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欲靜而風不止。“賣4套房創業”的育兒大V王榮輝與前伙伴李曉艷的網絡紛爭進入第二季。
3月27日上午10時許,李曉艷發布文章正面反擊。在《把我從合伙人“變”成FA的王女士:祝你早日還錢度過難關》文章中,李曉艷按照時間線正式回溯了她被“過河拆橋被迫出局”的故事。
李曉艷在文章中表示,“今天的我,既不想博流量,更不想要錢,更不是為了爭功勞。我決定正式出面提供部分當年的信息,讓大家一起幫我解下王女士給我出這道難題——我到底是誰?”
-1-
先快速回顧一下這起紛爭的第一季:
3月17日晚間,育兒大V、紐諾教育創始人王榮輝的一篇《賣了4套房,創業12年,如今負債1億,無家可歸》公號文章刷屏,博得眾多同情、點贊。
3月18日早上醒來,李曉艷發現有五六個朋友轉過來這篇文章,朋友圈轉發點贊的人更多。于是,她決定轉發并告訴大家一些真相。接著,她就在朋友圈發了一段感悟,其中“善惡有報,因果輪回終于顯現”被各大媒體廣泛傳播。
眾多媒體關注到李曉艷的回應。“悲情創業者”王榮輝被老鄉兼創業伙伴下場“打臉”的反轉劇情,迅疾在網絡上激起一場紛爭。
3月19日晚,自稱為王榮輝“御用律師”的張某某在微信公眾號上發文向李曉艷發出邀請,“來一場中年女人的約架”。
“我感覺到了被霸凌和網暴的感覺。”李曉艷表示。
接下來的幾天,王榮輝接受多家媒體采訪,回應爭議、談論創業。
3月27日,李曉艷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把我從合伙人“變”成FA的王女士:祝你早日還錢度過難關》。
李曉艷與王榮輝本是新疆老鄉,還是大學校友。王榮輝是李曉艷師姐。
“我們不是有新疆老鄉會嘛,王榮輝也是新疆人,通過老鄉會,我認識了王榮輝。”在李曉艷的印象中,王榮輝當時比較內向。
李曉艷經常約王榮輝出去玩,一起爬山。
2000年,王榮輝畢業。李曉艷在2001年本科畢業后,去上海讀了研究生,“中間好多年,我們都沒有交集。”
兩個校友再度產生交集,已經是2015年8月。根據李曉艷文章敘述,當時王榮輝突然聯系了她,“王女士找到我希望對其早教中心發展提供幫助,我們因此中間見過幾次面并通過很多次電話……”
在此基礎上,“10月她正式發郵件……約見并邀請我正式加入她團隊。”于是,二人才重新相逢于被稱為“九死一生”的創業路上。
彼時,王榮輝在母嬰行業做過早教中心。進入母嬰行業前,王榮輝曾在某外資險企負責人力資源工作。在接受《每日人物》采訪時,王榮輝稱“2003年非典疫情以后廣州房價非常低,我跟我先生兩人的收入很高,我們一年半的工資就可以買套房。”
于是,她在廣州買了4套房,只有1套房有貸款,剩下都是全款。這段買房故事正是文章開頭所述的爆款悲情創業故事的伏筆。
-2-
鄒韜奮說“金錢往往成為真正情義的障礙物”。在李曉艷和王榮輝的故事中,股權問題是兩人關系破裂的導火索——我把你當合伙人,你把我當FA。
在第一季的網絡紛爭之后,李曉艷回過頭來梳理當年的郵件、對話和協議時,不禁產生“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的感慨。
2009年,王榮輝在廣州開了家早教中心,公司主體為“廣州親親袋鼠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按照她在《負債1億》文章中的表述,為此還賣了一套房。后來為了拓展第二家、第三家早教機構,王榮輝又賣了第二套房。
王榮輝的生意越做越大,而李曉艷也在互聯網公司從事業部總經理做到公司副總裁。
2015年8月,王榮輝到北京出差,聯系了作為曾經的老鄉和舊友的李曉艷。相聚之后,她們聊了許多。
李曉艷回憶,王榮輝講了早教中心發展面臨的瓶頸,希望能有一些業務突破并且也想看看能否融資。
在那之后,二人交流漸多。李曉艷告訴創頭條(ID:ctoutiao),王榮輝提出想讓她正式加入公司一起干。
李曉艷一邊做著關于母嬰行業的功課,一邊征詢眾多投資人好友的意見。
