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五一小長假之前一天,北交所上市公司2021年財報披露完畢。作為各大上市公司掌門人,董事長們的薪酬情況也隨之曝光。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統計,共有8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披露了董事長薪酬。其中,年薪達到百萬元以上的共15人,最高達765萬元,同時也有3位董事長年薪不足20萬元。最高與最低相差53倍。
除此之外,北交所上市公司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秘們的薪酬也一并浮出水面。他們的薪資又處在啥水平呢?
-1-
僅15名董事長年薪過百萬
最高與最低相差53倍
在普通人眼中,年薪百萬幾乎意味著走上人生巔峰。對于八成北交所上市公司董事長來說,拿到百萬年薪也并非易事。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梳理,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共有82家明確披露了董事長薪酬。董事長們去年共領取薪水6287萬元,辛苦干一年也才0.5“爽”。其中,最高薪資765萬元,最低0元,中位數56萬元,每人平均年薪76.7萬元。
“市值一哥”貝特瑞(835185.BJ)董事長賀雪琴以765萬元的薪資一騎絕塵,拉高了整體水平,成為北交所年度最牛“打工人”。??
緊隨其后的是德瑞鋰電(833523.BJ)的潘文碩,以259萬元年薪位居2021年董事長薪酬榜第二,而廣咨國際(836892.BJ)的蔣主浮以192萬元年薪名列第三。
但并非所有人都有以上三位董事長的能力與“運氣”。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僅有15家董事長年薪在百萬元以上,占比不足兩成。
另外,年薪50萬以下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董事長共有34位,占比四成。其中還有3位董事長年薪不足20萬元。
具體來看,創遠儀器(831961.BJ)的董事長馮躍軍與萬通液壓(830599.BJ)董事長王萬法年薪分別為15萬元、14萬元,同力股份(834599.BJ)董事長葉磊薪酬顯示為0元。
雖然都是北交所上市公司掌舵人,薪酬差距卻非常大。有近七成董事長年薪尚未達到76.7萬元的平均水平。若將葉磊0元薪酬情況排除在外,萬通液壓的王萬法與貝特瑞的賀雪琴相較,薪資水平相差53.6倍。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交易所新軍,北交所尚未有董事長薪酬超過千萬元。而2021年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排名中,年薪千萬元以上的董事長共有29位。
其中年薪超過2000萬元就有3位。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以2533.49萬元排在首位,藥明康德董事長李革以不到60萬微弱差距居于次席,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位列第三。
從整體年齡層分布來看,北交所上市公司董事長中,60后占一半以上。其次是70后,占比三成。
年齡最大的是一個多月前剛上市的克萊特董事長盛才良,他已有85歲高齡。其次是萬通液壓年近70歲的董事長王萬法。年齡最小的同享科技的陸利斌和建邦股份的鐘永鐸,是僅有的兩名80后。

一家上市公司中,除了大老板董事長外,總經理、董秘、財務總監也都是核心職位。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會分別由4人擔任,但也有少數董事長兼總經理、董秘兼財務總監的。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注意到,北交所有一半以上上市公司存在董事長與總經理為同一人。
刨除這40家公司的總經理(同時也是董事長),有43家公司總經理薪酬情況也浮出水面。其中,年薪百萬以上的總經理共15名,占比超三成。
貝特瑞的總經理任建國以638萬元年薪冠絕北交所總經理薪酬榜。而永順生物(839729.BJ)的林德銳以181萬元的年薪次之,長虹能源(836239.BJ)的郭龍去年拿到的薪酬為164萬元,位列榜單第三。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注意到,北交所上市公司總經理們的年薪同樣存在兩極分化狀態。年薪不足50萬元的共有17名,其中有3名薪酬低于20萬元,墊底的是剛上市的路斯股份(832419.BJ)總經理,今年42歲的孫洪學去年年薪僅15萬元。
總體而言,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總經理平均年薪87.8萬元,略高于董事長們76.7萬元的平均薪資水平。

-2-
超七成財務總監年薪不到50萬
僅4名董秘年薪超百萬
除了董事長、總經理之外,上市公司體系內另外兩大重要高管職位便是財務總負責人和董秘。
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財務負責人薪資排名榜上,“最有錢”財務總監仍花落貝特瑞,劉志文以197萬元的年薪奪得“魁首”。而永順生物的李秋紅憑借151萬元年薪躋身第二名,德瑞鋰電的王衛華以135萬元年薪緊隨其后。
與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薪酬相比,北交所上市公司財務總負責人年薪水平遜色不少。2021年人均薪水僅43萬元。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梳理發現,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財務總負責人年薪在百萬元以上的共有5人,占比不足6%。而年薪50萬以下的有63人,占比超七成。其中還有17人薪酬低于20萬元。

