
6月8日,國內化學機械拋光(CMP)設備制造龍頭——華海清科(688120.SZ),正式登陸科創板。此次IPO發行價136.66元/股,開盤大漲70%,盤中最高沖至246.6元/股。截至發稿,股價報于233.9元/股,市值249.5億元。
華海清科背后的掌舵人是CMP領域頂級專家路新春。歷經數年發展,華海清科已悄然崛起成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生產研發出國內唯一在12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可批量替代國外產品的設備,市占率、進口替代率均居國產IC裝備前列。
華海清科是一家典型的“清華系”企業。不止核心團隊主要來自于清華大學,實控人也是清華大學。然而,這僅是清華大學對外投資的一抹縮影而已。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清華系”產業孵化平臺就從幕后走到臺前。如今“清華系”相關投資機構多達50家,投出的知名企業更是不勝枚舉,成為創投圈高校系“頂流”。
-1-
華海清科的創業故事還要從三位清華大學教授說起,路新春、雒建斌和朱煜。
路新春是國內CMP領域頂級專家。早在2000年,路新春便開啟了對CMP的基礎研究。?
他先是在清華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博士后同時擔任講師。2003年起,他開始在清華大學擔任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教授兼首席研究員。
在研究CMP技術的20年里,路新春曾發表一系列相關SCI論文,累計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超過100項。他是全球CMP設備技術授權專利獲得最多的專家,也是國內CMP技術發展和產業化的重要推動者。
華海清科還有一名靈魂人物——雒建斌,他是摩擦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與路新春同一年,辦理了離崗創業手續。
此外,另一位重磅“技術咖”朱煜2001 年到清華大學進修博士后,從 2004 年至 2021 年在清華大學執教16年,是機械工程系長聘教授。同時,朱煜也是國產“光刻機第一股”(上市委會議階段)華卓精科公司實際控制人及首席科學家。
2013年4月,清華大學與天津市政府達成合作意向,同意將CMP相關部分核心技術成果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華海清科應運而生。路新春成為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
作為國內半導體被“卡脖子”的領域,CMP設備是先進集成電路制造前道工序、先進封裝等環節必需的關鍵制程工藝。目前全球CMP設備市場處于高度壟斷狀態,美國應用材料和日本荏原兩家設備制造商合計占據超90%的市場份額。
華海清科成為巨頭夾縫中的國產突圍者。
經過八年努力,2021年10月陸新春團隊研制出國內首臺12英寸CMP裝備及系列產品,而華海清科也成為目前國內唯一能夠實現量產12英寸CMP設備的高端半導體專業設備供應商。
毫無疑問,華海清科在CMP領域取得關鍵性突破,最大優勢是核心技術人員具有多年專業技術領域研究經驗。
除了路新春、雒建斌和朱煜三位教授之外,研發總監王同慶,技術總監趙德文等主要研發人員也均來自清華大學。
華海清科建立起了224人的研發團隊,占到員工總數比例的三分之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各期營收的比例平均17%,總體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華海清科還曾獲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發明特等獎等獎勵及榮譽。
-2-
作為國內化學機械拋光賽道重量級“選手”,近幾年來華海清科發展迅速。
2019年-2021年,華海清科營收和凈利潤均呈持續增長趨勢。2021年更是華海清科業績大爆發之年,營收同比增速近110%,凈利潤增長103%。
華海清科收入主要來源于CMP設備的銷售。目前,其已成為國產12英寸和8英寸CMP設備的主要供應商,主要客戶包括華虹集團、長江存儲、中芯國際、廈門聯芯等。其中,華海清科與長江存儲、華虹集團的關聯交易占比較高。
近三年華海清科來自政府的補助收入分別為2616.7萬元、8181.24萬元和8773.45萬元,占各期毛利的比重為39.68%、55.55%和24.37%。
從長期來看,不論是高占比的關聯交易還是來自政府的高額補貼,都可能成為影響華海清科業績的“風險點”。?
由此可見,華海清科背后“朋友圈”的實力可見一斑。其實,華海清科最令人矚目的身份是“清華系”企業。
早在華海清科成立之際,清華大學以30項化學機械拋光核心技術以知識產權入股,持有40%的股權,并將之獎勵給3位主要成果完成人:路新春34.125%、雒建斌 31.875%、朱煜 34.000%。
同時,清華大學同意路新春、雒建斌、朱煜三位的股權落到康茂怡然有限公司,由該公司代持華海清科股份。
在遞交招股書前一年,華海清科新增股東包括國投基金、天津領睿、國開科創、金浦國調、金浦新興、浙創投、青島民芯、大成匯彩、石溪資本、中芯海河、水木愿景、武漢建芯、融創租賃和金浦新潮共14家投資機構。
股東背景除了是“清華系”就是“國資系”,這也成了華海清科除了硬科技之外的“隱實力”。
-3-
國產芯片和傳感器產業,繞不開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電子系、物理系等院系畢業生培養出一眾傳感器和芯片領域大佬,包括韋爾股份創始人虞仁榮、兆易創新創始人之一舒清明、格科微電子創始人趙立新、久好電子創始人劉衛東……
在科技互聯網行業,清華校友張朝陽是搜狐的創始人,被譽為“中國互聯網教父”,互聯網圈王小川、周楓、王興和宿華被稱為“清華四杰”,現在的清華姚班,也誕生了眾多AI獨角獸創始人。
放眼投資圈,清華也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知名投資人,如紅杉資本、IDG資本、經緯中國、軟銀中國資本、北極光創投等大名鼎鼎的投資機構。?
其實,清華大學不僅是一家頂級學府,也是培養創業者和投資人最多的國內高校。數據顯示,目前清華系投資機構近50家,培養出633 位投資人,1632 位創業者。
這些投資者和創業者構成了清華校友創投圈關系網,也讓“清華系”成為中國創投版圖上最耀眼的明星團體。
據了解,“清華系”投資主體主要包括省校共建、校友基金、校方機構、校企四類,且各自具有鮮明的差異化特征。
其中,省校共建研究院側重科技孵化平臺。而清華系校友基金以早期投資為主,成立了水木清華校友基金、水木資本等一眾機構。此外,清華校方還通過與市場化機構合作的方式運作了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
其實,“清華系”最主要的投資主體當屬清華校企產業投資平臺。它不僅是國內校企中金字塔尖般的存在,也是國內創業創新、硬科技領域的一大高地。?
IT桔子數據顯示,僅清華控股投資孵化的企業就有332家,其中不少是上市公司,包括數碼視訊、中文在線、海蘭信等。
另外,目前清華控股旗下投資機構荷塘創投、啟迪之星為代表的“啟迪系”也較為活躍。
從投資方向來看,“清華系”資本最偏愛投向集成電路和芯片領域,其次是醫療器械、前沿技術。
“清華系”在創投圈如此活躍,也難怪清華學子創業者眾,在各個領域大展身手。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