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是針對首席增長官研習社舉辦的第185期(2022年/1月/6日:周四)進行回顧,主講人是【米多創始人&CEO王敬華老師】,本次分享的主題是《大決戰:數字化驅動增長的三大戰役!》。(以下內容略有修改):
企業數字化的三種類型
?數據是企業的核心資產,數字化是企業的核心戰略;這句話在2022年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領導者們的堅定認知,但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在管理層形成系統性的堅定共識。
互聯網下半場經過將近10年的探索和發展,在線化已經成為用戶的一種習慣,但數字化還遠遠沒有成為企業的一種能力,這是絕大多數企業未來十年內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關鍵問題,向來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
基于此,各行各業的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基于自己的認知邊界、行業特性、組織能力和經營訴求,梳理出了各自的關鍵問題,在“點、線、面、體”維度上針對不同的經營領域進行了局部或全域的數字化嘗試,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企業:
?一類是全要素數智化企業,這類企業比較少,主要分布在石油、電信、化工、電力、礦產、金融、保險、天然氣、政務等壟斷型基礎行業的巨無霸企業,得益于國家政策面的先天優勢和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強控制,再加上過去幾十年累計數十億元投入的信息化建設,既能夠在B端實現數字化,又能夠在C端實現數字化,更能夠實現BC一體化的數字化。
“國家電網”是典型代表,能夠在戰略上比較全面的從“云、管、邊、端”進行系統化、全方位的、同步的數字化建設,不但能夠通過“網絡協同”實現“一切業務數字化”,還能夠初步通過“數據智能”實現“一切數字業務化”;這類企業,自動升級為產業物聯網平臺型企業,但不具備普遍性。
?
第二類是B端數字化企業,主要分布在非壟斷行業的頭部企業,年營收至少百億以上規模、擁有所在細分行業至少10%的營收占比,品牌對上下游B端的控制力都比較強,企業治理結構完善,組織能力也比較強,信息化程度比較高,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領導層具有決定權”,以上是這些企業在B端數字化變革比較成功的典型特征。
伊利、海爾、美的、三一重工、溫氏、統一、青島啤酒、茅臺、五糧液、農夫山泉等知名企業是典型代表,他們幾乎在各個B端(采購、制造、渠道商等)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數字化嘗試,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其中,美的基于“一盤貨”的物流數字化、基于“智能制造”的“燈塔工廠”,海爾基于“人單合一”和“增值分享”的“鏈群”組織能力再造,尤為亮眼。B端數字化總體來說,因缺乏C端用戶大容量、高并發、實時動態的數據滋養,沒有相對完備的算法支撐,仍處在“降本增效”階段,仍可視為是信息化的高級形態。
?
第三類是BC一體化企業,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向BC一體化領域探索。總體來看,品牌影響力越強的傳統企業,在BC一體化探索上越“內卷“,得益于豐沛的市場費用、較強的渠道掌控力和相對完善的IT部門支撐,再加上各類數字化配套服務商尚處在成長期,企業自建數字化系統的現象還是比較常見的,這種“為了用電而自建電廠、為了存錢而自建保險柜”的“企業辦社會”行為,不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且極大的損耗了自身的元氣;品牌影響力越弱的傳統企業,在BC一體化探索上越功利,有限的費用幾乎都無限傾斜給能夠“品效合一”的渠道了,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新興的“品效合一”渠道借助原生的“所見即所得”能力和“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銷售價格對中小品牌的營銷費用“吃干榨盡”,致使中小品牌疲于奔命,將企業自身的BC一體化能力建設等同于“線上賣貨效果“。
最近幾年異軍突起的新消費品牌,絕大多數天生都是電商和微商的基因,在BC一體化的探索上,普遍還是在擁有原生數字化能力的BC一體化平臺(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上通過品類細分、內容能力和流量紅利來卡位的,這些新消費品牌的創始人,大多數是典型的平臺寄生型“百變星君“(看到什么機會,就馬上改頭換面,新做一個品牌出來),用機會主義的心態做長期主義的品牌,大概率是要失敗的;除了江小白和元氣森林外,鮮有一路高歌持續三年以上的新消費品牌;這些新消費品牌,將企業自身的BC一體化能力建設等同于”低價買量能力”(相對于傳統的中小企業,他們擁有較好的流量轉化能力),當然他們是不承認的,嘴上說不是,身體很真實,很快就“精(錢)盡人(品牌)亡”。
?
