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年前,倘若你買入了微軟的股票,那你現在的投資回報率是15倍;倘若你買的是谷歌,那你的投資回報率將增加為25倍。
但這些科技公司都不足以讓你實現財富自由。
除非,它正在賣披薩!
不玩黑科技的披薩店不是好的外賣公司。達美樂披薩自2004年在紐交所上市,股價翻了40倍!這家披薩店不僅是川普最愛,它們還設計了月球送餐車,打算在太空站開披薩店。
前幾日,達美樂在中國的好兄弟達勢股份,準備去港交所敲鑼了。
達勢股份背后,站著一位44歲的女性CEO王怡。在王怡的操刀下,達美樂迅速成長為中國第三大披薩公司,銷售額僅次于必勝客和尊寶比薩。
但兄弟倆又顯得格格不入。
達美樂聚財,3年凈賺90個億;達勢股份散財,3年凈虧9個億。在達美樂,最大的部門是IT部;在達勢股份,最多的員工是外賣員。
-1-
披薩是意大利人發明的,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美國人。
二十世紀初,紐約百老匯高樓聳立,寬敞的街道上馬車絡繹不絕。依靠一戰期間英、法等協約國的軍事訂單,美國經濟急劇增長,國民收入從312億美元擴大到570億美元,工業生產指數提高了30%。
起初,披薩很素,面餅上只有番茄、奶酪、羅勒葉。這完全不符合美國國情——作為全球最能吃肉的國家,老美們無肉不歡。
美國人對披薩改頭換面,加入培根、菠蘿等餡料,玩起了個性DIY。到五十年代,披薩店已經遍布整個美國。
必勝客(Pizzahut)就是在那個時候創辦的。
1960年,必勝客成立第二年,一個叫莫納漢的美國大學生看上了一家正在轉手的披薩店。他和哥哥商量后,最終以500美金的價格買下這家店,并為它取名Domino's Pizza,也就是后來的達美樂披薩。
生意做得好不好,名字很重要。Domino意為“骨牌”,莫納漢的披薩生意也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開始產生連鎖效應。
當川普還是地產大佬時,就曾頂著一塊披薩現身某節目,為達美樂瘋狂打call。
但你以為征服美國總統是因為它香嗎?要知道,它可是上過全美“最難吃披薩榜”。連它家的CEO都調侃:“我們爛透了。”
美食家不是達美樂的目標客戶,看體育比賽上癮的男青年才是。
在達美樂看來,他們不太注重味覺體驗,更看重方便和快捷。“快”才是達美樂的核心KPI。
早在王興還沒出生的1973年,達美樂就推出了“30分鐘必達”的送餐服務:15分鐘做披薩,8分鐘送餐,7分鐘預留給突發事件。比同樣主打“30分鐘配送上門”的美團閃送,早了45年。
當你點過達美樂披薩,你就會驚奇地發現:最懂社區的可能不是居委會,而是達美樂的派送員;最了解紅綠燈的不是老司機,也是這家披薩店。
為了讓大伙兒“準點”吃飯,莫納根會要求派送員留意社區的動態,包括電梯整修、水電氣暫停等通知。
但你以為達美樂只有“快”就錯了,人家還會玩花里胡哨的黑科技。
2012年,無人機剛剛興起,達美樂就成為全球首個用無人機配送披薩的公司。后來,達美樂又試水機器人外賣業務,它們還打算把披薩店開進太空站......
在達美樂,最大的部門是IT部。達美樂的員工中,有一半是程序員。
憑借“既快又會”的特質,老美們被莫納根狠狠的拿捏了。美國披薩市場17%的份額,都被達美樂握于手中。
2004年,達美樂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截至目前,股價已經翻了40倍,市值超140億美元。
-2-
魯迅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過了太平洋,財富密碼都會變。
上世紀九十年代,洋品牌扎堆進入中國。當時,披薩屬于非常時髦的食物,必勝客在北京東直門選中一塊風水寶地,開設了中國第一家分店。
達美樂比必勝客晚到7年。
來華后,達美樂磕磕絆絆,好兄弟換了一個又一個。
最初,達美樂在中國的經營權由一家叫PizzaVest的快餐集團擁有。2006年,達美樂在臺灣和北京的經營權又被臺灣一家五星級飯店收入囊中。
達勢股份成為達美樂的好兄弟,已經是2010年。
那一年,中國披薩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樂凱撒、掌上披薩、大師披薩等越來越多的本土品牌紛紛涌現。
沒有上演在美國那樣“一年開千店”的傳奇,達美樂在中國走得非常佛系——20年才開了100多家店。
直到一個叫王怡的女CEO出現。
