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新力量」欄目由阿里云創新中心全新出品,挖掘創業者和企業創新背后的故事,以訪談、直播等形式,多視角、多緯度進行價值報道,讓你聽到創業者的真實聲音,看見科技創新的力量。
積跬步于工業互聯網行業中心,憑資深經驗技術狠抓國內行業空白,以創新低代碼平臺煉造中國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動力機,突破國內大型工業軟件的貧瘠生態。
第三十四期《看見新力量》采訪了2021阿里諸神之戰“數字經濟賽道”全球總決賽優勝獎獲得者——上海安趨信息科技的創始人高新華先生,請他談談企業數字化轉型路上的關鍵法門。
上海安趨信息科技的創始人高新華

在自主創業前,高新華積累了二十多年工業行業的市場及產品研發經驗。他曾長期供職于通用電氣公司,身處其工業互聯網及智能軟件業務中多年,見證了通用電氣的工業技術的起步、應用、升級和成長的整個過程。他更意識到一個嚴峻的行業挑戰:目前中國工業硬件設備的水平已經大幅提高,但是大型的工業智能軟件都還是應用國外公司的。
于是,一個想法逐漸醞釀于心:“我們不想被人卡住脖子,是不是自己可以做出一套工業行業的軟件?可以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做出國產的工業軟件,大家相互競爭提高水平也好”。
長期的行業觀察和深度的業務參與為他的創業積蓄了巨大的力量。高新華及其團隊從2019年開始策劃,他們的創業思路方向明確、發力直接、切入精準、立意深遠,專攻工業互聯網落地的底層方向,高新華表示:“我們的想法是從底層開始,從根源開始,邏輯起點是認為工業互聯網落地的關鍵是解決信息利用問題,即如何把信息轉變為可用的數據并最終產生價值。”
他進一步介紹:“實際上工業自動化現在很發達,對工業器械的監控非常到位,但是對人,大家沒有很有效的手段去監察,信息利用率很低,沒有很好地數字化人工產生的信息。另外,目前的工業行業的人工作業還是占據相當大的部分,能夠更好地利用人工信息及將其價值發揮到最大化,是整個行業的創新,為整個行業在后續的革新中人員管理做了很有效的基礎。”據資料統計,工業生產當中只有1%的信息被利用,99%被忽視,而80%的信息是人為的非結構化信息。安趨智能從此行業痛點入手,為企業提供人工作業信息利用的智能軟件解決方案,為“數字人工”賦能。

顯而易見的是,人工作業的場景千變萬化,產生的信息紛繁復雜,每一個環節都需“私人訂制”,人機交互要被綜合關注。要實現如此多的要求,其難度可見一斑,但高新華及其團隊敏銳地發現了接合多種新技術的焊點,做出了富有創造性的方案和成果。
“數字人工”工業信息利用平臺DoMP是高新華團隊的核心產品,將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融合,打造基于人工作業時間監控及分析數字軟件,并將之應用于工業物聯網平臺及現場交互。具體來說,DoMP能夠幫助工業企業全方位提高作業效率、質量管理、技能培訓和改進決策的水平。通過DoMP裝配數字化的工業軟件后,作業時間AI測量分析、APP開發快速化、作業步驟跟蹤、質量檢測AI測量分析、培訓數字化、產線布局數字化、產能預測的數字化等種種數字化功能就將不再是天方夜譚,他們將為工業企業插上翱翔的翅膀。
低代碼是DoMP的關鍵創新元素,高新華總結其意義為“快速地把解決問題的想法轉化為計算機語言,讓非程序員也能寫出程序”。目前,低代碼主要用于幫助程序員快速寫程序。借助低代碼技術,DoMP由去中心化的模型來驅動,工業軟件的基礎功能在此平臺上被模型化,每一個微服務模塊中都封裝了一部分AI算法,從而為多樣化的軟件需求提供搭建空間。“打個比方,就像是拼樂高模型,基礎的方塊和搭建方法我們已經做好了,你可以自由在上面搭你想要的形狀”,高新華闡述。
安趨智能的低代碼平臺有其獨特的創新價值,高新華表示“原來在解決工業問題的時候可能只是利用機械,現在能把你所有的AI算法、物聯網、大數據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因為在這個平臺上能夠進行靈活地組態”。
據他介紹,低代碼平臺的模塊化運作帶來了下列技術特色:開發時間大幅縮短:從三個月縮短到四周;對千變萬化的不同工業產業的各類定制需求能靈活響應;開發成本低:專業人員需求數量減少,甚至普通員工也可以參與軟件開發;支持工業智能設備接入、支持工業智能設備控制、支持各類AI算法直接嵌入目標識別、目標檢測、OCR等。

