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明輝編輯|六耳來源|直通北交所
2019年8月,姚晨主演的電影《送我上青云》在各大院線上映。劇中有句經典臺詞,“有錢不一定能幸福,但你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不幸,就因為沒錢。”
缺錢,一直都是中小企業面臨的難題之一。即便作為佼佼者的“專精特新”,也逃不過融資難的困境。
官方不是沒有資金扶持,只是反映在市場上,這些錢也敵不過浪花一朵朵。
直到2021年,“專精特新”誕生的第9年,潮水才開始翻涌而至。
從今年9月初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到10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一系列關于扶持、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政策噴涌而出。
中央牽頭下,地方政府、各大銀行、投資機構......各路資金一窩蜂的流入“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迎來曙光,“專精特新”大發展的時代元年正式開啟。
中央打頭陣,地方挑大梁
扶持“專精特新”企業,中央扛起了大旗。
前不久,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便是在資金上實打實地扶持“專精特新”。
2021年底前,中央財政將安排不少于30億元,支持1300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央不光自個兒支持,還順便cue了地方政府,“引導地方財政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力度。”
這些排名,無一不受當地企業數量和質量的影響。
接收到信號的地方政府,開始把真金白銀送給“專精特新”企業。不過,大伙兒的錢袋子有鼓有癟。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不完全統計,各地對“專精特新”企業的獎勵集中在15-200萬元。
就在《實事清單》發布后沒多久,河北、海南、江蘇三省接連發布了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
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在新一代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產業推進會議上,對1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兌現了1600萬元的獎勵,對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兌現了250萬元獎勵。
江蘇常州這邊,針對新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公布了獎勵標準: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100萬元;新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30萬元。
海南省海口市相對較少。對2020年度入選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重點培育中小企業,海口市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前者首次入選獎勵50萬元,復核通過再獎勵10萬元;后者首次入選獎勵10萬元,復核通過再獎勵5萬元。
相比部分后知后覺的城市,不少地方政府在《實事清單》公布前,早就已經開始“下注”。
拿創新型中小企業聚集地北京來說,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的,一次性給予30-50萬元的獎勵;成為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還能享受300-1000萬元不等的補助,堪稱大手筆。
山東和廣東出手闊綽。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發布的全國首個“專精特新企業數據地圖”顯示,山東省和廣東省是除浙江省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最多的省份,兩者都是傳統的制造業大省。
截至目前,山東全省16個地級市均已制定出臺了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專項政策,包括青島、煙臺、日照等在內的8個區域城市已經開展企業補貼。
拿煙臺來說,煙臺市采取“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上市公司”梯度培育企業,對于被新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100萬元。
在對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補貼上,廣州和煙臺一致,都是200萬元。對于省級的,廣州只有50萬元補貼,比煙臺少了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在吸引外地“專精特新”企業上,廣州的政策吸睛不少。
政策規定,對于廣州市以外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落戶廣州,同樣能收獲200萬元資金補助。為了吸引“專精特新”企業,廣州還推出了用地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除此之外,對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湖南省最高獎勵100萬元;安徽合肥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補;江西贛州一次性獎勵50萬元;福建晉江獎勵不低于60萬元......
眾多周知,全國4000多萬家企業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以及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
知情人士對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表示,各地扶持力度的大小取決于經濟發展的思維意識和財政實力。北交所設立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了機遇,支持“專精特新”已然成為各地政府發展經濟的重要抓手之一。
銀行為“專精特新”添柴加火
積極響應的不止地方政府,手握現金流的銀行也在為“專精特新”添柴加火。
《實事清單》里提到,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推送共享機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打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信貸產品。同時,鼓勵開發銀行為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提供金融支持。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不完全統計,包括民生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南京銀行在內的十多家銀行已于近期發布“專精特新”企業服務方案。銀行多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形式,推出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私人訂制產品。
