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為進一步明確北交所的轉板相關事項,證監會對《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的指導意見》進行了修訂,形成并發布了《關于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轉板的指導意見》,北交所轉板機制正式落地。
本次修訂在保持原指導意見制度框架、體例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共有15處,主要包括5個方面:一是調整制定依據。刪除《國務院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國發〔2013〕49號)。二是名稱修訂。將“全國股轉公司”“精選層公司”分別修改為“北交所”“北交所上市公司”,將“轉板上市”修改為“轉板”。三是明確上市時間計算。北交所上市公司申請轉板,應當已在 北交所上市滿一年,其在原精選層掛牌時間和北交所上市時 間可合并計算。四是股份限售安排。明確北交所上市公司轉 板后的股份限售期,原則上可以扣除在原精選層和北交所已 經限售的時間。五是對其他文字表述作了適應性調整。
新三板評論發現,本次北交所轉板指導意見征詢意見稿基本平移了先前精選層轉板上市指導意見,由于北交所已經是上市公司了,只是上市地的變更而已,所以不能叫轉板上市改為轉板。在上市期和限售期的時限計算方面,認可了在精選層的時間,保證了平移前后時間上的連續性。特別是在北交所開市前后的特殊性過渡期安排上,維持了政策的連貫性,“對于北交所開市前向滬深交易所提交申請的,適用原指導意見及配套規則。對于北交所開市后、《指導意見》及配套規則正式生效前,向滬深交易所提交申請的, 滬深交易所參照原有規則進行受理和審核”,更加保障了轉板政策的無縫銜接。
“對于具體細化的制度安排,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中國結算將在業務規則中予以明確”,預計春節前上述四部門的具體實操細則也將明確。
北交所向滬深交易所轉板通道的設計安排,是為真正實現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互聯互通,暢通三個交易所間的有效聯系,使多層次資本市場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在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上給予北交所頭部企業一個更大的資本高地,助力優質中小企業更上層樓,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所以新三板評論認為,從精選層轉板上市到北交所轉板,其戰略意義更非凡,但當前階段誰是最想轉板的人呢?
在2021年下半年,精選層開市滿一周年后,當時的精選層公司轉板上市意愿比較強烈,觀典防務率先于8月11日發布擬向科創板轉板上市的董事會公告,隨后又有泰祥股份、翰博高新、龍竹科技、新安潔等4家發布向創業板轉板上市的意向公告。在北交所11月15日開市前,觀典防務、泰祥股份、翰博高新3家公司正式遞交了轉板上市申請材料,現均處于交易所問詢階段。
北交所開市后,12月10日日龍竹科技發布終止轉板公告,稱“2021 年 11 月 15 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揭牌開市,公司平移至北交所并取得上市公司身份。北交所制定了適應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體系、制度體系及服務體系,不僅契合了公司始終堅持創新的內在需求,也為進一步推動公司創新發展提供有利支撐。因此為借助資本市場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繼續拓展以竹吸管為主的竹快 消品業務,公司在綜合考慮行業屬性、自身發展戰略及發展階段等基礎上,經審 慎研究,決定終止公司股票向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申請轉板。”
無獨有偶,12月17日新安潔也發布終止轉板公告,稱“11 月 15 日,北交所揭牌開市,公司平移至北交所,上市目標完成。北交所是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臺。北交所的政策體系、制度體系、服務體系等能為公司的經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契合公司的經營發展戰略。公司目前的體量更適合在北交所發展,特別是再融資、定向可轉債等制度安排滿足公司小步快跑的發展需求。管理層認為,隨著上市這一階段性目標的實現,公司不應再將主要精力放在轉板上,而應回歸主要精力至主業發展,進一 步提高經營水平和能力,提升經營業績,因此提請終止本次向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轉板。”
新三板評論認為,在北交所開市前期,北交所企業的轉板意愿會比精選層時下降很多。因為首先,所有公司均已經華麗轉身為A股上市公司了,追求的上市目標和上市公司的身份已經實現;其次,后續北交所的定增、公開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并購重組等政策均能有效地滿足企業再融資需求;其三,北交所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與科創板、創業板也大體相當;其四,北交所估值也相對合理;其五,作為中小企業最核心的任務是爭分奪秒地抓主業謀發展;其六,申請轉板將面對企業經營精力分散、停牌時間較長且無法融資和交易的風險、審核不確定性等不利情況。
所以北交所公司當前最首要的工作可能并不是去申請轉板,而是抓住北交所的特色制度優勢,把握專精特新的發展機遇,努力壯大企業實力,等企業真正上了規模再來考慮轉板,那時可能轉板滬深水到渠成也可能就在北交所坐享其成了。
其實現在最想企業去轉板的人,可能就是二級市場投資者,都想借著轉板公告和轉板概念來炒點概念、賺點快錢。但企業家的終極目的是做好企業,一時半會的二級市場波動不是其關注的重點,中長遠成長的好、發展的好才是真正的好,才是企業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好。
轉板不是目的也不是終點,只是京滬深三大交易所間的一道彩虹橋,上不上橋、何時上橋、能不能過橋都不是北交所企業的必選題。
北交所、滬深交易所,各有各的好,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對企業、對企業大小股東、對投資者都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