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們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普查員,請問本戶常住幾口?戶籍幾口?”從內陸到沿海,從鄉村到城鎮,以小區、建筑物為單位,以戶籍和出生信息為輔助,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進入登記階段,全國700萬普查員走街串巷,完成十年一度的“大國點名”。
“此次普查登記全部是電子錄入,可以重復錄入戶籍地、工作單位、常住地,最后再通過大數據查重,更加智能,數據可信度也更高。”來自北方某城的普查員鄭先生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在此次人口普查全面“無紙化”順利開展的背后,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優炫軟件作為普查平臺主要的軟件開發商之一,為普查平臺提供了相關技術支持。
“公司從2013年開始研發數據庫,到能夠承擔人口普查這樣的‘國家級’任務,核心技術研發、科研團隊搭建均離不開新三板市場的支持。”優炫軟件董事長梁繼良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新三板的制度優勢幫助公司累計完成股權融資近10億元,也帶來了積極的品牌影響。2021年底,在新三板掛牌近9年之際,優炫軟件在北交所上市申請獲得受理。
從初現嫩葉的樹苗長成郁郁蔥蔥的大樹,在新三板市場,有著同樣成長經歷的科創企業還有很多。從2013年揭牌運營,到2016年啟動分層管理機制;從2019年10月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啟動,到2020年7月精選層設立,再到2021年11月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運行,新三板市場在馬不停蹄的改革浪潮中,始終圍繞如何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發展,對市場制度和功能持續完善,與中小企業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地貢獻著“開源”力量。
近日,工信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有關情況。“十四五”時期,提高中小企業融資可得性,深入實施“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工程”,依然離不開包括北交所在內的新三板市場的支持。
持續深化改革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自2013年以來,新三板從中小企業希望獲取金融支持角度出發,通過持續改革創新,逐步構建了一套契合中小企業特點和需要的特色制度安排,成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重要平臺。
具體而言,包容性的掛牌條件,側重規范性而非盈利能力,為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打開了通道。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累計已有超過1.3萬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其中中小企業占比94%,尚未實現盈利的企業有數千家。
2009年掛牌新三板、2020年11月進入新三板精選層的諾思蘭德便是這樣一家企業。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該公司已連續8年虧損。“對于尚未實現盈利的中小企業而言,僅通過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方式,很難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全部資金,新三板市場為這部分企業打開了獲得直接融資的渠道。”某私募投資人士說。
“諾思蘭德有自己的原創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而且獲得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支持。公司目前的兩個臨床3期項目中,有一項成藥上市可能性較大,未來或將有上千億元的市場規模。因此,即便諾思蘭德目前沒有盈利,作為諾思蘭德的投資方之一,我們依然看好其未來前景。”金長川資本董事長劉平安表示。
“有了‘入場券’只是第一步,能否切實獲得資金融入是關鍵。”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新三板配套建立了掛牌后面向合格投資者的股票定向發行制度,形成“小額、快速、按需”的持續融資機制,以適應中小企業差異化需求,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近8年間,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公司共完成1.18萬次增發,募資近6000億元。
2019年10月25日,證監會啟動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進一步優化定向發行制度,允許定向發行超35人,實施自辦發行,進一步提高了企業融資效率,并為掛牌公司減少“通道費”等不必要成本。數據顯示,2021年,共有122家掛牌公司進行122次自辦發行,累計募資9.61億元,為企業減負約1900萬元。
完善分層制度 提升市場規范培育功能
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數量多、類型多元,服務企業對象既有“大而優”也有“小而美”。
2020年7月,精選層設立并運行,對原有的“基礎層—創新層”市場結構進行升級和完善。在銀泰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看來,三層市場結構下,掛牌公司有著通暢的“進階”通道和調整退出的路徑。定期降層和即時降層的制度安排,確保不再符合相應層級條件的掛牌公司及時調出,保障了相應市場層級企業的整體質量。
1月6日,新三板基礎層企業邁奇化學發布公告稱,計劃通過自辦發行募集資金1290萬元,助推公司進入創新層,進一步增強公司經營管理團隊的穩定性,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促進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
如若再進一步,便是定位于企業升級的精選層。精選層承載著財務狀況良好或創新能力較強、市場認可度較高,具有較高公眾化水平的優質企業,與之相應的,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方面這類公司也有更嚴格的要求。2021年11月15日,隨著北交所開市,精選層有了新的“名片”,也有了更加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更重的責任,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
如果說層層遞進的內部市場結構為掛牌公司提供了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遞進式發展的路徑,那么,轉板上市制度則為優質的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多選擇,進一步拓寬了融資渠道。
“在新三板培育長大的優質中小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以及自身融資、交易、定價等需求選擇相應板塊上市,這對于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申萬宏源研究所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劉靖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設立北交所 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前期市場改革和制度創新的基礎上,北交所應運而生,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補齊了金融服務鏈條,也為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對創新型中小企業而言,北交所設立是政策和資本支持的雙重利好。”梁繼良表示,選擇在北交所上市,將幫助公司進一步打通融資渠道、增加對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這對公司開展技術攻關至關重要。
“穎泰生物在2015年掛牌新三板,2020年完成公開發行并進入精選層,2021年作為第一批精選層企業率先邁向北交所,整個過程中持續受益于資本市場的不斷改革。”在穎泰生物董事長王榕看來,北交所堅定成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要陣地的宗旨,將為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業帶來重要的發展契機。
北交所董事長徐明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企業創新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創新型中小企業愈發看重通過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解決其在資金、人才、創新成果產業化等方面的痛點問題。
提升北交所市場與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契合度和適配性,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應進一步改革北交所發行制度,提高發行標準包容度、精準度,拓寬優質中小企業上市通道,同時,打通與創業板、科創板的退市通道,實現上市公司多渠道轉板與退出方式,為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創造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環境。”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