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晚上11點,渤海萊州灣西南岸的一個小鎮,燈火通明。
在一家蔬菜合作社里,十幾位工作人員正低頭檢查著地面上的白色泡沫箱。茄子、西紅柿、大蔥、甘藍......15噸蔬菜被整齊地放置在一個個泡沫箱中,隨時準備發運。
距離小鎮800多公里的上海,是這批菜的目的地。
這一天,上海新增本土確診病例438例,無癥狀感染者7788例。越來越多的社區被封控,蔬菜成了上海人眼中最稀缺的奢侈品。
小鎮名為紀臺鎮,隸屬于山東省壽光市,濰坊市代管的縣級市。?
在壽光,有“長茄小鎮”紀臺鎮,有“中國胡蘿卜第一鎮”化龍鎮;有“番茄小鎮”古城街道;還有“中國香瓜第一鎮”田馬鎮。
坊間戲謔:山東濟南,中國青島,世界濰坊,宇宙壽光。
作為“中國蔬菜之鄉”,壽光蔬菜是從遼寧的幾根鮮黃瓜開始的。如今,壽光不僅影響了中國人的菜籃子,還不只一次影響過全球的餐桌。壽光的上市公司數量在山東省縣(市)中排名第一,如今菜農們也準備逐鹿資本市場。
-1-
這不是壽光第一次馳援疫情。
兩年前的1月29日,武漢“封城”第7天,壽光就捐贈了350噸蔬菜。此后幾天,壽光每天都會向武漢輸送600噸蔬菜,為蔬菜市場保供穩價。
此次上海疫情爆發,壽光也沖在了前列。從4月份開始,壽光就開始陸續往上海運輸蔬菜。?
如果用衛星地圖看,你會看到在壽光207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超過23萬個蔬菜大棚密密麻麻地排列著。這些大棚占地60萬畝,約為壽光市總面積的五分之一。
每年,有45億公斤的蔬菜從大棚里運出來,被送往各個城市的餐桌。
而位于壽光市中心的農產品物流園,則是亞洲面積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場。凌晨兩點半,物流園已經是車水馬龍。“1分鐘賣出8256公斤蔬菜”,不過是這里再常規不過的操作。?
在物流園,每年的蔬菜交易品種超過300種,每年的蔬菜交易總量超過300萬噸。?
若按農科院的統計“2019年中國14億人的蔬菜總消費量為5.22億噸”計算,壽光以一縣之力就撐起了中國千萬人的“胃”。
更大的影響,在于掌握市場的“定價權”!
2011年4月,“壽光蔬菜指數”發布。在中國社科院、中國商業經濟學會、中國商業統計學會等專家的論證下,“壽光蔬菜指數”就像股市的大盤指數一樣,成了全國菜價的“風向標”。
前兩年,大蒜、生姜價格異常,市場上一度出現“姜你軍”“蒜你狠”的調侃。
壽光農產品物流園通過“壽光蔬菜價格指數”系統監測到是人為炒作。后來,他們將這個情況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才通過調控使大蒜和生姜的價格回歸正常。
作為“中國蔬菜之鄉”,壽光不僅影響了中國人的菜籃子,還不止一次影響過全球的餐桌。?
2020年10月,韓國發生了“泡菜危機”。在韓國,一棵白菜的價格高達1.0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2元),“泡菜雙驕”之一的白蘿卜,價格也漲了兩倍多。
成本上升致使韓國的泡菜工廠紛紛停工,韓國不得不大量進口泡菜原料。當時,韓國政府臨時取消了對白菜30%、白蘿卜27%的進口關稅。
最后還是壽光的大批白菜緊急馳援,才解了韓國的“泡菜危機”。
不僅如此,壽光蔬菜種子還曾經上過太空。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首次將水稻、辣椒等農作物送上太空。此后30多年,我國先后開展了30余次植物種子、菌種、試管苗的搭載升空試驗,培育出近千個航天育種新品系、新品種。
遨游過太空的壽光黃瓜籽,結出了像胳膊一樣粗的黃瓜。?
然而,藏在“宇宙壽光”背后的,是壽光從貧困縣變成百強縣的逆襲之旅,也有壽光菜農10多年來被蔬菜種子“卡脖子”的心酸。
-2-
去年5月,一則“壽光菜農人均年入40萬超發達國家”的新聞上了熱搜。
有網友“實名羨慕”,并表示“想回家種菜了”;也有網友質疑“菜農怎么可能這么賺錢”。
一名自稱是壽光孫集棚區菜農的周某在社交平臺回應:“這個收入是正確的,但也分棚的大小。像我們150米到250米的大棚,人家真的一個棚就能賣上30萬到50萬。但如果是那種60米的老棚,收入就會比較低了。”
有幾個數字是可以佐證壽光菜農“家境殷實”的。
2018年,壽光各項存款余額925億元,其中80%來自農民,而農民存款的70%以上來自蔬菜產業;?
