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雷科技leitech
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開始施行,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不少網友都好奇這部法律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在過去的時間里,互聯網的到來可以說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移動互聯生態的崛起,更是讓我們所有人都被包圍在了一個由互聯網編織而成的世界中。從購物到生活、從學習到工作,中國的互聯網建設已經下探到了村級,除了荒山野嶺等人跡罕至的地方,你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收到網絡信號。
覆蓋度高且完善的互聯網生態,讓我們享受了許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互聯網及其相關企業的野蠻生長讓我們的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一再受到侵害。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等問題層出不窮,使我們的財產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了威脅,國內推出《個人信息保護法》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個人權利。
想要知道新法律將會帶來多大的影響,首先我們需要大致了解新法律的一些內容,新法律下的個人信息安全要如何保障?公民擁有怎樣的信息權利?企業要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企業如何合規合法地使用個人信息?違規使用個人信息的情況包括哪些?
看起來挺復雜的,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益。同時,法律中對個人信息權利的保護、使用等多種情況都進行了規范,并且給出了一個明確的違規界定范疇,將個人信息的權利保障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不少外媒在進行相關報道時都直言:“這是全世界最嚴格的隱私保護法律”,嚴格的規范對于個人用戶來說將會是一個很好的保障,但是對于互聯網及相關企業來說估計就有得頭疼了。
實質上,新《個人信息保護法》的主要目的除了核心的“保護個人信息權益”外,另一個目的則是“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通過合理地利用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得到更多的便利。在此之前,不少廠商就以為用戶提供便利和更好的服務為借口,隨意收集和使用用戶的個人信息,而在《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以后,將對如何利用個人信息作出規范。
舉個例子,2019年有一件訴訟案,訴訟的雙方主體分別是騰訊和字節跳動,起因則是字節跳動推出的社交聊天軟件多閃獲取了微信的用戶頭像、昵稱等信息,幫助用戶更快速地在多閃中建立自己的賬戶。
騰訊認為此舉侵犯了自身的權利,字節跳動涉嫌不正當競爭,隨后法院給出的判決也是認同了騰訊的說法,并且認為相關頭像、昵稱是騰訊的商業資源。雖然在我們看來挺扯淡的,但是在當時確實讓字節跳動的多閃不得不發送彈窗通知希望用戶修改頭像或昵稱。
但是,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施行,如果這個案件的判決時間是在11月1日之后,那么法官很有可能給出不同的結果。因為在《個人信息保護法》中明確規定個人信息的轉移權屬于用戶的法定權利,用戶擁有決定個人信息是否可以從這個實體轉移到另一個實體的最終權利。
所以,只要多閃在復制微信的相關個人信息時有征詢且獲得了用戶的同意,那么這個行為就是完全合法的,騰訊方面不得對其進行阻攔,否則將會涉嫌侵犯個人信息轉移權,反過來被用戶或是多閃告上法庭。
同樣地,在用戶不同意的情況下,微信也不可以將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轉移或挪作他用,比如將其共享給旗下不同公司的產品,此舉可能會涉嫌違反相關的法律規定。
另一方面,《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對違法懲罰作出了規定,相較于之前的輕微處罰,在新規施行后,違法的主體將最高可處五千萬以下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以某個電商企業為例,其2019年的中國銷售額為4557.12億元,如果處以頂格的5%罰款,那么罰款總額將會達到227.856億元。
如此高額的罰款,足以讓大多數公司對于侵犯個人信息望而卻步。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施行,影響最深的當數各大互聯網企業,在個人信息的收集、利用等方面都將會受到全方面的制衡,再想回歸以往的野蠻時代已經是不可能了。寫到這里,小雷不禁想起當年國內互聯網流傳的一個觀點,用“隱私”換“便利”,互聯網企業認為國內的用戶愿意用隱私換取更多的便利。
如今在隱私保護愈發完善,個人信息收集越來越困難的前提下,各大軟件的使用體驗又是否會出現倒退問題呢?亦或是會倒逼軟件開發者從其它角度來完善用戶體驗,做到在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同樣提供優質的服務呢?
這些都是值得互聯網企業思考的問題,那么除了互聯網企業之外,還有哪些領域或者行業會因此受到影響呢?
