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阿甘正傳》
倘若德云社到老美招人,能與川普一較高下的,恐怕只有馬斯克了。
這兩天,特斯拉CEO馬斯克成為各大媒體的“座上賓”,先是靠“取消居家辦公”賺得一波流量;接著又搞“萬人大裁員”,直接把特斯拉市值搞沒4900億。
至于裁員原因,就跟談戀愛一樣,全憑感覺。
馬斯克對裁員10%給出的理由是:“我對經濟有種十分糟糕的感覺。”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交付量達到31萬臺,同比增長68%,凈利潤32.8億美元,同比翻了7倍。小鵬汽車也翻倍——凈虧損翻倍。
要不說蔚小理當不了“世界首富”,沒有靠感覺裁員、防患于未然的格局。
過去兩年,特斯拉擴張迅速,兩年內員工數量翻了一倍。
按照美國ADP調查數據,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硅谷高科技企業在取消居家辦公后,將有三分之二的員工考慮辭職。
若這些員工主動請辭,馬斯克還能省出一大筆賠償金,剛好可以拿來造火箭。
-1-
感覺是個神奇的東西,尤其是超感官知覺的第六感。
大洋彼岸,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也有和馬斯克類似的“糟糕”感覺。
5月6日,在一次電話會議中,方洪波預測,“未來三年行業會面臨比較大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寒冬”。
于是,一部分非核心業務的美的員工,在這波預測下“被畢業”。
一個見證了美的崛起和壯大的老員工被裁了,因為被“優化”得毫無征兆,老員工百感交集,唯意難平。方洪波看到了老員工的離職感言,有些傷感,但也只能表示“深感慚愧”。
疫情以來,各行各業舉步維艱。方老板雖然身價百億,但也壓力不小。
首先是原材料價格大漲。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家用電器的主要原材料鋼、銅、鋁大幅漲價,三種材料分別漲了119%、114%、62%。
其次是房地產行業的持續調整。2021年下半年以來,商品房銷售面積放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1-4月,國內商品房銷售面積39.77億平方米,同比下降了20.9%。
此外,還有運費上漲、芯片短缺等多重外部因素影響。
方洪波讀完老員工的離職感言后寫到:“我和管理層經過1-2個月的反復討論在掙扎中才做出艱難的選擇!”
有多“艱難”?不妨看看財報上的數字。
從2022年一季報來看,美的集團實現營收909.39億元,同比增長9.54%;凈利潤71.78億元,同比增長10.96%。拉長時間線,從疫情發生的2020年一季度開始,美的集團的業績也都是正增長。
歷史的詭譎之處就在于,人富要哭窮,人窮要裝富。
裁員風波后沒幾天,科陸電子發公告稱,美的集團將通過“委托表決權+定增”的方式,從深圳資本集團手中拿下科陸電子的實控權。
粗略計算,也就20個億。
這么一比,還是董小姐情商高。
格力手機有沒有蘋果手機香,仁者見仁。但“格力絕不裁員”的口號,著實又給董小姐拉了一波好人緣。
5月26日,董明珠在格力官方認證的抖音賬號露面,稱格力無論遇到了何種困難,絕不裁員。“如果格力真的非常困難,寧肯降工資,也要讓每個人有簡單可靠的保障。”
“如果”玩得好,錢包少不了。
格力電器年報顯示,2019-2021年,公司員工數量分別為8.88萬人、8.4萬人、8.19萬人,兩年少了近7000人;美的喊著要裁員,2020-2021年,員工數量還增加了一成。
網友直呼:董小姐,高手!
-2-
相比制造業,互聯網行業的裁員叫“山雨欲來風滿樓”。
靠感覺預知老板的裁員行動,是大廠員工必備的職業素養。
去年年底,快手突然宣布取消下午茶,取消每月數千元的全員房補福利,改為僅面向社會工齡3年以內的員工。
美其名曰“讓員工更好的平衡工作與家庭”,但遭受過社會毒打的中年人都明白,后半句才是重點——“應對當下的各種挑戰”。
實習生經驗不足,罵罵咧咧的退出群聊;老員工有種不祥的預感,接下來要裁員。
果不其然。
幾天后,快手裁員的消息滿天飛。多位員工在脈脈上爆料,快手此次裁員覆蓋電商、算法、國際化、商業化、游戲、A站等多個業務部門,個別團隊裁員比例達到30%。
更微妙的變化發生在愛奇藝。
“工位的垃圾桶沒了。”愛奇藝員工在脈脈上吐槽,公司去年11月底開始對保潔人員進行精簡,員工領取到的紙巾也降低了標準。
沒過幾天,愛奇藝也開始裁員,投放、市場等花錢多的部門,首當其沖。
一位小米員工總結出了大廠裁員的信號:先是取消下午茶、住房補貼,接著是取消免費晚餐、降低紙巾標準,然后是抓考勤,接下來就是裁員......