王怡畢業于美國范德堡大學,先后在麥肯錫、麥當勞工作。在麥當勞,她從亞太區的基層運營做起,用了8年時間,一路當上中國區特許經營業務部副總裁。2017年5月,39歲的王怡加入達美樂中國,成為首席執行官。
剛上任,她就與達美樂協議擴大經營權,港澳地區也被納入達勢股份的經營范圍。
在王怡的帶領下,達美樂成為僅次于必勝客和尊寶比薩的中國第三大比薩公司。2019-2021年,達美樂在中國的門店數量由188家增加至468家。達勢股份的營收也水漲船高,從8.37億元增長至16.11億元。
從表面上看,手握母品牌的“財富密碼”,又有“老字號”加持,達勢股份應該是不差錢的。這位小老弟想要拿下“比薩第一股”,那也是極具競爭力。
但事實并非如此。
干飯人不相信老字號,更不相信姓“洋”的老字號。用格林童話里的故事來形容這兩家企業,那就是《窮富兄弟倆》。
2021財年,達美樂營收超43億美元,凈利潤超5億美元。達美樂11.6%的凈利率,吊打國內絕大多數餐飲企業。反觀達勢股份,2021年虧了4.71億元,而且連續三年虧損,越虧越多,三年虧了9個億。
疫情成了“背鍋俠”。
創頭條曾寫過《疫情下的普通生意人:能借的錢都借過了,可疫情還沒過》。但顯然,達美樂以外賣為主,疫情不會是影響業績的最主要原因。
以母品牌為例,在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中,達美樂的業績反而“如虎添翼”。2021年凈利潤5.1億美元,迎五年來最強業績。達美樂的股價也迎風而上,迎來上市最高點。
那是因為擴張嗎?
盡管王怡上任后加快了開店步伐,但與必勝客相比,達美樂在中國依舊很“弱小”。截至2021年底,達美樂在中國僅有468家門店,不足必勝客的五分之一。
而僅看達美樂引以為傲的外賣市場,其在中國的市占率僅為5.1%,同樣不足必勝客的五分之一。
在美國,“30分鐘必達”是達美樂的最大殺手锏。但在中國,“快”反而成了掣肘達勢股份的最大隱痛。
-3-
你可能不知道,為了不打臉,達美樂有多拼!
所謂“30分鐘必達”,就是通過半成品加工和科學選址來實現最高效的外送速度。這就意味著每家門店都需要有足夠的外賣員來保證送餐效率。
從達勢股份的招股書也能看出。2021年底,達勢股份的正式員工有2991人,但兼職人員達到9271人,幾乎是正式員工3倍多。
其中,騎手為5375人,占兼職員工近六成,總員工數的四成多。
不同于美團、餓了么騎手,達勢股份需要付出的成本更高。美團騎手賺的是每一單的抽成,達美樂的騎手是按月領工資。而且,達勢股份還為騎手提供了免費的電動車,最終體現在財報的成本上。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達勢股份員工薪酬開支分別為3.4億元、4.7億元和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0.15%、42.5%和43.66%。
也就是說,達勢股份有一半營收都花在了員工身上。
那有人會問,為什么達美樂富得流油?
事實上,達美樂并不是靠賣披薩賺錢,人家做的是供應鏈生意。在達美樂的營收構成中,2021年,供應鏈業務為其貢獻了59%的營收,賣披薩僅貢獻了11%的營收。
這和蜜雪冰城類似,把做奶茶的原材料賣給加盟店,從中賺取差價。只不過,達美樂是自己建廠生產原材料,蜜雪冰城還得從供應商手里拿貨,利潤又壓了一部分。
當然,達美樂也并非自己“吃獨食”。
它還和加盟商簽了“利益共享協議”,每年會把賣原材料賺的稅前盈利的50%拿出來分給加盟商。
錢賺到了,格局也打開了。
達勢股份就不一樣了。達勢股份頂多算是達美樂在中國的一個“大加盟商”,所以也就不存在自建工廠賺原材料差價的可能。
但又不能把外賣業務交給第三方平臺。
因為交給第三方平臺,“30分鐘必達”大概率會變成“預計30分鐘送達”。達美樂六十年來維系的形象,也將付之東流。
不過,抖音說得好,遇到凡是不要慌......達美樂的精髓,達勢股份還沒學到。
在國外,達美樂玩得一手好營銷。
Twitter主頁上,達美樂有一個“思考烤箱”,用戶可以反饋新品或投訴問題,還有專人分析網友差評;在Facebook上,達美樂發起“社交比薩”活動,網友可以投票決定披薩餡料,這款共創披薩最終被放到達美樂的菜單里。
在俄羅斯,只要在身體顯眼的部位紋上達美樂的logo,再把照片上傳到社交網站,就能夠終生免費吃批薩。
達勢股份也蠢蠢欲動,但它鼓勵中國消費者去Facebook上分享,多少有點格局小了。
12億的微信用戶、5億的大眾點評用戶、4億的抖音用戶、3億的小紅書用戶......哪個不比60萬中國用戶的臉書香?
達勢股份要做“中國第一”,還是要先摸清“中國國情”。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