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1年年報披露季結束,新三板掀起了北交所IPO申報熱潮,杭摩集團等6家公司集體在五一假期前一天遞交了申請,并自5月5日起停牌。
從業績來看,這6家公司去年盈利規模全部超過3000萬元,其中杭摩集團利潤規模更是超過了7000萬元。
因申報北交所IPO上市,杭摩集團、合肥高科、雷特科技、一致魔芋、中網華信、眾誠科技6家公司股票分別自5月5日起停牌。業內人士認為,業績好的優質企業,可能上會速度更快。
從業績來看,杭摩集團2021年實現營收19.4億元,同比增長68%,凈利潤超過7300萬元,扣非后凈利潤為7023萬元,同比增長7%。
一致魔芋去年實現營收5.0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三成,凈利潤5935萬元,同比增長33%,扣非后凈利潤業超過了5100萬元。
合肥高科、雷特科技、眾誠科技3家公司去年扣非后凈利潤分別超過3000萬元,中網華信2021年盈利超過3000萬元,扣非后凈利潤為2908萬元。
從行業來看,中網華信和眾誠科技均來自信息系統集成服務行業。中網華信的主業是為行業用戶提供“安全大數據+智慧應用”整體解決方案。眾誠科技主要從事軟件開發、信息系統集成服務,公司主要面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客戶,承接各類信息化、數字化業務相關項目。
杭摩集團所處行業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主營業務是酚醛樹脂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以及部分化學試劑的分裝業務和摩擦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業務等。公司的主要產品為各類酚醛樹脂,酚醛樹脂產品廣泛應用于摩擦材料、模塑料、磨具磨料、覆膜砂、木材膠、耐火保溫材料、電子電工等領域。
處于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的合肥高科,是一家從事家用電器專用配件及模具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的模塊化服務商。公司產品主要用于家用電器制造領域,應用范圍覆蓋冰箱、電視機、空調、洗衣機等功能結構件及外觀裝飾件。
雷特科技所處行業為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公司主業為智能照明控制器、智能電源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一致魔芋屬于其他未列明食品制造行業,公司產品主要分為魔芋粉、魔芋食品以及魔芋美妝用品三個大類,并可細分為包括各種魔芋親水膠體、魔芋膳食纖維、魔芋休閑素食、以及魔芋美妝洗護用品等若干個小類,其中魔芋親水膠體具有凝膠性、增稠性、保水性、成膜性、吸附性等多重特殊的理化特性,廣泛用于食品、保健品行業和美妝洗護用品行業。
北交所上市持續升溫,多家新三板公司從滬深IPO“轉道”北交所。
已提交申請的杭摩集團、一致魔芋、眾誠科技,均曾有滬深IPO計劃,在轉向北交所IPO后,這些企業快速推動進程。
另一家公司寶來利來最新公告宣布,計劃將上市輔導備案板塊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變更為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輔導機構仍為中泰證券。
“變道”至北交所,公司解釋是根據自身發展戰略需要進行綜合考量。寶來利來目前處于創新層,公司自稱符合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
公告顯示,寶來利來2020年度、2021年度經審計的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分別為4225萬元、3708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分別為20.93%、14.99%。
從深交所主板IPO轉向北交所的大地股份,在進入北交所上市輔導一個多月后,迅速于今日晚間披露了北交所公開發行方案。
大地股份這次計劃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億股,公司設置了超額配售選擇權,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此次發行股票數量的15%,即不超過1500萬股。發行底價為4.00元/股,略高于該股近日市場股價。
在進行輔導11個月后,湘泉藥業卻突然宣布終止北交所上市計劃。
對于終止輔導的原因,湘泉藥業表示是綜合考慮公司經營情況及戰略發展規劃。從業績來看,公司盈利同比出現較大的下滑,因此不符合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
年報顯示,湘泉藥業2021年實現營收1.11億元,同比減少15%,凈利潤1216萬元,同比下滑了60%,扣非后凈利潤為1150萬元,同比2020年的2655萬元減少了56%。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擬北交所IPO企業則因未按規定披露2021年年報,已被實施停牌。據全國股轉公司發布的公告,截至4月29日,尚有619家公司未按規定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伊禾農品等公司在名單中。
曾申報精選層(現在的北交所)掛牌的伊禾農品,稱因疫情原因,年報編制工作尚未完成,公司未能在4月30日前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公司并提示稱,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公司在2022年6月30日前(含)仍無法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公司存在被全國股轉系統終止股票掛牌的風險。
同樣曾加入精選層受理隊伍的新日月,也尚未披露2021年年報,公司解釋因公司聘請的審計機構項目組團隊來自上海分所,2022年3月上海地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實施了封控措施,項目組團隊多人被封控在上海,無法到公司所在地開展審計工作,封控在上海的審計機構項目組成員一直通過遠程辦公獲取電子資料的方式開展部分審計工作,審計機構尚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未能如期完成必要的審計工作。
(作者: 梁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