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填補國內空白,領先國際主流,專精特新醫藥“小巨人”有多強勢??

1月30日,醫藥工業“十四五”發布,《規劃》中明確了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僅對化藥、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四大板塊提出全面的指導,同時還將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列為增強產業鏈競爭力的重要任務之一。
當前,工信部公布的311家在A股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中,醫藥行業共有35家。
而由于本身業務具有較明顯的獨特優勢,這些企業大多為某個細分領域龍頭,具有較高的估值水平,比如以下幾家:
1、納微科技
面向全球市場的納米微球材料龍頭企業,主營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的研發與制造,主要產品為色譜填料、色譜柱、光電微球和相關配套衍生產品,可覆蓋至生物醫藥、平板顯示、分析檢測以及體外診斷等領域。
深耕納米微球材料十余年,公司具備全球領先的微球精準制備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極少數可同時大規模生產單分散色譜填料的企業之一。
公司注重研發創新,其自主研發的單分散硅膠微球、單分散聚合物微球以及手性色譜填料制備技術和產品均打破了海外企業的長期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
其中,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單分散硅膠色譜填料跳過第二代技術路線,實現彎道超車,并引領世界硅膠色譜技術的進步。

當前,公司的高性能色譜填料產品已大規模出口到美、歐、日、韓等多個海外國家,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各制藥企業。
而得益于全球領先的微球精準制備技術,公司也已與恒瑞醫藥、復星醫藥、成都倍特藥業等多家知名藥企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關系。
根據最新公告顯示,2021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4.2-4.5億元,同比增長105%-120%,實現超預期增長。
2、惠泰醫療
國內電生理器械龍頭企業,國內第一家獲得電生理電極導管、可控射頻消融電極導管市場準入并進入臨床應用的國產廠家。
公司專注于電生理和血管介入領域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曾多次填補電生理領域國產品牌的空白。
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在電生理醫療器械國產品牌中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在冠脈通路醫療器械國產品牌中市場份額排名第三。
成立近二十年,公司長期堅持在電生理電極導管、帶止血閥導管鞘以及三維設備等心腦血管介入類產品領域的研究與開發,曾先后突破了磁電定位導航技術等多個關鍵技術壁壘。
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惠泰醫療及子公司就已取得41個國內醫療器械注冊及備案證書以及14個產品的歐盟CE認證。
2021年1月,公司又一次實現三維電生理設備的核心技術突破,其自主研發的心臟三維標測系統HT Viewer獲得NMPA批準,成為國內首個投入臨床使用的“磁電融合”三維標測系統,并成功打破進口廠商壟斷局面。

根據財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實現營收5.93億元,同比增長83.97%。
3、我武生物
國內脫敏藥市場龍頭,主要從事過敏性疾病診斷及治療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生物制藥企業,開發了粉塵螨滴劑、粉塵螨皮膚點刺診斷試劑盒等多個診斷和治療過敏性疾病的產品。
其中,公司主導產品“粉塵螨滴劑”是目前國內已上市的三種脫敏藥物之一,市場份額自2011年以來均保持在70%以上,在脫敏藥物市場市占率穩居第一位。

自成立以來,公司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現已掌握了國內領先的變應原活性檢測方法及檢測用標準血清混合物構建技術、變應原制品“常溫”保存技術以及全球首創的粉塵螨純種分離及三級種子庫培養技術和變應原制品標準化技術平臺,實現了脫敏治療領域的技術領先。
年報數據顯示,2018-2020年,公司分別投入3862萬、6874萬和7864萬元用于研發創新,研發投入占比營收由7.71%增加至12.36%。
而基于持續的高研發投入,公司當前多項在研產品也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2021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該年度共實現營業總收入8.08億元,同比增長26.95%;扣非凈利潤3.16億元,同比增長20.83%。
4、皓元醫藥
專注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究開發的小分子研發、產業一體化服務商,可為客戶提供從前端到后端全方位藥品研發服務。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公司當前形成了高活性原料藥開發平臺、特色靶向藥物開發平臺和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庫開發孵化平臺等6個在行業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平臺,服務范圍涵蓋至糖尿病、神經系統、心腦血管、免疫系統等領域。

在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領域,公司產品種類豐富齊全,現已打造出了MCE、樂研和CS等多個自主品牌。截至2021年3月,公司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數超42000種。
其中,公司自主研發合成產品超10000種,占比約30%,處于國內較高水平。
通過自身技術平臺為客戶提供CRO服務,當前,公司終端客戶已覆蓋至艾伯維、默沙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輝瑞、哈佛大學、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藥明康德等跨國醫藥巨頭及國內外知名生物醫藥研究機構和公司。
根據公司發布的2021年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實現營收9.53-9.84億元,同比增長50%-55%。
5、圣湘生物
國內技術先進、產品齊全的分子診斷篩查龍頭,集診斷試劑和儀器研發、生產、銷售、第三方醫學檢驗服務于一體的體外診斷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自2008年成立以來,公司便致力于成為基因科技普惠者,先后自主開發了“磁珠法”、“一步法”、“全自動統一樣本處理”以及“POCT 移動分子診斷”等一系列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在分子診斷領域的多項空白。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8月,公司已研發出超300種用于血液篩查、傳染病防控、突發疫情防控等性能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的診斷產品,提供超2000項檢測服務。
當前,公司產品已廣泛應用到全國2000多家醫療機構,遠銷至法國、俄羅斯、菲律賓、泰國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與此同時,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對產品及技術進行更新迭代。從公司多個產品室間質量評價中實驗室使用占比來看,公司產品口碑強,認可度較高。

數據顯示,2020年,公司新型核酸檢測、乙肝核酸定量試劑市占率分別達30.57%和32.06%,位列市場排名第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