2019年,全國百強縣排名,壽光市排第37位;全國一般財政收入百強縣排名,壽光排第16位;
2021年,壽光市GDP達953.6億元,居濰坊市第1位;壽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萬元,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
壽光市委書記趙緒春指出,農業特別是蔬菜產業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作用十分明顯。
壽光地處平原,種菜歷史悠久。
但壽光人的種菜熱情被激活,是上世紀70年代。
彼時,毗鄰壽光的東營開始建勝利油田。大量外來人口的遷入增加了用菜需求,而東營遍地鹽堿又不適合種菜,壽光人嗅到了商機。
壽光有種簡易大棚,這種棚子低矮、窄小,只能種些葉菜。最關鍵的是費錢,一個大棚冬天要燒5噸多煤。?
1988年的臘月二十八,壽光市三元朱村的村支書王樂義,意外嘗到了堂弟從遼寧帶回的幾根鮮黃瓜。寒冬臘月能吃上這樣的黃瓜,王樂義十分震撼。因為冬季,北方人往往只有白菜、蘿卜可以吃。
正月初六年味尚濃,王樂義便一路趕赴遼寧取經。
在忙活了大半年后,王樂義終于研究出適合壽光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但搞蔬菜大棚需要地也需要資金。當時,壽光農民人均純收入還不到100塊,比全國平均數都低。?
王樂義就說服村里的16名黨員,拔掉自家快要成熟的玉米,建起黃瓜大棚,頗冒了一番涉嫌毀壞農田罪的風險。
但到了1989年末,他們種的鮮黃瓜上市,每個大棚平均收入2.7萬元,村子里一下子冒出17個“萬元戶”。
村民們心動了。?
第二年,全村大棚一下子發展到144個,當年戶均增收1萬元。到1996年,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壽光全面鋪開,蔬菜大棚已經接近20萬個。
一組數據,可以反映蔬菜產業給壽光農民帶來的變化:
1978年,壽光農民人均純收入74元,低于全國平均數60元;2018年,壽光農民人均純收入1.9萬元,高出全國平均數7800多元。??
-3-
前不久,在壽光市三木種苗研發基地的溫室里,番茄新品種的雜交育種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安靜的育種棚背后,是剛剛散去的商戰硝煙。?
三木種苗是壽光市的種業龍頭企業,已經從事蔬菜種子研發10多年。
2021年春節,三木種苗的業務員到訪內蒙古赤峰市番茄主產區。業務員發現,在三木種苗品種“寶祿先鋒”旁邊,國外公司推出的番茄新品種十分扎眼:果子比“寶祿先鋒”的大多了!
自家產品被國外的種子比下去,這意味著,“寶祿先鋒”隨時可能被市場淘汰。
三木種苗董事長劉樹森當機立斷,提前拿出儲備的大果品種“寶祿富強”“寶祿富生”,說服當地農戶試種。?
前幾天,業務員又到赤峰棚里走訪,看到“寶祿富強”“寶祿富生”的果子無論大小、果形,還是抗病性等指標都不次于外國品種,劉樹森懸著的心這才放下來。
有一個扎心的事實是:10多年前,壽光蔬菜八成姓“洋”?!爸袊嘶@子”的光環之下,是壽光從未停歇的種子戰爭。
上世紀90年代,壽光蔬菜產量大了,王樂義就想著去俄羅斯尋找商機。
沒想到,剛踏出國門就碰壁了。“到俄羅斯見到客商,切開西紅柿,汁流了出來,客商就說不行不行?!蓖鯓妨x一時沒搞懂,沒汁還叫西紅柿嗎?
在與俄羅斯人的交流中,王樂義發現,不同地方的人食用蔬菜的方法也不一樣,有些地方把黃瓜當水果吃,西紅柿切片做沙拉,都以生吃為主。?
吃法不同,對蔬菜的要求也不同。
而種子,就相當于蔬菜的“芯片”。很長一段時間,壽光菜農都被國外的種子“卡脖子”。
劉樹森回憶,壽光蔬菜產業剛起步時,菜農都用農家種子,產量較低。90年代,世界各地的種子企業紛紛落戶壽光,一時間西紅柿、無刺黃瓜等“洋種子”占據七、八成市場份額。?
