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孫藝真
距離北交所開市的日子不遠了!
10月30日晚,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了北京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再融資、持續監管三件規章以及相關的十一件規范性文件;同時配套修改了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兩件規章,制定了掛牌公司定向發行可轉債兩件內容與格式準則。
11月2日晚,北交所發布交易規則和會員管理規則2件基本業務規則及31件細則指引指南。
上述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業務規則將于2021年11月15日起施行。這也意味著,北交所可能將于11月15日開市。屆時,新三板市場精選層超過68家公司將全部平移進入北交所。
目前,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市值近3萬億,中國市場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正進一步提升。外資金融機構怎么看待北交所的設立?又將如何參與其中?
界面新聞近日采訪到三位頭部外資券商執掌人,他們分別是:摩根大通證券(中國)CEO黃國濱、瑞銀證券董事長錢于軍、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涂雷。三位大佬談及北交所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積極意義、外資券商下一步對接北交所的發展戰略,并對北交所具體制度規則提出建言。
市場希望北交所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
“我們認為,北交所的設立、定位及制度安排,使得其有望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這個市場,外資金融機構當然不愿缺席。”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涂雷表示。
涂雷認為,北交所與原有兩大交易所形成互補,是和滬深交易所平行的機構,其設立滿足了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需求。
“北交所主要服務于創新型中小企業,較滬深交易所的現有上市標準更具包容性,其配套制度的建設也更符合中小企業特征。”涂雷說。
涂雷預測,隨著北交所一系列制度改革出臺,受流動性和改革利好刺激,北交所掛牌企業數量勢必會迎來新一輪增長。
從資本市場建設的角度,涂雷表示,北交所設立后,我國的資本市場將形成錯位競爭、互聯互通的態勢,各交易所各有側重,互為補充,且具備協同效應。“北交所向下銜接創新層、基礎層乃止區域性股權市場,同時協同滬深交易所構建互聯互通的轉板機制,能夠充分發揮紐帶作用。”
談及北交所的意義和作用,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CEO黃國濱也表示,北交所是對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重大機遇。“在目前的介紹里能夠看到,北交所要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中小企業能夠快速高質量的發展,其核心還是服務目前大的環境下的實體經濟,助力進一步的經濟結構的轉型。”
“北交所的設立,對完善整體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性舉措。”在黃國濱看來,“北交所對所有參與資本市場建設的機構,包括摩根大通這樣的投行、證券公司、律師、會計師等等整個業態,都會有好的影響。”
瑞銀證券董事長錢于軍告訴界面新聞,市場希望北交所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最早的納斯達克上市門檻較低,吸引了小型的、微利或者不盈利的企業,而今天的納斯達克有全美市值最大的企業,這些企業也是從初創階段發展起來的,可以說對美國的科技創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國內現在也有科創板和創業板服務于符合規定和特定行業屬性的微利企業,從這個角度上看,北交所可以服務更多的中小型的創新企業。”
錯位發展是北交所長期重要課題
“我們期待北交所能實現差異性競爭、錯位發展的路徑,形成規模優勢。我們期待在一攬子制度上,在注冊制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比如說能不能更大規模、更大步伐地邁向以披露為主。”錢于軍說。
黃國濱認為,因為國內已經有了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而且有了科創板,北京證券交易所能否有錯位發展和錯位競爭的優勢,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需要在未來的時間不斷優化和完善。
黃國濱表示,北交所要實現錯位發展,需要在服務企業方面建立有特色的生態投資者群體。
“比如生物醫藥企業、創新藥企業,在早期,這些企業只能選擇在美國上市,因為只有美國有這樣的投資者群體,對這個行業比較了解。但是隨著香港生物板的推出,越來越多的企業到香港上市,逐漸在香港就形成了像投資者群體等包括企業相關的業態。”黃國濱說。
黃國濱同樣談到了信息披露問題:“有的科技公司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是不盈利的,但它的成長是很快的,所以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涉及到資金的應用、發展的情況,這些信息應該能夠及時全面地披露出來,讓投資者做一個決策,這是很重要的。”