大家可能想不到,除了互聯網企業外,受影響最大的或許將會是手機企業,中國的手機市場已經成長為了全球最大的單一手機市場,每一年售出的手機終端數量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同時,手機作為最常見的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與手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且,除了屬于我們自己的大腦外,手機可能是保存了最多個人隱私和信息的地方。
看到這里也許有的小伙伴會有些驚訝,What?那我存在手機里的小姐姐豈不是...咳咳,淡定,一般情況下,用戶保存在手機中的文件、視頻、圖片等數據都是安全,手機廠商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遠程查看并讀取你的隱私文件,這方面可以安心。
而且,手機廠商盯上的也不是你存在硬盤里的小姐姐,而是你的個人信息,比如出行軌跡、搜索記錄等,這些信息乍看之下無足輕重,但是卻為手機廠商帶來了可觀的額外收入——廣告費。?
比如不少人吐槽的某品牌手機系統廣告多的問題,經常看到這些廣告的朋友肯定會發現廣告內容中總是會出現最近自己在關注的東西,比如某款最新的手機、某款好吃的零食或是某個最新的手機游戲。那么你是否想過這些廣告是如何知道你最近在關注什么的呢?不少人都會說,我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搜過這些,出現推薦很正常吧?
并不算正常,因為有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在淘寶平臺搜的XX手機,但是彈出的廣告卻是指向京東或其他平臺,有著競爭關系的幾個平臺之間可能分享各自的用戶信息嗎?顯然不可能,他們恨不得把各自的用戶信息完全保密,不讓其他平臺有機可乘。
聰明的小伙伴應該都想到答案了,既然不是平臺方分享的,那么作為軟件平臺的手機嫌疑就是最大的。實際上手機一直在收集相關的信息,在你通過輸入法輸入相關詞匯時,就有可能觸發手機的信息收集機制,搜集到你關心的商品類型后,手機廠商會將這部分信息打包給廣告商,用于精準廣告推送業務。
而在《個人信息保護法》生效后,手機廠商在收集、分享、使用這些信息的時候都需要提前征得用戶的同意,而且不能因為用戶拒絕申請而對手機功能作出限制。此舉勢必增大手機廠商的信息搜集難度,讓精準廣告推送遇到極大的阻礙,那么是否再也不用看到廣告了?怎么可能!該有的廣告還是一個不少,只不過再也不能精確定位你的需求罷了。
大家可能覺得廣告而已,對手機廠商的影響就算有估計也有限,這么想就錯了,以某個國產手機廠商為例,其2020年的廣告收入就達到了127億元,已經接近手機業務營收的10%,甚至可能在實際的利潤上兩者已經十分接近(手機業務的硬件成本極高)。
此前蘋果在iOS15系統上更新了隱私保護政策,進一步強化了對用戶的個人信息保護,直接打擊了精準廣告推送服務。受此影響直接導致了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的廣告營收下跌,根據廣告技術公司Lotame的預估,四家主要科技平臺因此會在第三和第四季度損失約12%的廣告營收,接近100億美元。
所以,對廣告收入依賴越高的公司,在《個人信息保護法》施行后受到的影響就越大。不過,其實在《個人信息保護法》施行前不少手機公司就推出了相關的限制,用戶可以在設置中關閉對自己的信息追蹤,但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而且手機公司除了在初期進行了一些宣傳外,后續也沒有再進行用戶引導。
歸根結底,此前手機廠商對此做出限制主要是受主流聲音的影響,以及國家在相關方面的政策推動,迫不得已的舉動,所以不會主動引導用戶進行設置。而在《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后,手機廠商如果不想被用戶告上法庭并罰一筆巨款,那么在相關方面的引導和提示就需要跟上了。
而對于用戶來說,至少以后在使用手機的時候,不用一直擔心自己的信息安全,不過小雷在這里提醒一下大家,在首次打開手機進行系統設置的時候,不要一直瞎點下一步,否則大概率就自動同意廠商收集你的個人信息。
可以肯定的是《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施行,影響的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及移動終端公司,對于進入了整個信息網絡的公司來說,都將產生不小的影響。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