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頭條消息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為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搶占數字經濟高地,各省市紛紛出臺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發展目標。
福建省
福建省發改委官網發布《福建省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行動計劃(2022-2025年)》。該《計劃》顯示,福建省力爭到2025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4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20年提高3個百分點。
為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福建省從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創新數字技術、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能級以及促進數字企業融資等8個方面提出27條相關具體措施。其中,福建省擬推動更多企業進入電子信息百強、互聯網百強等;每年度遴選發布福建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領域“獨角獸”、未來“獨角獸”和“瞪羚”創新企業清單;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培育4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同時,福建省將培育打造10個左右省級示范數字經濟園區和10個以上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打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集聚區;推動福州軟件園、廈門軟件園爭創軟件名園。
河南省
河南省發改委印發《2022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提出2022年河南省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力爭占GDP的比重超過30%;實施數字經濟重大項目1000個,完成年度投資2000億元,其中新型基礎設施領域重點實施64個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全省服務器、PC機產能分別達到150萬臺、300萬臺。
同時,河南省聚焦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文旅、數字農業、智慧城市、數字治理、智慧交通、智慧生態、智慧園區等10個領域,建設100個以上示范應用場景,賦能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政府官網發布的《黑龍江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顯示,到2025年,黑龍江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字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東北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新龍頭;力爭信息通信業收入達到300億元,電子信息制造、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達1000億元。
黑龍江省將構建多層次企業梯隊,引培國內一流數字經濟領域的企業50家以上,培育數字經濟領域“瞪羚”企業20家,“獨角獸”企業5家。
江蘇省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其中提出,到2025年江蘇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0%,數字經濟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產業規模穩步增長,全省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業務收入超過4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力爭達到1.6萬億元。
江蘇省將新建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50個,新建省級數字農業基地100個;在人工智能、區塊鏈、高性能計算、未來網絡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在電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高端軟件、網絡安全等領域自主研發一批核心產品,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數字科技創新載體。
重慶市
重慶市出臺《重慶市數字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數字經濟發展目標。到2022年,重慶市集聚100家創新能力強、發展后勁足、帶動效應顯著的數字經濟龍頭企業,500家前沿領域高成長創新企業,5000家“專特精尖”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團隊,打造千億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創建10個國家級數字經濟應用示范高地,高水平建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到2025年,重慶市計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0%,數字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達5000億元。
北京市
北京市政府官網發布《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該《方案》顯示,到2022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和支撐體系更加完善,數據資源優勢得以強化,數字技術創新活力不斷釋放,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速推進,標桿工程建設、標桿企業培育取得顯著進展,數字經濟的首都示范輻射能力得到提升。
到2025年,數據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基本建立,數據資源要素潛力全面激發,數字企業集聚和產業集群效應大幅提升,數字產業全鏈條形成,數字技術全領域覆蓋,全方位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地區生產總值的50%左右,進入國際先進數字經濟城市行列。
上海市
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持續提升,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對標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數字化標桿城市,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形成基本框架。
此外,上海還提出了包括四方面16項具體指標。例如,在經濟領域,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到80%,建設標桿性智能工廠200家,普惠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覆蓋率達到15%;在生活領域,打造生活數字化轉型標桿場景100個、數字化轉型示范醫院50個;在治理領域,“一網通辦”平臺實際辦件網辦比例達到80%,“高效辦成一件事”“高效處置一件事”標桿場景數量分別達到50個和35個;在底座支撐方面,建成物聯感知終端數超過1億個,開放公共數據規模超過15億條。
天津市
天津市政府印發的《天津市加快數字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顯示,到2023年天津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不低于5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
同時,天津將實施“鑄魂”工程,加快研發設計類、生產制造類等工業軟件和關鍵工業控制軟件,到2023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達到2600億元;實施“芯火”工程,落地實施中芯國際先進制程芯片、飛騰芯片研發總部、環歐半導體智能化切片等重大項目,到2023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2400億元。
山東省
山東省政府官網發布的《山東省“十四五”數字強省建設規劃》顯示,到2025年,山東省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數字化創新發展策源地,全省數字經濟總量年均增幅達到1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力爭超過10%,建成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
山東還將構筑開放共融的數字科創高地,加強關鍵核心數字技術攻關,把握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虛擬現實等前沿領域發展趨勢,搶占產業未來發展先機和制高點;建設數字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支持海爾、歌爾等符合條件的企業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提升企業數字科技創新能力,到2025年,實現數字化領域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倍增。
浙江省
浙江省在《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0%左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5%,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不低于3.5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達12000億元;數字經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000家,數字經濟領域有效發明專利達8萬件。
此外,浙江還提出到2025年,在數字經濟領域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1—2家,建成大科學裝置2個,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20家,新型研發機構達到50家;培育數字經濟領域“新星”產業群30個;建設300個以上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