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冬奧會賽程已過大半。除了谷愛凌、蘇翊鳴等體壇新星全程閃耀外,一些“另類明星”也在這場“冰雪盛事”中賺足眼球。
從冬奧村到各比賽場館,智能又酷炫的服務機器人遍地開花。有巡檢防疫機器人“笨小寶”,可烹茶沖咖啡的機器人“豹大白”,還有既會炒菜又能“從天而降”送餐的“神仙大廚”.......
在服務機器人最集中的冬奧會主媒體中心餐廳,有上百臺機器人同場競技,堪稱一部現實版的《機器人總動員》。?
當這些最炫“打工人”走紅后,奧運會背后的機器人公司也逐一浮出水面。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注意到,其中不乏專精特新“小巨人”的身影。?
作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機器人領域必然盛產“專精特新”企業。更何況,機器人賽道一直備受資本青睞,且國家也提出要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
-1-
服務機器人大軍亮相冬奧會
冬奧會不止是運動健兒爭金奪銀的“戰場”,也是許多創新科技產品的“練兵場”。
此次冬奧會中,從水下火炬傳遞到智慧餐廳、物流配送、防疫消毒等各環節,各種服務機器人的身影隨處可見。
早在2019年,北京冬奧服務型機器人創新產品測評選大賽就已緊鑼密鼓地開啟。針對公寓入住、頒獎、移動售貨、社區配送、點菜送餐、器械運送、導覽翻譯、安防巡檢9類應用場景11種服務型機器人,包括京東、美團等47家企業84款機器人產品展開激烈競逐。
從結果來看,科大訊飛(002230.SZ)提供自動語音轉換翻譯;九號公司(689009.SH)提供場館巡邏安防服務和物品配送;碧桂園(6098.HK)千璽機器人提供智慧餐廳;河南布科思機器人有限公司提供巡回消毒;北京真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戶內外通用無人巡控.......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注意到,在一眾冬奧會服務機器人提供商中,也有幾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身影。
在冬奧會場館中的比賽大廳、媒體工作區、運動員區、觀眾區等公共區域,上海高仙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高仙機器人”)旗下的清潔機器人在此負責大面積清掃消毒工作。
據了解,此款清潔機器人集空間消毒、洗地吸干、除菌、降灰于一體,將超聲波消毒液霧化噴灑系統與濕拖地面清潔功能融合,同時還具有自動充電和維護、自動避障功能。不管是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還是在大流量人群區域,都能自如地開展工作。
高仙機器人成立于2013年,是國內最早從事自主移動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的商用清潔機器人廠商之一。目前其在國內商業清潔機器人領域占有率超過80%。
高仙機器人不僅是上海“專精特新”企業,還是工信部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在冬奧會的保障酒店,有一款名為“潤Run”的配送機器人,負責提供零售、送物、引領、講解、巡游等各項服務。
這款機器人身高97cm,體重45kg,移動速度0.7-1.2米/秒,空載續航最高時長6-8小時,由北京云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云跡科技”)研發。
官網信息顯示,云跡科技目前主要產品有跑腿送物機器人——“潤”、大屏展示交互機器人——“云帆”、傳菜機器人——“心得”以及機器人智慧新零售服務系統——“阿拉丁”等。?
云跡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較早入局商用服務機器人賽道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工信部第三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
此外,還有本屆冬奧會唯一的戶外安防巡檢機器人,由大陸智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供,這是一家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此次冬奧會,國產服務機器人能大規模“硬核”亮相,機器人公司實力不可小覷,其背后資本的助力也必不可少。?
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國內機器人產業融資近3000起,700多家機器人公司,總融資額達3036億元。?
-2-
資本加速涌入機器人產業
過去十年,機器人領域是最火熱的賽道之一。如今依然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紅杉中國、高瓴資本、軟銀等專業VC/PE早已布局,美團、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也接踵入場,就連碧桂園、格力、大疆等產業資本也按奈不住對機器人的熱情下場競逐。
2月8日,珞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珞石機器人”)宣布獲得由新希望集團領投的4億元戰略融資。這已是其經歷的第7輪融資。?
珞石機器人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專注柔性協作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技術的企業。同時,其也是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近日,云跡科技完成上市輔導備案,擬在科創板上市。此前其已經歷10輪融資,參投機構包括騰訊、聯想、攜程、科大訊飛等。
由此可見,不少機器人公司不僅能獲得知名機構青睞,還能拿到多輪融資。這也意味著,這個賽道長坡厚雪。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不完全統計,僅在2022年1月,機器人行業至少發生18起融資事件。把“千萬級”的融資按1000萬元、“億元級”的融資按1億元計算,1月融資總額超40億。
其中,包括斯坦德機器人、一徑科技、傅利葉智能、集度汽車等5家公司均完成數億元大額融資。
圖片12.png
另外,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機器人領域相關融資事件113起,融資金額超440億元。由此可見,機器人賽道的火熱程度。
按照使用場景和功能不同,機器人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類。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不完全統計,從2021年的融資情況來看,服務機器人正成為資本和市場的“寵兒”,相關融資事件21起,累計融資金額超60億元,其中過億元融資事件超13起,單筆最大融資達12億元。?
圖片13.png
此外,2021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還掀起一陣兼并購浪潮。
美的集團(000333.SZ)收購庫卡股份并完成私有化,長春經開(600215.SH)15.99億元收購美國萬豐100%股權、歐姆龍收購達明機器人10%股權、哈工智能(000584.SZ)收購江機民科100%股權……
-3-
盛產專精特新“小巨人”
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之下,從工廠車間到田間地頭,從國之重器到百姓日常,機器人已開始進入人類生活,并加速向更深領域滲透。
特別是在工業生產領域,在日常的物流搬運、裝卸、揀選、切割等作業里,機器人的身影早已隨處可見。
機器人被稱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標志。
據直通北交所了解,在第一批(24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中,機器人產業鏈相關企業5家;第二批(174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中,有37家;而在第三批(29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中,有133家上榜。?
也就是說,目前機器人產業鏈中,至少有專精特新“小巨人”175家。而在A股29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其中機器人行業有6家,占比約2%。
2021年12月28日,工信部等部門提出“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到2025年,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
此外,工信部還提出,將分層打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分類促進做大、做精、做強,用3-5年時間培育10000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小巨人”企業加快向單項冠軍、領航企業發展。
有業內分析認為,過去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解決了“產品從無到有”的問題,眼下要開始著手解決“產品好不好”的問題,這對企業提出更高的研發要求以及資金要求。
毫無疑問,擁有核心技術、研發實力強大的機器人企業,將有更大機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資本和政策的帶動下,機器人相關領域,將盛產諸多“專精特新”企業。?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