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明輝編輯|六耳來源|直通北交所
不出意外,北交所將迎來第1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12月20日,鋁塑復合重包裝細分賽道龍頭企業——滬江材料(870204.NQ)通過北交所IPO注冊,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
滬江材料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若成功上市,算上目前已有的16家,北交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將達17家,占總數的五分之一。
不少人把北交所等同于“專精特新”。?
小了,格局小了。?
追溯源頭,北交所設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服貿會上致辭,“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了解,“創新型中小企業”一詞2006年就已經出現。自2011年“專精特新”被提出后,“創新型中小企業”多次與“專精特新”一起出現在工信部的文件中。
然而,官方給了“專精特新”定義,卻一直沒給“創新型中小企業”立標準。
加之官方說過鼓勵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路線,不少人把”創新型中小企業“與”專精特新“混為一談。
從“十四五”規劃里的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可以看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
并且就在最近,工信部也扛起了制定“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和培育辦法的大旗。
北交所“專精特新”再擴容
12月20日,證監會印發《關于同意南京滬江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
這家來自江蘇南京的鋁塑復合重包裝企業,成為北交所注冊制下第2家獲證監會注冊的公司。
滬江材料是一家成立26年的“老”企業,主要從事高阻隔工業軟包裝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發展至今,滬江材料已形成鋁塑復合重包袋、鋁塑復合內袋、PE重包袋、PE內袋、功能性膜五大系列產品。其客戶不乏全球化工巨頭帝斯曼、巴斯夫等。
2021年上半年,滬江材料業績雙增,實現營收1.66億元,同比增長65.85%;凈利潤2463萬元,同比增長64.24%。
值得一提的是,滬江材料還是一個“小巨人”。去年11月,滬江材料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早在北交所開市第一天(11月15日),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就曾統計,搭上北交所“首班車”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有16家,包括長虹能源(836239.BJ)、觀典防務(832317.BJ)、富士達(835640.BJ)等。
?
北交所1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圖片來源:直通北交所
若滬江材料能成功上市,北交所“小巨人”將擴容至17家。?
事實上,除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北交所82家上市公司中,還有不少省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就曾表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中,有一半以上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由于“專精特新”數量居多,“專精特新”企業又是中小企業的佼佼者,不少人理解為北交所就是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甚至有人直接把北交所等同于“專精特新”。
正當市場熱議“北交所就是服務專精特新”時,工信部站出來了。
工信部欲再立一“旗”
眾所周知,“專精特新”最早由工信部提出。首個專門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政策文件也是由工信部發布的。
但對于“創新型中小企業”,官方卻一直沒有給出定義和認定標準。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注意到,“創新型中小企業”一詞從2006年開始頻繁出現在工信部、科技部官網,而與“創新型中小企業”有關的政策文件,出現在2008年。
后來,創業板推出,時任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2010年3月出席中日中小企業發展論壇時表示,創業板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和成長型企業提供了直接融資服務。
2011年7月,朱宏任在《中國產業發展和產業政策報告(2011)》發布會上首次提出“專精特新”。
此后,“創新型中小企業”開始與“專精特新”一起出現在工信部的文件中。
例如,同年9月工信部發布的《“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里提到,“形成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知識產權創造優勢和知名品牌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十二五”時期的預期目標之一;而“堅持專精特新”則是“十二五”時期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基本原則。

《“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 圖片來源:工信部官網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市場上會把“創新型中小企業”誤讀為“專精特新”了。
“專精特新”有具體的評判標準,“新”又主要代表企業的創新能力。從某種程度來說,“專精特新”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具體表現之一。若把“創新型中小企業”看作北交所的“正規軍”,“專精特新”則是里面的“特種部隊”。
從地方政府來看,它們建立了“專精特新”企業庫,但鮮少有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培訓計劃。
有一個細節是,雖然項目名稱是“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但官方的宣傳卻與“科技型中小企業”傻傻分不清。
2008年青島市科技局稱“有10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獲得培育計劃支持”,2012年卻變成“累計扶持32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
今年9月2日晚,習近平總書記在服貿會上提出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僅過了5天,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就透露:“我們正在研究制定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和培育辦法。”今年11月23日,梁志峰又強調了一次工信部正在制定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和培育辦法。
也就是說,繼定義“專精特新”后,工信部又扛起了定義“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大旗。
孵化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工信部就已經著手“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工作。?
2021年1月5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2021年,工信部將圍繞“政策、環境、服務”三個領域,聚焦“融資、權益保護”兩個重點,緊盯“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和水平提升”一個目標,著力構建中小企業“321”工作體系。
具體到細節,就是“健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力爭3-5年培育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雖然“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但想要通過“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認定,恐怕也沒那么容易。?
拿青島市2006年制定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為例,支持對象為技術含量高、創新性強、市場前景好、管理機制完善的中小企業。彼時,青島市科技局還對申報該項目的企業定了4個條件:
1、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
2、年銷售額一般不超過1億元;
3、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研發經費不低于銷售額的5%;
4、大專以上學歷占比不低于30%、科技人員占比不低于10%、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
青島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 圖片來源:青島市科技局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了解,這個條件并不比“專精特新”的申報條件寬松太多,雙方各有側重。
例如,申報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投入連續兩年占銷售收入比重超2.5%;申報“青島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研發經費不低于銷售額的5%。前者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技術人員占比不低于10%;后者亦是如此。
遼寧省也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制定過類似的標準。
比如除了要具備經營狀況良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等條件外,研發費用占比、技術人員占比、銷售收入中有多少是因為采用了新產品、新服務或新工藝帶來的收人......都被作為認定條件。
從結果來看,進入“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的企業,后勁也更足。
據報道,青島市10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18.45億元,年平均利潤7.55%,是同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利潤的2.5倍;遼寧省重點扶持的6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013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億元,平均增長超20%。
在11月23日舉辦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工信部正在健全完善“百十萬千”梯度培育體系。“百”即前文提到的孵化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隨著“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隊伍不斷壯大,北交所也將迎來蛻變。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