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2022年4月16日上午,伴隨著14億人的注視,“太空出差三人組”重返地球。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在真·宇宙一“飄”就是半年。他們不僅順利完成“神十三”任務,還體驗了一 把“太空過大年”。?
九年前,同樣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工程發射了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也是他們發射的第五艘飛船“神舟五號”。
楊利偉搭載“神五”沖向天際,本想當一名火車司機,沒曾想成了“中國太空第一人”。
神五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事業在21世紀的一座里程碑。它的背后,還站著一位50后的江蘇人,即在神五、神六有效載荷分系統中擔任行政總指揮的宣明。
近日,宣明的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進入上市輔導備案。它不僅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家獨角獸企業,也是吉林省“專精特新”企業,正在沖刺“小巨人”。
若進展順利,宣明有望收獲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第一個IPO。
-1-
在距離地球數百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上,有25顆商用遙感衛星環繞地球日夜轉動,它們擁有同一個名字“吉林一號”。它們都出自同一家公司——長光衛星。?
衛星聽起來高深莫測。
在軍事領域,它是觀察一個國家軍事部署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天氣預報、地震預測、火災監測......也都有衛星的功勞。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毛主席指示“我們也要搞人造地球衛星”。自此,中國航天事業才正式起步。
1970年4月,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后第5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五年后,我國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用于軍事偵察及國土普查。
宣明出生于江蘇。彼時,19歲的他正在山東省臨清縣插隊,后調到聊城內燃機廠工作。
當工人時,宣明就對精密儀器十分向往。
東北有所學校叫“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也就是現在長春理工大學的前身,在精密儀器領域頗具威望。它是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所長王大珩創辦的。
恢復高考那年,宣明如愿考入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踏上了那片“黑土地”。畢業后,宣明留任光機所研究員,開始從事微機械學科方向的研究。?
長春光機所被譽為“中國光學的搖籃”,參與過“兩彈一星”建設。
1992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獲批實施,代號“921工程”。宣明擔任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的有效載荷分系統行政總指揮。“神五、神六上面的光學相機就是光機所做的。”宣明后來回憶道。
那個時候,宣明已經是長春光機所所長。在宣明的帶領下,長春光機所還參與了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的項目建設。?
中國的航天事業蒸蒸日上,大洋彼岸的美國正迎來商業航天的爆發。?
2003年,美國為改變軍工巨頭壟斷下的航天工程,頒布了《國家航天運輸政策》和《美國國家航天政策》。NASA開始扶持一批運載火箭、遙感衛星公司,馬斯克創立的SpaceX在此背景下逐漸壯大。
宣明也在思考,一顆小衛星每天在天上飛行,能拍攝、存儲、傳輸幾萬平方公里的影像,這些影像對國民經濟建設意義重大。我國每年要花大量外匯,進口國外衛星拍攝的視頻和照片。
“既然我們自己能掌握這一核心技術,就不能讓國家再去花更多的冤枉錢。”宣明有了研發商業遙感衛星的想法。
與此同時,2014-2015年,國家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商業航天的大門就此打開。
2014年,華南理工大學的胡振宇在深圳創立翎客航天;2015年,清華大學的張昌武在北京創立藍箭航天。此后,零壹空間、九天微星、星際榮耀等商業航天公司接連成立......
宣明也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在長春市的支持下,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在長春新區成立了。
-2-
走進長光衛星的辦公大廳,四顆衛星模型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吉林一號”組星,中國發射的第一顆商用遙感衛星——“吉林一號”光學A星就藏在其中。
2015年10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光衛星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奔向浩渺蒼穹。隨后沒多久,衛星傳回了淡藍色的地球表面圖像,街道、樓房、樹木......信息豐富。
在長光衛星內部,“吉林一號”光學A星被稱為第一代衛星。據長光衛星介紹,這顆衛星是個“大塊頭”,重量達420kg。
等到了五年后,長光衛星再出征,“大塊頭”已經變成了“小可愛”。
2020年9月,長光衛星第三代衛星“吉林一號”高分03衛星,搭載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只有40kg,研制成本降低了7000萬元,僅為第一代衛星的十分之一。
衛星發射的價格與重量密切相關。創頭條(ID:ctoutiao)曾在《人類都內卷到太空了》的文章中提到太空物流。
以水為例,地球上一瓶農夫山泉2塊錢,要想搬到太空,美國的貨物商業發射費用為2萬美元/公斤,中國每公斤也得15萬元人民幣左右。
長光衛星把衛星重量從420kg降到40kg,意味著發射成本也將減少超5000萬元。
衛星“瘦身”離不開大量的研發投入。?
