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新股上會審核的步伐悄然加快。五個工作日里三場發審委,5家企業上會。
6月8日,北交所上市委召開年內第24次審議會議,派特爾、聯迪信息上會。包含上述這場在內,本月至今,北交所已舉辦3場發審會,5家企業受審。這一數量已接近5月數據——整月有4場發審會,審議了5家企業的上市申請。
“(北交所新股審核)到了一個相對的高峰期,原來一般是一周兩家上會,現在略有增加。”有券商新三板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
發行審核提速,背景是北交所正著力擴大企業規模。今年年初,新三板、北交所明確2022年重點工作,其一便是擴大北交所企業規模,提升市場活力與韌性。自去年11月15日開市至今,北交所上市企業數量僅有94家,其中81家為開市初期首批集體上市企業。半年多時間里,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僅十余家。
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特聘教授張可亮對記者表示,綜合板塊建設要求、中小企業受疫情沖擊需要融資等因素,且經過前期的發行審核經驗摸索,北交所上市審核應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一周兩審”新常態
截至6月7日,北交所年內共舉辦了23場發審會,累計審核29家企業的上市申請。其中過會23家,暫緩表決6家。
上會審核提速的情況明顯。6月至今的五個工作日里,北交所已召開三場發審會,分別在6月1日、2日及8日,浙江晨光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晨光電纜”)等5家企業上會。
其中,1日和8日發審會均有兩家企業上會,晨光電纜、河南硅烷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硅烷科技”)等4家企業上會。
后面一周,14日,北交所將召開年內第25次審議會議,湖南天濟草堂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上會。
對比此前一月,發審會召開頻率、上會企業數量均明顯提高。5月,北交所共召開四場發審會,審議了5家企業的上市申請。
不過,北交所審核提速,在前兩月就有跡象。
記者綜合梳理發現,1月至5月,北交所累計舉辦了21場發審會,單月會議數量分別為3場、2場、6場、6場和4場,單月累計上會企業數量分別為3家、2家、8家、8家和5家。
整體來看,3月中旬以來,北交所上市審核打破了此前的“一周一審”頻率,改為“一周兩審”。
有新三板人士對記者表示,受春節假期及財報到期等因素影響,今年前三個月上會企業數量較少,二季度上會企業數量增加,審核提速情況明顯。
“北交所上會企業審核進入加速審核期。因為企業更新財務數據也完成了,可以安排上會了。”張可亮說。
對于發行審核節奏,申萬宏源新三板劉靖團隊曾預判,北交所審核節奏二季度將快于一季度,下半年新股數量多于上半年。
從嚴審核持續
企業密集上會的同時,從受理到過會的時間也在縮短。
從遞交北交所上市申請、獲受理到過會,柘城惠豐鉆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惠豐鉆石”)僅歷時71天,創下“北交所最快過會紀錄”。5月20日,在北交所2022年第20次審議會議上,惠豐鉆石過會。3月10日,該公司北交所公開發行并上市的申請獲受理。
審核提速,審核尺度并未發生變化。“(尺度)并沒有放松,要求沒有降低,一定程度上趨嚴。從企業申報角度,報材料也存在階段性高峰,整體屬于正常申報節奏。”上述投行人士稱。
北交所總經理隋強此前公開表示,希望今年北交所能夠實現發行上市常態化,2022年的主要任務是擴大規模,提高上市公司的“質”與“量”。
值得一提的是,年內,北交所審核首現暫緩審議。
3月25日,北交所上市委會議結果顯示,鎮江三維輸送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維股份”)的IPO申請被按下“暫停鍵”,成為北交所開市后首例暫緩審議的企業。
對于暫緩審議的原因,北交所上市委重點關注了該公司存在財務不規范情形、募集資金合理性以及外幣資金流水三方面問題。
包括三維股份在內,年內至今共有6家暫緩審議企業,其他包括杭州朗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億能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