具體來看,北上深的銀行們充當了排頭兵的角色。
11月末,招商銀行上海分行與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申萬宏源、毅達資本建立“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聯盟”,提出百億“專”貸計劃,即向上海“專精特新”企業和北交所擬上市企業提供100億元專項授信額度,客戶可享受招行提供的綠色審批通道和專屬優惠利率。
招商銀行還將依托自身境內外渠道優勢,聯動招商系內持牌機構,通過引進股權融資、發行債券、并購撮合等方式,滿足企業多樣化的資金需求。
同樣是在11月,微眾銀行與深圳股交中心共同推出“深股交專精特新培育計劃”。根據“專特培育板”企業融資需求,微眾銀行推出“微業貸”服務,為其提供免費VIP服務,如推薦投資機構、為企業整理BP、提供線上線下路演活動機會等。
北京這邊,針對“專精特新”企業,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推出“京浦北鳴貸”,寓意“筑巢引鳳、一鳴驚人”。據了解,該產品最高額度8000萬,貸款最長期限3年。浦發銀行北京分行還設置了專職服務團隊與專屬授信審批綠色通道,提高業務效率。
民生銀行則推出“民生易創”專屬產品包,服務于北交所的“專精特新”企業。
除了北上深,山東的銀行也在政府的支持下,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積極開展信貸業務。
在山東省舉辦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銀行信貸精準對接活動上,工商銀行推出了“雙碳貸”“知產貸”“人才貸”“投聯貸”等產品;北京銀行推出了“專精特新貸”“瞪羚快貸”“普惠速貸”“京信鏈”等產品。
山東省發布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風險補償資金申報指南》顯示,合作銀行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自由對接,企業自主提出貸款申請,合作銀行獨立審核和發放貸款。貸款利率上浮幅度不超過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10%。
而在此之前一個多月,10月25日,山東省就曾印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實施細則》。其中提到,針對“專精特新”企業,合作銀行確認為不良的部分,給予貸款本金10-30%的風險補償。
事實上,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在服務“專精特新”方面表現得十分優秀。到今年10月末,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整體獲貸率超過七成,戶均貸款余額為7526萬元,小微企業融資也繼續保持量增、面擴、價降的良好態勢。
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清晰明了地表示:將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金融支持,“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
時代的變化從來都不是悄無聲息,都在細節里。
資本市場資金澎湃
財稅支持政策的變化和信貸資金的流動,意味著政府和市場對高質量企業、優質資產評估標準的實實在在的變化。這一變化也影響到參與“專精特新”企業直接融資的一、二級市場。
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了解到,不少知名投資機構近期都參與了“專精特新”企業的定增。
11月4日,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三板創新層公司和創科技(834218.NQ)發布定增公告,發行對象包括深圳市紅杉瀚辰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北京啟創科遠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前者是知名創投紅杉資本旗下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紅杉資本上一次出現在新三板公司的定增名單上,還是五年前。
無獨有偶,高瓴也加入了“專精特新”爭奪戰。
9月15日,新三板基礎層公司石金科技(833069.NQ)發公告稱,其定增獲得了9家投資者認購,高瓴旗下基金珠海沐恒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出現在了認購名單中。而石金科技已進入2021年佛山市“專精特新”企業擬入庫名單。
此外,高瓴還與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總規模約50億元的高瓴創投二期人民幣專項基金,投資、培育“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
產業資本也在擁抱“專精特新”。
今年9月末,騰訊旗下深圳市騰訊創業基地發展有限公司包攬了新三板創新層公司圣劍網絡(839086.NQ)的新一輪融資。而圣劍網絡是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這兩個月,市場明顯感覺新三板定增公告多了,定增價格高了,提前完成定增的多了,知名創投也回來了。”開源證券創新投行部負責人孫劍屾透露,9月3日以來,新三板公司發布定增公告的有351家,是去年同期的4倍多。
“專精特新”企業的定增頻率上升了,部分定增的估值也會提高。
拿前文提到的“專精特新”企業石金科技最新定增來看,高瓴參與石金科技的定增價為15元/股,較上一輪3元/股的定增價翻了5倍。
而從PE倍數來看,部分定增的估值水平也相當高。如果按2020年凈利潤計算,石金科技的PE倍數高達300多倍。
不僅如此,大幅提高的定增價,并沒有嚇退一眾機構投資者。不少“專精特新”企業的股票定向發行認購都提前結束。
從二級市場來看,北交所開市已有三周,相較于其他非“專精特新”企業,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的換手率明顯較高,成交也更為活躍。
Wind數據顯示,自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以來,14家“專精特新”企業的平均換手率為81.55%,而其他非“專精特新”企業的平均換手率為59.5%。其中,同心傳動(833454.BJ)的換手率最高,達到314.09%。
成交額上,14家“專精特新”企業的平均成交額為6.68億元,而其他非“專精特新”企業的平均成交額為4.8億元。
北交所作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專精特新”企業無疑是最具實力的后備軍。
《實事清單》里提及,證券交易所、新三板應為有上市或掛牌意向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咨詢服務,優化中小上市公司再融資機制,研究擴大分類審核適用范圍。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推廣設立“專精特新”專板。
一時間,四板成“精”,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接連推出“專精特新培育板”。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觀察,近段時間至少有深圳、廣州、寧波等股交中心紛紛推出了“專精特新板”,挖掘時代賦予的紅利。
長期以來,四板更像分散在全國各區域的一個個“櫥窗”,展示意義大于功能意義。北交所成立,“專精特新”成為主流,也讓各地的股權交易中心重新煥發活力。
潮水的方向已經改變,這是一個屬于“專精特新”踏浪者的時代。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