目前,長光衛星擁有360多項專利申請,其中授權發明專利超過110件。在遙感衛星公司中,長光衛星的相關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
不僅如此,在衛星發射數量上,長光衛星在民營企業中也是遙遙領先。?
截至目前,“吉林一號”衛星在軌數量已達41顆。?
由于大量的技術投入,長光衛星也是我國目前為數不多的能做到從衛星設計、研制到發射、運營等全產業鏈自給自足的商業遙感衛星公司。
事實上,長光衛星的崛起,也是我國商業航天爆發的一縷縮影。
2009年,我國遙感衛星的發射數量僅為3顆。到了2020年,我國遙感衛星的發射數量已經增加為33顆,翻了10倍。以前,中國的遙感衛星數量比不過日本、俄羅斯。現在,中國的遙感衛星存量僅次于美國,在世界中排第二。
2020年,我國遙感衛星市場規模達到了102億元,比2016年增長了61.9%。而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長。預計到2026年,我國遙感衛星市場規模將達到230億元。?
-3-?
就在“太空出差三人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登上太空的第三天,2021年10月19日,宣明獲得了長春市“杰出企業家”稱號。?
企業家沒那么好當,東三省的尤其難。?
以前宣明當所長搞研發,靠的是上面撥經費;現在成為公司負責人,得靠自己賺錢養活團隊。
按理說,長光衛星蛻變自長春光機所,團隊成員多出自中科院,本應該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不愁融資。然而,盡管長光衛星頭上還頂著“中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的光環,成立之初,也沒有外省VC/PE問津。?
宣明的處境,很多東北創業者深有體會。
投資不過山海關,幾乎成了VC/PE圈的一句暗語。“論他(創業者)怎么深情告白,我都當是在講故事。”一位投資人說道。
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東北是有基礎的。?
楊利偉曾說,自己身邊40%的人都是哈工大畢業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第一次完成出艙活動,艙外航天服反光鏡、空間碎片撞擊在軌感知等多項技術就與哈工大有關。宣明的母校長春理工大學也在該領域研究多年。
相比剛成立沒多久就獲得創想天使關注的藍箭航天,以及西科天使基金、上元資本等關注的九天微星,宣明的長光衛星到2017年才獲得投資人關注。
2017年是中國商業航天大熱的一年。
這一年,“衛星及應用產業”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在《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中提到,在太空領域中,以遙感衛星為突破口,制定國家衛星遙感數據政策,促進軍民衛星資源和衛星數據共享。
也是這一年5月,中吉金泰、普華資本注意到了還未融資的長光衛星,并參與了長光衛星的種子輪融資。
此后,長光衛星的發展也駛入快車道,幾乎每年都能有筆融資進賬。
2018年,長光衛星拿到2.5億元天使輪融資,估值超過40億元;2019年,宸睿科技參與了長光衛星的股權融資;2020年,一大幫明星資本襲來,深創投、經緯創投、科大訊飛、中金資本......超20家資金入局,長光衛星斬獲24.64億元Pre-IPO融資。
在一眾VC/PE們的見證下,長光衛星也憑借約120億估值,成為東北地區唯一一家獨角獸企業。
2021年8月,在長春市工信局的推薦下,長光衛星又成功入選“建議支持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今年3月,長光衛星進入輔導備案,很多人預測,長光衛星會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的第一個IPO”。
長光衛星這是要從“東北唯一”進軍“中國第一”了?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