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頭條消息,11月30日,工信部印發《“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工業APP突破100萬個,規模以上企業軟件業務收入突破14萬億元。
為加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補齊短板、鍛造長板,提升關鍵軟件供給能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規劃》提出實現“產業基礎新提升、產業鏈達到新水平、生態培育新發展、產業發展新成效”的“四新”發展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工業APP突破100萬個,建設2-3個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社區,培育超過10個優質開源項目,高水平建成20家中國軟件名園,規模以上企業軟件業務收入突破14萬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資料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軟件產業業務收入從2015年的4.28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8.16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3.8%,工業APP數量突破35萬個。
《規劃》圍繞推動軟件產業鏈升級、提升產業基礎保障水平、強化產業創新發展能力、激發數字化發展新需求、完善協同共享產業生態五個方面部署主要任務。
其中,在強化產業創新發展能力方面,《規劃》要求,加強政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做強做大創新載體,充分釋放 “軟件定義”創新活力,加速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構建協同聯動、自主可控的產業創新體系。
《規劃》指出,要重點布局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新興軟件定義平臺。通過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測試,促進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
為保障各項任務順利實施,《規劃》設置了五個保障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要求加大財政金融支持,鼓勵社會資本設立軟件產業投資基金,加快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產品服務,支持企業積極申請科創板、創業板上市。
延伸閱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