“我清楚地記得對王榮輝說了三點:第一,早教中心不是剛需,必須找一個剛需的業務;第二,早教中心太傳統,需要和線上的互聯網結合;第三,要抓住微信公號等新媒體的紅利期。”李曉艷表示。
幾次交流后,2015年10月14日,王榮輝發送給李曉艷一份《商業計劃書》,其中提到“希望能夠進一步確定你加入我們團隊的事宜。”
最終,李曉艷決定接受王榮輝的邀請。
2015年11月15日,在王榮輝發給李曉艷并抄送其他同事的兩份郵件中對外融資BP里,李曉艷的title均顯示為“COO”;2016年3月31日、2016年4月15日王榮輝發出的對外融資BP里,明確列明李曉艷為聯合創始人、COO。
這期間的郵件顯示,兩人又多次探討了與商業模式有關的細節,商業計劃書也調整了好幾個版本。李曉艷和王榮輝還一起參與了幾位紐諾CTO應聘人選的面試。
2016年初,廣州紐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也就是紐諾現在使用的品牌。
“紐諾”是王榮輝的創意,源自英文單詞“NEURO”,是大腦神經的意思。對于王榮輝的優點,李曉艷并未遮掩:“王榮輝非常用功,學習能力也強。當時她的早教課程體系還比較零散,我讓她重新按照孩子的年齡和不同素質能力維度重新梳理出來一套課程體系,她很快就拿出來了。”
漸漸地,紐諾教育的商業模式也越發成熟。
2016年5月19日至10月10日,在王榮輝通過郵件對外發出的融資BP里,“我(李曉艷)仍然均是聯合創始人和COO。”
-3-
只是,現實并沒有走“萬事如意”的路線。讓“聯合創始人”李曉艷沒料到的是,聯合創造的竟然是一段自己不愿回首的往事。
2022年3月18日早上,向李曉艷轉發《負債1億》爆款文章的好朋友,多數是她在“天使成長營”的朋友。
李曉艷翻看朋友圈,手機屏幕里充斥著“向王(榮輝)老師致敬”“創業不易”等評論。然而,她認為有些并非事實,最終決定在朋友圈發一段感悟。
“在我看來這是我的一段極其失敗的經歷和屈辱史!沒有人愿意自揭傷疤吧?”李曉艷表示。
李曉艷沒想到,因為這個朋友圈的感悟,王榮輝“御用律師”不僅要和自己“約架”,還把自己的隱私公之于眾。
前文所述的“天使成長營”由中科金聯合中關村天使投資協會、聯想之星、創新工場等多家機構和組織發起成立,是北京最大的個人天使社群。
2016年10月,李曉艷幫紐諾爭取到了天使成長營的路演資格。也是在這里,王榮輝結識了毅聰資本的梁某某,紐諾教育Pre-A輪的投資人。
“因為視王女士與自己是一個團隊,我并未介意王女士在路演期間直接廣泛加我們同學的微信和聯系方式,梁總作為我成長營的師弟就是被王女士加微信的投資人之一……”李曉艷在文章中稱。
2016年6月,王榮輝、李曉艷等人接觸廣東文投。6月12日,王榮輝、李曉艷和付某去廣東文投面談。
“王女士對外發的廣東省****投資公司針對紐諾育兒保密協議及投資意向協議郵件、2016年6月16日王女士發給上述廣東省***投資公司投資經理李總、趙總抄送給我的郵件附件盡職調查文檔中,李曉艷均顯示為擁有20%股份的合伙人之一。”李曉艷在文章中稱。
李曉艷回憶:“對方在詢問了一些基于國家出臺鼓勵二胎政策趨勢下未來公司的業務發展規劃后,提出我們必須找到另外一家投資公司合投。”
這對于李曉艷來說并非難事。
李曉艷在文章中稱,“2016年8月,王女士來北京,在北京一個多星期的行程她住在我的家里,我開著自己的車全程帶著她一起先后去拜訪了風云**基金、金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以及京東、用友產業園、亦莊某科技產業園等溝通面談……”
同時,也就有了前文提到的紐諾在天使成長營路演的故事。
然而,隨著融資事宜的逐步推進,李曉艷越來越感覺到“沒名沒分”。李曉艷回憶:“王榮輝只是口頭承諾給我20%的股權……直到商業模式梳理好了,TS都拿到了,王榮輝還不給我兌現。”
2016年8月,李曉艷找王榮輝談股權的問題。2016年10月18日,“王女士一反常態,以和我雙方互信關系還需再觀察等理由,單方面給我發了一封正式的名為‘股權置換協議’的郵件……”李曉艷在文章中寫到。