這話想必雷布斯不認同。
一個多月前,小米被一個北航碩士送上了熱搜。按他的描述,自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應屆碩士,入職小米剛滿2個月就被裁了,原因是公司業務調整。
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雷總在微頭條上連發多條動態,就是絕口不提裁員一事。
前段時間,騰訊發布了2021年財報。去年全年,騰訊實現營收5601.18億元,同比增長16%;凈利潤1237.88億元,同比微增1%。
Pony馬說,騰訊的業績像自己的腰間盤一樣,不那么突出了。
很快,騰訊也傳出了裁員消息。劉總沒有像雷總一樣視而不見,在業績說明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互聯網行業正在遭遇結構性的挑戰和改變,騰訊作為參與者得主動調整。
比如,對虧損業務進行“成本優化”動作。
避談“裁員”,是大廠心照不宣的默契。
三千年前,先王死日為忌,名為諱。三千年后,“裁員”一詞也成了忌諱。送大廠上熱搜的都是“裁員”,回應五花八門卻唯獨沒有“裁員”這一門。
騰訊是“成本優化動作”;B站是“迭代人才梯隊 ”;小紅書是“正常的人員汰換”......京東就厲害了,不僅重新定義了“裁員”,還重新定義了“畢業”。
真是難為大廠的HR了,不光要學人力資源,還得學博大精深的中華語言。
-3-
現在,除了“拿棉簽”的腰纏萬貫,恐怕大部分企業都在勒緊褲腰帶。
打工人戰戰兢兢,不知道裁員和明天哪個先來。
“如果被裁,房貸怎么辦?”“找不到工作怎么辦?”隨時面臨“被畢業”的員工,甚至開始期待996。
某大廠員工在社交媒體稱,“以前大家9點就下班,現在幾乎每個人都不自覺工作到了11點,leader帶著大家卷,leader也怕被裁掉。”他們希望通過形式上的努力來保住工作。
一位親眼目睹了小組成員在一天之內幾乎全部走光的大廠員工感慨:“現在才覺得996是真的福報。”
成年人的奔潰來得悄無聲息,成年人的世界也能悲歡自渡。
但后來,節奏變了。
有人說,“用996換取一份還算穩定的工作,是一件極具性價比的事情。”
也有人說,“眼見別人(996)拿高工資和加班費就眼紅的人,自己拿不到就做水軍,現在好了,大家都沒得拿了。”
畫風變得越發詭異。
裁員是企業在瀕臨破產或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時期,依法進行集中辭退員工的行為,本沒什么褒貶之意。
但用各種“清新脫俗”的表述來代替“裁員”一詞,各中緣由恐怕也只有企業自己最清楚。
按照勞動法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按半個月計算。
但現實是,大廠們有的是手段守護自己的錢袋子。
2018年那波互聯網裁員潮,號稱有“情懷”的知乎,員工描述“電腦瞬間被沒收”“飯卡當晚被停”;美團更是上演了“3分鐘辦離職”的傳奇......
方洪波們尚且可以在盈利且業績增長的情況下,“非常痛苦”“猶豫”“遲疑的”做出裁員決定,聚光燈照不進的角落,很多真正困難的中小企業,早已悄無聲息的倒閉、破產。
2020年2月初,全國中小企業協會曾發布報告,近9成企業資金撐不到三個月。2020年1-11月,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共吊銷、注銷個體戶、個轉企等主體301萬家。
在與被裁老員工的隔空對話中,方洪波借用了一句張愛玲的話:像不會再有明天一樣努力,像明天一定會來一樣夢想。
雞湯雖然很好喝,但還是N+1香。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