今天先分享《大決戰:數字化驅動增長的三大戰役!》的第一部分,下周四,我們將繼續分享《大決戰:數字化驅動增長的三大戰役!》的第二部分:BC一體化是企業數字化的關鍵路徑。謝謝!
首席增長官研習社分享總結:
非常感謝王總的分享,通過王總的分享我們可以知道在數字浪潮下,商業模式發生了生態顛覆式變革,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與有限的市場容量,企業只有借助數字化能力驅動增長,才能在波動中平穩前進。
?數字化是不可逆的趨勢,它帶來的挑戰同時也意味著機遇,數字化為企業提供更多可能,使營銷變得更加多元化,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然從“勾選項”變成一個“必選項”。
?如今流量與用戶的注意力變得愈發稀缺和昂貴,剛開始的紅利正在逐漸流失,產品口碑以及用戶持續有效增長成為了新的難題。這就要求企業在建立增長框架的過程中,找到用戶增長體系中的要素與連接關系,通過對這些關系的挖掘分析,形成用戶增長驅動力。
?如何合理利用數字化帶來的流量紅利,拓展營銷數字化能力,在數據的賦能下利用營銷數字化工具搭建用戶增長模型,聯動全域流量立體連接用戶,針對產品、內容、服務、場景等不同的方向,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措施,協同各方力量,深度經營用戶,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用戶增長,這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數據是數字時代的基石,也是用戶增長的前提。DT時代,強調以用戶為中心,本質就是以用戶數據為中心。現在用戶都已經“數字化”,企業就需要用數據更精準的找到目標用戶,提高整體的鏈接效率。
?而商品作為品牌商與消費者最“親密”的載體,產品上的一物一碼無疑是突破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界限,使品牌的目標消費者可連接、可洞察、可運營的最佳工具。同時一物一碼的社交屬性能夠多渠道、多維度收集到用戶的數據,包括原生數據、行為數據、交易數據、場景數據,這些用戶數據作為品牌商的私有數據資產沉淀下來,為下一步的營銷打下基礎。
?通過分析數據更好的去洞察用戶,而洞察用戶不僅是營銷層面,更重要是在幫企業判斷未來增長的商業層面,能精準的找到目標人群。在獲取目標用戶后,如何與用戶溝通也很重要,企業微信就是最合適的切入點。以數據為基準,從用戶的視角出發,在企業微信上進行1對1服務、千人千面精準推送營銷活動,與用戶實現雙向互動,培養用戶的粘性,從而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企業需要不斷更新、沉淀用戶數據,持續強化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更好地指導策劃每一場營銷活動,將決策方向從“業務經驗驅動”向“數據量化驅動”轉型,更好地管理企業、驅動業務線的改進、挖掘用戶的增長點。
在一物一碼的基石之下,企業除了能打造一個人貨場的工具體系,還可以實現渠道數字化,依托現有渠道結構,賦能B端渠道,把整條營銷鏈延伸到C端,再通過C端的拉動,讓渠道的活力被激發出來,提升整個渠道的增量系統,拉動整體渠道的流量,真正實現BC一體化,完成從品牌商到消費者之間全渠道、多觸點的鏈接,打造全鏈路、全場景觸達的新營銷生態圈,從而建立F2B2b2C模式。
企業在建立F2B2b2C模式后,就能實現從上到下一條共創共贏的產業鏈,不僅成就C端消費者,同時成就產業鏈B端的上下游伙伴、相關方,而只有實現更多相關方共同達成成就,才能去共生、共創,和諧發展,企業才能更加穩健地實現增長。?
2022-09-07 廣州米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 《騰訊企微行業總監鄧享平:企業微信,讓酒企具備數字化連接能力》的文章
2022-09-07 廣州米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 《青島啤酒創新營銷事業部副總經理史永剛:線上線下必須一塊走》的文章
2022-09-05 廣州米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 《亮劍咨詢董事長牛恩坤:從圈層到圈量,如何打造根據地市場?》的文章
2022-08-24 廣州米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 《李明:數字化用戶體驗,加速了企業競爭的新一輪洗牌》的文章
2022-08-03 廣州米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 《科技創新+數字化賦能,是金沙古酒上市的底氣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