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家&i黑馬訊(竇悅怡)1月13日,由創業家&i黑馬主辦的第14屆創業家年會在線上舉行,主題為“立足專精特新·堅持重度垂直”。
本屆創業家年會通過微信視頻號、創業黑馬釘釘號、新浪財經、證券時報、新浪微博、新浪新聞、每日經濟新聞、東方財富等平臺全程直播。年會累計在線觀看人數181.52萬。
大會上,東方富海董事長及創始合伙人陳瑋獲評“2021年度投資家”。
陳瑋的獲獎理由:他是本土創投的拓荒者之一,也是行業“守夜人”。20年來,他專注尋找“真正的創業者”,帶領團隊投資了500多個項目,其中140多個實現退出。他“寧做榴蓮不做香蕉”,倡導特點鮮明,具有差異化的投資理念。
陳瑋在獲獎后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專精特新并不是一個投資標準,而是一個理念。專精特新是一種發展路徑,以“特新”為始,以“專精”為終。
談及為什么要現在強調專精特新,陳瑋認為,所謂專精特新,是指創業要專,投資要專。精是精細化,無論是對企業還是投資機構可以使用的資源都有限,所以要用到恰當的地方。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傳統產業和企業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未來產業和企業發展的模式就是科技創新。所以專精特新是一個理念,并不是一個標準,大家要按照這種理念來進行投資。
如果國家要發展專精特新,就要以硬科技企業為主,重點關注硬科技產業。這些產業需要有時間的沉淀,耕耘要久,因為70%以上的行業都需要有10年的耕耘才有成果,而且要有韌性。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了30年。這是中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前無古人,后面也不一定有來者。
而中國創投也走過了20個年頭。中國的這些頭部機構見證了中國創投,特別是人民幣基金走過的20年。我們看到了人民幣基金的潮起潮落,也看到了中國創投行業的未來。
中國的股票市場不僅有創業板、科創板,還有北交所。也許未來兩年左右,中國資本市場將會全面實現注冊制,這將給中國的創投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
目前來看,中國的經濟發展,包括社會發展的形態、底層邏輯都發生了一些變化。這時候,作為投資人,也要密切關注國家政策。投資要講究國家意志,這是非常重要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我們要重點關注并且投資專精特新企業,這是國家、經濟、乃至社會的需求。投資要切忌踩紅線,不要去投國家亮紅燈的領域,例如虛擬貨幣。可以投資一些基于模式創新的領域,例如金融科技,但不能過度,也不能進行壟斷投資。
而綠燈類的領域是國家需要的,類似新基建、專精特新等。創業要有邊界,投資也要有邊界,要做到精細化投資,還要緊跟國家形勢。
01 專精特新是一種發展路徑
實際上,專精特新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早在十年前國家就提出來了。那為什么現在又再次強調呢?
其實,專精特新并不是一個投資標準,而是一個理念。所謂專精特新,“專”是指創業要專,投資要專。“精”是精細化,無論企業還是投資機構可以使用的資源都有限,所以要用到恰當的地方。“特”是指特色化,項目層面要體現創業者和投資者的特色。“新”是指新穎化、創新,科技創新才是中國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未來。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傳統產業和企業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未來產業和企業發展的模式就是科技創新。所以,專精特新是一個理念,并不是一個標準,大家要按照這種理念來進行投資。
如果國家要發展專精特新,就要以硬科技企業為主,重點關注硬科技產業。這些產業需要有時間的沉淀,耕耘要久,數據顯示,70%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在所處行業耕耘10年以上,而且要有韌性。
一些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同比都增長了31%。這些“小巨人”企業,研發人員比重超過25%,平均研發強度超過7%。
其次,這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市場占有率高。細分市場領域中,八成的“小巨人”企業占國內市場的50%。可以看出,“小巨人”企業的技術、產品已經得到社會認可。
所以,專精特新是一個發展的路徑,以“特新”為始,以“專精”為終。
02 投資人要做到三個“緊盯”
作為投資人,在投資上也要以特色、創新為始,以專注、做精為終。這時候,投資人要做到以下幾個緊盯。
第一,緊盯政策。國家政策需要什么,就代表了國家需要什么產業,意味著國家鼓勵投資人多投資這個領域。創始人們也要多在這些領域創業。政策不鼓勵的行業就要小心,要看著紅燈綠來開車。
第二,緊盯需求。目前,中國經濟現在是世界老二,但我們和美國相比,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中國30%的關鍵材料是空白,52%的高科技材料需要進口,高端設備95%都需要進口,半導體自給率只有15%,半導體核心材料的自給率更低。所以,我國每年進口花錢花得最多就是芯片。這些都是中國科技發展的短板,需要投資機構多布局,多投資。
第三,緊盯趨勢。國務院日前發布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要在現在的規模上幾乎翻一倍,這是巨大的投資機會。與數字經濟相關的人工智能、半導體、機器人、區塊鏈等細分領域都有巨大的發展機會。同時,未來“雙碳”也是萬億級的發展機會。這些發展機會都是來自科技和創新。
科技和創新的邏輯是鼓勵聰明人創業,我們投資機構就要投創新、聰明的人。所以,圍繞這個思路,我們的投資邏輯很簡單:以人為本,創新+成長。要投牛人,投創新的企業。
過去一年,像寧德時代這樣的硬科技公司市值已經超過萬億,但寧德時代只是一個開始,不是一個結束。
“寧茅”之后,中國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就是專精特新企業。我們看到很多專精特新企業都有不錯的增長。中國已經邁入了大市值企業的黃金時代。未來15年,中國至少有110家大企業成長的機會,還會出現10家萬億市值的公司、100家千億市值的公司。
03 未來有三件事一定會發生
第一,15年內中國的經濟總量GDP會超過美國。超過美國是靠增量,不是靠存量,換句話說就是靠科技和創新。所以,科技和創新才是未來。
第二,中國的股票市值在現有95萬億的基礎上至少會增加100萬億。所以,吸引資金到專精特新這個領域,到科技領域來發展,這就是中國的未來,這就是中國創業者和投資人的機會。
第三,中國的科技代表著未來。科技是一個長長的賽道,會在未來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里持續成長。在科技這個長賽道上,很多企業都是值得投資的。
最后,中國的創業者,尤其是科技創業者要做一個謹慎的樂觀主義者。目前,中國到了創造奇跡的時候,我們既要相信常設的邏輯,更要相信創新的奇跡。
所以,投資機構要和創業者一起努力,創造中國偉大的科技公司,創造管理規模過千億的投資機構。現在是科技行業發展的最好時期,讓我們一起抓住這個機會,迎接更美好的時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