黃國濱表示,制度建設要考慮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建立一個市場,如果沒有各個方面相關人員的參與,包括企業、中介機構、投資者相關方的參與,如果沒有相當的活躍度和流動性、進出更加方便,市場的作用和影響力就會下降。
轉板和跨板需提前考慮
10月30日,證監會還就《關于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轉板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指導意見》共修訂15處,其中明確了上市時間計算,北交所上市公司申請轉板,應當已在北交所上市滿一年,其在精選層掛牌時間和北交所上市時間可合并計算。在股份限售安排上明確北交所上市公司轉板后的股份限售期,原則上可以扣除在精選層和北交所已經限售的時間。
“假如在北交所孵化出了一個像蘋果這樣的企業,一開始是小型科技公司,但是隨著發展壯大,企業有需求進入主板,那么,轉板和跨板就是需要提前考慮的問題。”黃國濱說。
“比如你在北交所交易的時候,也可以在上交所甚至于海外交易。我們也看到一些企業甚至在美國上市,后來到香港做二次上市,首次發行或者是二次發行。在國內大的資本市場體系下,轉板或者跨板也應該考慮的,為企業在不同階段的融資提供好的平臺。”黃國濱說。
黃國濱表示,所有資本市場都面臨一個共同的挑戰,就是怎么使得好的公司迅速發展,同時不好的公司,管理或者投機性的公司能夠迅速下市。“執行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有比較明確的規則,不合格的、不符合監管要求的公司能夠從市場中退出去。”
回顧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發展歷程,瑞信證券(中國)首席執行官涂雷談到,納斯達克也分三個層次,也有轉板機制。“一部分企業先在納斯達克掛牌,逐步發展壯大后轉到紐交所。然而,更多優質的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企業并沒有轉板,而是留在了納斯達克,納斯達克也因此發展成為全球最主要的資本市場之一,微軟、蘋果、Google、Facebook、亞馬遜紛紛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并逐步成為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公司。”
涂雷告訴界面新聞,與滬深交易所相對應的北交所股票互聯互通機制也值得期待。“建議今后時機成熟,可參照滬深港股通模式,將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引入北交所,這將增強北交所對外資券商和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進一步豐富市場參與度。”
外資券商如何深入發展北交所業務?
“摩根大通希望向中國引進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境外的投資者,這方面摩根大通有很多渠道和客戶群。境外的投資者也有中資的,只不過資金在境外,希望這些合格的、能夠參與到北交所的投資者群體能夠參與到中國QFII或者其他受國家認可的渠道。”黃國濱說。
談及外資券商如何深入發展北交所業務,涂雷表示,作為一家源于歐洲的國際金融集團,瑞信的優勢亦在于能夠為中小企業對接更多中長期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的市場認同、價值發現以及交易效率。
涂雷認為,歐洲作為中國貿易伙伴地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中國及中國產業表現出強大的韌性,未來,中國還會在許多重要領域向歐洲開放,特別是在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域。
“在北交所發布相關規則的征求意見稿后,我們第一時間與股轉公司和北交所相關業務負責人進行了交流,一方面表達了瑞信證券作為外資投行希望加入北交所業務的積極意愿,另一方面就實操層面的具體問題與監管部門進行了交流。”涂雷對界面新聞表示。
涂雷介紹,當前,瑞信證券正在三個方面推進北交所相關工作。一是著手準備內外部程序,有望在近期申請成為北交所會員并完成系統連接,為將來的北交所業務機會做好充分準備;二是組織內部學習,深入研究北交所制度并比較與滬深交易所制度的異同,探索與北交所業務匹配的內部組織架構,并通過介紹北交所專題等深度挖掘客戶需求,探索并推動與北交所定位相匹配的客戶在北交所上市;三是對新三板掛牌企業進行系統的篩選,結合自身優勢挖掘業務機會,助力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
“摩根大通現在已經是全資的國內證券公司,而且有牌照了。”黃國濱說,“摩根大通將積極地參與到北交所的發展過程中,包括前期的建言獻策,把全球范圍內好的交易所成功甚至失敗的經驗在國內進行分享。此外,摩根大通也會積極參與幫助企業上市、再融資的發展過程中。”
黃國濱認為,隨著國內投資者生態逐步完善,來中國上市的企業也會更多。“有些是中國在境外上市的企業會回來,還有一些外資的企業在中國上市,摩根大通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橋梁作用,我們在這方面有獨特的優勢,這是我們參與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最重要的角色。”
瑞銀證券董事長錢于軍表示,中國是瑞銀的重要市場。“作為首家保薦科創板IPO的外資投行,瑞銀證券已經具有在北交所從事二級市場經紀業務的牌照,瑞銀希望成為市場的建設者,將瑞銀集團在海外的經驗帶到中國市場。”錢于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