創業至今,安趨智能團隊始終堅持以扎扎實實的態度和穩步迭代的路徑來發展自己的技術,用堅韌的毅力攻克每一個難關是他們的精神底色。高新華認為:“我們的產品要好是通過迭代來的,我們一致堅持用持續改進的迭代方式來發展,讓產品越來越好,并不企圖一夜爆發”。
安趨智能的創始人團隊由高新華和他的兩位同學組成,這個團隊具有海外工作背景,在工業行業沉積了二十年以上的軟硬件研發經驗,真正做到了精通工業行業的同時又熟練掌握先進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對解決工業互聯網應用落地問題很有幫助。高新華同時也始終保持冷靜謙遜和自我反思,他認為團隊還需要發展“專門做銷售、市場,考慮如何導入市場、把商業模式落地”的人員。
放眼全國乃至全球,高新華認為自己團隊“數字人工”的提法亦屬于前列,團隊創業的整體布局也相當領先、產品出現也相對早。優秀團隊的共同努力幫助他們克服了初創以來的種種困難。
在2016年制作首個工業項目時,他們曾在資金、產品效果等多個方面遭遇困難,團隊一度陷入自我懷疑,但好在他們憑借團結和堅持最終堅持了下來。而當19年底發布第一個低代碼平臺時,有效好用的成果讓高新華感慨:“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對后面的發展也很有幫助,這是挺值得高興的創業時刻”。
對比出現在2018年的低代碼平臺“Mendix”,安趨智能的平臺目前還只有100多項微服務,少于Mendix超過1000項的數量級。但高新華對產品的后續發展有信心,起步已經做好,經驗的迭代和發展是值得期待的。
在2020年,安趨智能開始為一些精密電子行業中的傳感器制造企業提供軟件服務;在2021年,又有一些食品加工行業的企業開始使用DoMP平臺以實現人工作業數字化。高新華判斷:“由于企業對低代碼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不斷加深,在明年,安趨智能的客戶數量可能會有一個大的數量級上的增漲,擴展到幾十家。”
目前,安趨智能正加強平臺的迭代開發,增強在流程可視化、數據可視化方面的功能。同時他們也在招募合作伙伴,以期更快地進入市場。

安趨智能在2021年參加由遂昌縣政府與阿里云聯合主辦的阿里巴巴諸神之戰“數字經濟賽道”全球總決賽并取得優勝獎,讓安趨智能在數字化和打造智能工業軟件行業內嶄露頭角,讓更多的行業內人士看到安趨對于“數字人工”上的能力。
高新華表示:“我是2020年了解到阿里云,此次參賽,阿里云創新中心的平臺為我們創業者提供了很多創業資源和商機,給我們提供一個展現自己能力的平臺,為我們產品推廣提供了很大幫助。同時與其它同類平臺做過比較,還是覺得阿里云的服務更契合我們公司需求,初創企業需要靈活的云服務模塊和計算資源,阿里云都做的更加成熟一些。”
“期待阿里云創新中心未來能幫我們做一些投資人的引薦,以及對我們這些軟件服務的創業者提供一些云計算方面的技術指導,因為我們對云計算的架構還是缺乏更深的了解。安趨對云計算的需要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的產品最終效果是很多人接入我們這個軟件,大家都要在我的平臺上部署和用起來,那就需要在平臺上進行云計算,以及AI算法對云計算要求也很多。”高新華進一步解釋。
被問及對安趨智能的未來展望,高新華表示:“也沒有想那么多,就想為每一家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我們的軟件服務。我們的產品足夠好,那么相信大家都會愿意來用,推動數字化轉型對社會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