作為上市公司信披的直接負責人,董秘身處資本圈各方利益交會點,其薪酬水平也是為各方關注。董秘們的薪酬同樣差異比較大,多的年薪過百萬,少的只有幾萬元。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梳理,目前設有董秘且公開披露董秘薪酬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87家。其中29家董秘與財務總負責人均為同一人。
在剩余的58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僅有4位董秘躋身“百萬年薪俱樂部”,分別為廣咨國際的陳莉、永順生物的吳子舟、貝特瑞的張曉峰、三元基因(837344.BJ)王冰冰。前三位董秘年薪都在150萬左右,王冰冰才剛過百萬元水平線。
雖然董秘們中的“佼佼者”薪酬水平也算不上很高,但以上4位董秘的年薪水平已經超過80%北交所上市公司董事長。
“富豪”董秘也并非常態。總體而言,九成北交所上市董秘仍在百萬元以下,其中有七成薪酬不到50萬元。華陽變速(839946.BJ)、龍竹科技(831445.BJ)兩家公司董秘甚至領不到10萬元年薪。
平均算下來,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董秘人均薪資44.5萬元,與財務總負責人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雖然收入水平高低不同,董秘光鮮亮麗身份背后,面臨的風險卻趨于一致。一旦遇上不靠譜上市公司或董事長,若未按規定信披,董秘難辭其咎。
今年4月,燦能電力、天潤科技、三維股份就是由于信息披露違規被北交所口頭警示,而創遠儀器則因為敏感期交易違規,三元基因因為減持預披露違規被罰。
-3-
廣東、北京、江蘇年薪過百萬高管最多??
多來自鋰電、生物醫藥等行業
在北交所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負責人、董秘四類高管職位中,2021年年薪在百萬元以上的共有39位,分布在廣東、江蘇、北京、山東等10個省(市)。
從公司所在地看,近七成年薪超百萬高管來自廣東、北京、江蘇三地。其中廣東省高管“最值錢”,董事長、財務總負責人、董秘榜單的前三席以及總經理薪酬榜前兩席都被廣東省包攬。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除和地域相關外,高薪高管們的收入還有著明顯的行業屬性。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梳理發現,年薪百萬以上高管主要來自鋰電池、生物醫藥、智能裝備、高端制造、半導體光伏等行業或相關產業鏈上。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薪酬最高水平均出現在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商——貝特瑞。緊隨其后的是德瑞鋰電。
近兩年鋰電池賽道火熱,“北交所鋰電第一股”貝特瑞賺得盆滿缽溢。其去年營收同比增1.4倍,凈利潤增長了近兩倍。
與此同時,貝特瑞也開始為高管們大幅漲薪,董事長賀雪琴薪酬漲了近300萬元,而副董事長黃友元、總經理任建國也均漲薪200萬元以上。
德瑞鋰電也是鋰錳電池重要生產商,其2021年營收2.2億元,凈利潤0.46億元,雙雙增長30%左右。這樣的業績放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雖未達到平均水平,但其董事長兼總經理潘文碩、財務總監兼董秘王衛華年薪水分別居于榜單第二、第三。
而吉林碳谷(836077.BJ)、富士達(835640.BJ)業績在北交所上市公司排名靠前,但其董事長、總經理等核心高管距百萬年薪還有一定差距。
由此可見,業績好的公司固然更容易出高薪,但高管薪資高低與公司經營業績并不完全“掛鉤”。

雖然上市公司高管薪資與業績并不完全正相關,但董事長等高管拿得薪酬少并不意味從公司獲得的收入就少。
眾所周知,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往往持有公司股權,真正的“大頭”收益其實來源于盈利分紅。
截至4月30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668.9億元,凈利潤72.5億元。其中88家上市公司均實現盈利。
據了解,今年超八成北交所上市公司已發布現金分紅方案,擬分紅金額19.5億元。其中有34家公司現金分紅率將超過40%。
所以,讓普通“打工人”望塵莫及的不止是上市公司高管們的年薪,還有占據“大頭”隱性收入。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