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不斷健全完善梯度培育體系,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果。未來,我市將借鑒先發地區經驗,出臺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行動計劃,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發展質量和水平。
今年11月,位于包河區的巨一科技在上交所科創板鳴鑼上市。作為本土“專精特新”企業,巨一科技團隊開展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項目的研究,確定了“先集成創新再進行單元技術創新”的研發思路,先后開發出涂膠、搬運、點焊、弧焊等機器人,并成功在江淮、奇瑞等汽車制造企業應用。
不僅如此,該企業研發團隊還從國外采購工業機器人裸機,然后給它們裝上自己研發的“大腦”——工業機器人集成控制系統,讓這些機器人在汽車生產過程中能夠完成涂膠、搬運、點焊、弧焊、總裝等工作。
如今,巨一科技已成長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汽車白車身智能連接生產線,汽車動力總成智能裝測生產線,動力電池智能裝測生產線等一批“拳頭作品”;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26項;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智能制造專項、國家863計劃、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40余項。截至今年9月,巨一科技在智能裝備領域在手訂單余額已達36.05億元。
目前,合肥一批專注實業、掌握“獨門絕技”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茁壯成長,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比如,恒泰動力優化產業轉型方向,主營產品在風冷機活塞細分市場上占有率達60%;勁旅環境運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1+N”管理模式,解決了智慧社區、智慧城市中固廢處理方面的痛點難點……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全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戶數累計達61戶,占全國(4762戶)的1.3%,居省會城市第六位。另外,全市擁有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41戶(以下簡稱“冠軍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56戶;全市6批次共評定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7家,初步建立起良性梯度培育格局。
“專精特新”企業往往是相關領域的佼佼者,如何將其“發現”出來,并一路“護航”助其發展?我市建立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據庫,按照“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高成長型小微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小巨人’企業”成長路徑,為企業提供資金扶持、投融資、人才培訓、政策咨詢和對標診斷等多層次全方位服務,支持它們在行業細分領域創新發展。
“從2016年的合肥市‘1+3+5’政策到2021年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均有專項條款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做優做強,近兩年市財政資金累計支出2500余萬元專項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據市經信局民營經濟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我市對冠軍和“小巨人”企業的支持方式更加精準化,由一次性事后獎補,調整為連續三年的持續性資金支持,并將企業自身發展情況作為獎補前提條件之一。
資金是企業發展的血脈。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市經信局定期向在肥金融及擔保機構推介優質工業小微企業,2020年推介1091戶企業涉及融資需求約103億元。今年市經信局又推薦科拜耳新材料等41個企業項目入庫安徽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項目庫,股權融資需求18.8億元。
此外,為助力企業轉型升級,2020年,市經信局創新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對標診斷,組織工信部五所、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國內知名咨詢機構,對2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和戰略轉型提出切實解決方案,“此舉幫助了企業發現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為企業進一步向專精特新發展指明方向,促進企業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和效益提升。”該負責人說。
“接下來,我們將立足我市實際,以北交所成立為契機,學習借鑒青島、寧波等地先進經驗,盡快出臺合肥市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行動計劃,明確各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十四五’期間培育目標,從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加大資金支持、對接資本市場、鼓勵創業創新等多方面大力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全力以赴完成合肥市‘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痹撠撠熑吮硎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