“我感覺自己之前的付出投入、智慧勞動、個人品牌、引薦的資源一瞬間一文不值,但此時的我也意識到如果此時我和她翻臉可能我之前所有的付出都將會全部打水漂。”李曉艷稱。
那個時候,李曉艷心里已然有了芥蒂。“想到自己已經投入了1年的時間和經歷,鬧掰了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李曉艷回憶。
只是,讓她沒想到的是對方承諾的股份越來越低,以至于到最后是拿稅前15萬元走人。
3月22日,創頭條(ID:ctoutiao)聯系到王榮輝,書面求證關于李曉艷身份、股權等問題。截至目前,王榮輝并未回應。
-4-
2016年12月中旬左右,在跟毅聰資本密切洽談融資期間,王榮輝突然給李曉艷打了一個電話。
據李曉艷回憶:“她(王榮輝)說,‘曉艷,毅聰資本的錢我們可要可不要......’。”王榮輝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李曉艷聽得出來她想要終止合作關系。
李曉艷還稱,在那前后王榮輝和她雙方的協議再次變更,并且還增加了額外限制。
“現在回想起來,我才發現自己當初就是小白……”李曉艷反思。
2017年初,廣州天河漫咖啡。“我永遠記得那一幕。在一間咖啡館,王榮輝一行三人與我‘撕破臉’的場景。”那天,李曉艷準備回北京,王榮輝聯系她說要解決股權的問題。
“我以為她要跟我和談,還是想要跟我一起做事情。”李曉艷拉著行李箱興高采烈地來到約定的咖啡館。到了之后,李曉艷發現場面透著怪異。
李曉艷在文章中回憶,“卻不想王女士早已有備而來當天上午包下咖啡館全場,她帶著杜RR和另一名女士早已守候二樓多時,全程王女士用接近屈辱和脅迫的方式以各種理由讓我接受放棄‘股權置換協議’里約定的給予我的權益。”
李曉艷離開紐諾教育后,王榮輝接連拿到了A輪、B輪融資,紐諾教育估值超5億元。王榮輝在文章里寫道,“前來合作的風投絡繹不絕,我接待了一批又一批。”
只是,這一切在2020年2月被按下了停止鍵。“公司再大,也經受不起疫情的反復沖擊,很快我們就耗空了公司多年積攢下的現金流。”王榮輝公開稱。
在《負債1億》的爆款文章里,王榮輝自稱是loser。李曉艷回想起來,也認為自己當初有些失敗。
“我不想撕,這沒有意義。”離開紐諾后,李曉艷在創投市場打拼多年。
在她看來,創業不易,尤其是在疫情的背景下。“但不能因為不容易而去傷害和剝奪他人,人品和善良是在任何時候都要守住的底線!”
在大眾輿論場上,最常出現的橋段是項目在資本裹挾之下陷入瘋狂,擴張至死。然而,如今在李曉艷看來還存在另一種可能,“究竟是資本捆綁項目還是項目捆綁資本,這是一個值得具體項目具體審視的問題。”
這些年,李曉艷也一直在反思,“(紐諾教育)算是我參與孵化的第一個項目,從零開始,踩了坑。事實上,任何項目在創業之初,科學的股權設置都非常重要。”
對于投資人來說,人和項目無非是投資里最重要的兩個變量。
創頭條(ID:ctoutiao)曾在《創投之王》中提到,創投圈流派眾多,有的是走“盯人”路線,有的是“盯賽道”。
沈南鵬剛進入創投圈時,尚未形成方法論,多是在熟人圈子里找機會。這與早期IDG的打法頗為相似;紅杉資本創始人唐·瓦倫丁(Don Valentine)則遵循“不賭賽手,賭賽道”的策略。
李曉艷告訴創頭條,“盡管‘投資就是投人’已經被說得爛大街了,但是在這行做得越久越覺得人真的是最重要的。因為其它方面都可以通過資源的整合來進行完善,唯獨人很難改變。”
“創業的發心一定要對,要利他。過程中也要不斷地留意,不能走偏了。”談起創業、投資,這也是她最想強調的觀點之一。在創投行業多年,李曉艷逐漸體會到不是所有的項目都可以用資本去加速的,“尤其是教育、基礎醫療這些領域,最好不要資本化。”
李曉艷常常會反思。然而,紐諾教育這段往事終究還是借著2022年這場偶然掀起的網絡紛爭,才被重新打撈出來。
創投圈里有的是人尖尖,也有的是囧故事。成功之后的大塊吃肉世人皆知,卻鮮少有人將失敗的痛苦公之于眾。正視失敗、吸取教訓,或許才是人們創業、投資生涯中真正的“成人禮”。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