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擁有160多萬家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活躍度和成長性好,貢獻了全市50%以上的發明專利、60%以上的就業機會,是推動產業創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磊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
近年來,北京市全面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北京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等政策法規,制定出臺了減稅降費、援企穩崗、金融支持、精準助企等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多措并舉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取得了積極成效,在搭建交流展示、產融對接、項目孵化等平臺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方面可圈可點。
搭建交流展示平臺? 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

2021年10月19日,北京順義國測國際會議會展中心人頭攢動,第六屆“創客中國”北京市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暨“創客北京2021”創新創業大賽(下稱“創客北京2021”)在此圓滿落下帷幕。經過兩個月的激烈角逐,246個項目脫穎而出。“創客北京2021”累計吸引4349個項目報名參賽。參賽項目數量再創歷史新高,較上年增長52.9%,較2016年首屆“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北京推選賽項目數量增長54倍。此外,依托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創客北京2021”匯聚331家服務商、200家金融機構、500位頂級投資人,提供1108款服務產品、243萬平方米空間支持,定制8款信貸產品,舉辦8大產業精品項目專場路演,激發了廣大中小企業創新潛力和發展活力,實實在在地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營造了有利環境。
調查顯示,從“創客北京2019”到“創客北京2021”,三年間有2%的企業已經上市,5%的企業已經進行了三輪融資,15%的企業進行了兩輪融資,50%的企業進行了一輪融資。在參加“創客北京”大賽之后,超過半數以上的企業都獲得了投資,根據企業規模的不同,投資金額在50萬元到15億元不等。這些社會資本的流入,大力扶持了北京市中小企業的發展。
“‘創客北京’品牌影響力逐步提升,已成為首都雙創工作的一張名片。”王磊表示。
據介紹,自2016年開始,北京市連續舉辦了六屆“創客北京”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大賽,為中小企業搭建了交流展示、項目孵化和產融對接的專業化服務平臺。主辦方聯合北京銀行、中關村擔保和中關村租賃等眾多金融機構,為參賽企業構建全方位、全覆蓋、全流程的長效服務機制,推出50余款低息信用類貸款產品,聯合近百家投資機構,累計為參賽企業對接投融資資金逾120億元,推動1500余個項目在京孵化。
下一步,北京將進一步完善“創客北京”賽制設計,加強資源配置和融通服務,重視項目跟蹤和后續服務,推進大企業參與和社會合作,力爭培育出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的初創型企業和具有核心創新能力的“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
筑牢對接橋梁? 引入金融“活水”
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小微企業遇到的普遍難題,對此,北京亦莊國際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唐雪峰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其中很重要原因是企業不了解資本市場。“
企業融資主要分為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其中還包括一部分政策性融資,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技術團隊創業,公司內部缺少有經驗的財務、法務等運營人員。對哪些機構能夠提供股權融資,哪些機構能提供債權融資,并不了解,更不完全理解哪些機構適合作為自己的融資渠道。常常提到的融資難融資貴,有可能只是沒有找對融資的對象。”唐雪峰表示,“在這個方面,政府的產業主管部門以及產業投資平臺卻具有先天的優勢,每天的業務都是在跟這些金融機構和不同階段的產業企業打交道,對各方的需求有著更宏觀的認識。由政府部門和產業投資平臺來組織產融對接,可以更有效的把匹配的資金供給方和資金需求方撮合到一起,幫助中小微企業更高效的完成融資工作。”
在構建多元化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方面,北京走在了前列。目前,北京已建設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和貸款服務中心,推動中小企業開展首貸、續貸、確權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截至2021年末,首貸中心累計完成審批3.40萬筆、金額1379.76億元;續貸中心累計完成續貸審批1.12萬筆、金額446.29億元。深入實施“暢融工程”,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科創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搭建“創信融”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精準支持4000多家中小微企業獲得信用貸款超過35億元。
圖為瑞萊智慧公司展廳
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瑞萊智慧”)是依托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設立的人工智能企業。作為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瑞萊智慧是國際范圍內最早從事人工智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技術研究與應用落地的團隊之一。成立三年多來,瑞萊智慧在技術、產品、市場等多個維度實現突破,成為AI領域備受關注的產業新星。