誰掌握種子,誰就掌握了定價權。
以進口番茄種子為例,每袋售價從250元漲到600多元。光番茄用種,壽光菜農一年就要支出7000多萬元。
2007年,劉樹森開始自己育種。經過十二年的研發,到2019年,三木種苗終于與國外解除了所有的代理合約,全部經營自主研發品種。
與三木種苗同時期著手種子研發的,還有壽光蔬菜種業集團。
在蔬菜種業集團內,種質資源庫、育種實驗室、種子加工車間、種子周轉庫等都建了起來,目前,集團已經可以實現育種研發到種子生產一條龍服務。
事實上,三木種苗和壽光蔬菜種業集團的發展,也是壽光蔬菜種子國產替代的一個縮影。?
自2012年開始,壽光市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項蔬菜種業發展扶持政策。壽光市財政投資3億元扶持蔬菜種業,培育了7家種業龍頭企業。
這些企業自主研發蔬菜品種達160個,種苗年繁育能力達18億株,國產蔬菜品種市占率也從2010年的54%提升到了70%以上。
-4-
開心的不止劉樹森,還有壽光蔬菜種業集團的最終受益人楊明。
在攻克“卡脖子”難題的同時,“壽光蔬菜”也開始在資本市場發光發熱。
2020年國慶節前后,深農集團(000061.SZ)的副總裁郭大群來到來壽光一家叫“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的公司談合作。
這家公司正是壽光蔬菜種業集團的母公司,實控人為楊明。
而兩個月前,就在壽光市委書記趙緒春主持的企業上市工作座談會上,壽光12家擬上市企業就企業上市做了匯報和交流。壽光蔬菜產業集團也在其中,處于籌備上市第一梯隊,計劃近兩年在上交所上市。
這不是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第一次傳出上市的消息。?
早在2010年,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的一位核心高管就向 《每日經濟新聞》透露過,香港中信國際出資50億元、泰國正大集團出資100億元,聯合其他幾家國際知名資本,將與壽光蔬菜產業集團聯合創立新公司“蒙源集團”。
他還透露,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已確定明年(2011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后來,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的董秘又向《證券時報》透露,“2015年、2016年期間我們準備在香港上市,盡調都做完了。由于農業板塊估值太低,另外當時政策限制國內種子企業出去上市,便作罷了。”
納斯達克、港交所都沒了下文,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又盯上了上交所。
而此次壽光蔬菜產業集團一旦上市成功,它將成為全國設施蔬菜全產業鏈運作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意味著壽光設施蔬菜產業鏈孵化出了品牌化、資本化的第一顆“碩果”。
一直以來,“壽光蔬菜”都是資本市場的“明珠”。
以深農集團為例,這也不是它第一次與“壽光蔬菜”深度接觸。2003年7月,深農集團曾出資控股,重新組建了“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有限公司”,作為其布局北方蔬菜流通市場的重要一步。
不過,雙方的合作關系在2009年終結。深農集團將所持股份全部轉讓給了壽光市國資局。
當時有媒體報道,此番舉動正是為壽光蔬菜批發市場上市做準備。
但此后十幾年,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像是在資本市場消聲了。直到2020年11月,山東墨龍(002490.SZ)發公告稱,將把賬面價值1.06億元的資產以5.03億元的價格,出售給壽光蔬菜批發市場。
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才再度以“收購者”的身份,現身資本市場。?
與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同時間傳出上市消息,而后又“消失”的還有壽光農產品物流園。?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壽光農產品物流園背后站著“黑龍江女首富”戴秀麗。2011年前后,戴秀麗曾想運作物流園上市,為此還引入黑石集團,組建了擬上市主體“地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但該項目最終也隨著黑石集團的撤資而終止了上市進程。
長期以來,壽光蔬菜都存在“天南海北吃壽光菜,卻不知壽光品牌”的尷尬。壽光其實是山東省上市公司股票數量最多的縣級市,“壽光籍”股票達10只。但作為“中國蔬菜之鄉”,壽光至今沒有一家蔬菜企業登上資本市場。
25年前的5月26日,晨鳴紙業以10倍市盈率在深交所掛牌交易;2021年5月,玉馬遮陽登陸深交所,壽光企業再次成為注冊制改革的“嘗鮮者”。
資本的“誘惑”是看得見的。
壽光市政府許下愿望,在“十四五”期間壽光上市企業總數計劃突破15家。資本市場的第一個“蔬菜大王”,會誕生在壽光嗎?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