作為初創企業,瑞萊智慧CEO田天對產融對接深有感觸。“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政府部門的關注與支持。北京市領導、海淀區領導高度關注科技企業創新發展,在項目申報、專利申請等方面給我們提供政策指導幫助,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研發創新環境。同時北京市政府對瑞萊智慧等在內的中小型企業引進高端技術人才給予政策補貼等支持,為企業吸引和穩定高端人才提供保障。”田天表示,“在一些前沿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項目的申報中,政府會對‘專精特新’企業給予政策傾斜,知識產權申報通道、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幫助我們更好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截至目前,瑞萊智慧也已完成四輪融資,估值達數十億元。
下一步,北京將深化金融服務,全力改善融資環境。全面提升中小基金專業化規范化管理水平,推進中小基金二期的設立工作,穩步開展新設子基金的投資工作,增強早期股權投資供給;持續發揮好中小資金的支持作用,基于資金直達中小微企業的基本原則,依托貼費、獎補、補助、服務券等手段,通過提升服務能力、進行創新融資獎補、開展首貸貼息等項目,為中小企業提供標準明確、達標即享的普惠性支持服務,不斷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和營商環境。
做優孵化平臺? 打通“最初一公里”
孵化器在中小微企業發展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當今很多成功的大型集團都脫胎于早期的孵化項目。不過,時過境遷,孵化器的功能與作用也在發生變化。
“早期的孵化器,重點工作都集中在‘器’的方面,那個時期孵化器里的創業項目更多是互聯網類的虛擬經濟場景,這類項目的需求主要是基本服務。而經過多年的發展,‘二房東’的定位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創業企業的需求,現階段的創業項目中硬科技類的占比越來越高,而這類項目的需求則更多聚焦在‘孵化’功能。”北京亦莊國際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唐雪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介紹,目前發展較好的孵化器,主要是圍繞某一特定行業而設,具備集聚效應,同行業上下游的項目聚集在一起更能促進各自的發展和進步。
圖為中孵高科搭建的中醫藥行業中小試服務實驗室“打通‘最初一公里’至關重要,好多項目都困擾在邁不出第一步,無法實現成果轉化。”中孵高科產業孵化(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孵高科”)董事長朱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深有感觸。
成立于2002年的中孵高科是專業從事科技企業孵化、投資的運營公司,作為“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在北京亦莊、大興、昌平共托管了10余個特色產業園區,總運營面積超過100萬平米,服務中小企業超過1000家。
“孵化平臺必須具備集約的屬性,通過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減少早期創業成本。目前的孵化平臺對于專業化服務的深度要求越來越高,而且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對于一直困擾我們的科技成果轉化問題,我們通過價值發現平臺的建設,從項目的最早期介入,通過‘服務+天使’投資的方式,解決了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問題,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了可能。”朱強表示。
中孵高科目前把專業技術服務能級分成了三級,即設備服務、技術服務和價值發現服務。自2019年底開始,面向科技成果轉化,中孵高科開始開展“價值發現”服務,對早期項目進行陪伴式服務,取得了突破。例如,中孵高科投資入股生一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建設運營CTC平臺,面向臨床醫生,提供成果轉化服務。目前服務在孵項目有來自協和醫院、北醫三院等多個醫院的10余個項目,其中袖珍便攜胸腔閉式引流套件已經成果完成樣機制作,真空輔助乳腺活檢系統(旋切刀)項目已經拿到了注冊許可,并且已經與上海一家上市公司通過許可授權的方式實現上市銷售。
中孵高科是北京市眾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中的一個縮影,目前北京已構建涵蓋市、區和專業服務機構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集聚300余家專業服務商,在信息咨詢、技術支持、創業輔導、市場開拓等八個方面,提供1000余款服務產品,為中小企業提供全要素、全品類和全生命周期的精準服務。截至目前,累計認定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29家,在檢驗檢測、工商財稅、投融資、知識產權、創業輔導等領域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累計認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71家,累計入駐中小微企業近萬家。
下一步,北京將加強市區聯動,促進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樞紐平臺和區級平臺聯通,集聚服務資源,創新服務模式,推出爆款高頻服務和精細化高價值服務,形成有內容、有流量、有品牌、找得快、用得好、有效果的服務一體化平臺。建立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服務團隊,配齊配強服務專員,并推動各區壯大企業服務隊伍,形成市、區、鄉鎮(街道、園區)三級“專精特新”企業服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