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價值研究所
10月15日,抖音第三屆創作者大會在南京舉行。當時,抖音副總裁支穎發表了一番演講:
“整個短視頻市場日活用戶已經超過10億,視頻直播已然成為一種國民級表達方式。”
在2019年的創作者大會上,時任抖音總裁,如今的字節跳動CEO張楠預言過,2020年中國短視頻市場日活用戶將超10億,她還特別強調:
“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和微信的日活用戶相當”。
DAU的增長,是抖音過去幾年最看重的數據,也是支撐抖音商業化的基礎。但如今,經過數年高速增長之后,抖音好像無可避免地撞上天花板。
當調整成為常態,抖音等于把自己的焦慮擺上了桌面。
11月1日,多家媒體爆料稱,抖音完成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最大的變動是市場負責人支穎將接管運營部門,直播負責人韓尚佑兼管本地生活業務。調整完成之后,原運營負責人YOYO將直接向支穎匯報,原本地生活業務負責人李然等直接向韓尚佑匯報。
這一輪調整,涉及的高層變動可不少:接管運營部門的支穎,負責直播和本地生活的韓尚佑,增長負責人吳曉丹,抖音極速版負責人陳曦都是直接向字節CEO張楠匯報的級別。而經調整之后,抖音負責人Seven等于只剩下產品業務,失去對運營及本地生活業務的話事權。
這是Seven入職抖音以來,經歷的首次組織架構調整。明眼人很容易看出來,這次調整對于Seven來說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削權”,這也是集團高層對抖音業務發展不滿的表現。
調整背后的增長瓶頸,才是讓字節跳動高層不滿的根源。
雖然抖音沒有再公布日活數據,但據36氪、界面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抖音DAU自去年6月份破6億以來,就沒有明顯增長,今年9月的日活大概為6.4億,主站和極速版分別為5億和1.4億。過去這一年多的DAU增長,主要還是靠極速版拉動,主站的增速不斷下滑。
令字節更為不安的是,在抖音增速下滑之際,快手正在努力追趕差距。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抖音和快手的月活用戶差距在擴大,從1月份的9800萬拉大到6月份的1.1億。但來到年底,抖音增長觸頂,快手將差距重新縮小到千萬級別。
這樣的形勢,字節跳動的高層們肯定著急了。
更糟糕的是,整個短視頻市場的用戶增長都在降速:規模增長率從2018年的107%一路下降到去年的15.2%,預計今年年底將降至12%。
根據艾媒咨詢的預測,到今年年底,中國短視頻用戶大概為8.09億。CNNIC的報告也指出,國內短視頻用戶的使用率如今穩定在85%-88%之間,過去一年都沒有超過5%的起伏,整個市場已經趨于穩定。
考慮到抖音和快手將近60%的用戶重疊比例和抖音目前6.4億的DAU,今年剩下這兩個月留給抖音的增長空間相當有限,天花板近在眼前。
(圖片來自CNNIC)
對抖音組織架構和字節跳動人員組成有了解的朋友應該清楚,作為張楠的得力干將,從抖音上線之初起,支穎就身居要職,是抖音火爆全國的重要功臣之一。此次接管運營部門,支穎必然是肩負著為抖音突破增長瓶頸,提高DAU的重任。
有意思的是,抖音的天敵快手也是調整不斷。先不說幾天前卸任的宿華,在去年,快手也完成了一次重大的組織架構調整。
去年5月份,快手原運營負責人馬宏彬和商業化負責人嚴強換崗,產品負責人徐欣調任用戶體驗中心,王劍偉負責收攏產品和直播業務匯報線,成為產品最高負責人。
面對外界的種種追問,快手十分坦誠地表示:調整是有多方考量的,尤其是要考慮激烈的行業競爭。
當時,快手DAU雖然成功突破3億,但和抖音的差距不斷拉大,電商這邊也被抖音搶走羅永浩,豪擲30億搶下春晚合作權都沒能帶來預想中的增長紅利……
快手的壓力,如影隨形。可是調整之后的效果,也讓快手看到希望。
我們前面提到的縮小和抖音之間的DAU差距,就是功績之一。
而且這種趨勢還在持續。西部證券的研報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快手DAU將進一步增至3.14億,MAU增至5.41億,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環比Q2提升30%,至107分鐘。其中,嚴強主抓的運營業務對用戶拉新和留存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快手短劇和體育內容的對外營銷也非常成功。
雖然嚴強因為家庭原因在上個月正式告別快手,但他過去這一年多的工作成果是顯著的。快手的成功經歷,對于同樣充滿壓力的抖音來說,也是一個借鑒樣本——既然現在已經出現瓶頸,既然同行的經歷證明調整是有用了,抖音又有什么理由不行動起來呢?
不過,不單止抖音,整個字節跳動似乎遇到了瓶頸,“焦慮”這個詞出現的頻率直線上升。
焦慮的表現有兩個,一是組織架構的不斷調整,其次是裁員。
“裁員過冬”,出現在近期許多針對字節跳動的報道中。價值研究所此前也報道過,10月19日,字節跳動商業化部門的裁員消息不脛而走。多個字節員工在社交媒體上爆料,商業化運營部門正在進行大量優化,溫州本地直營中心直面撤城裁員。也有字節商業化部門員工在接受采訪時無奈地表示,100多人的團隊被限令在2天內辦完離職手續。
此外,負責游戲業務的Ohayoo團隊,還有大力教育團隊,也都在今年先后傳出裁員傳聞。
另一方面,繼11月1日抖音被爆出架構調整之后,11月2日,一次針對整個集團的更大范圍業務調整正式上演。
字節跳動CEO梁汝波發布內部信,宣布將頭條、西瓜視頻、搜索、百科及國內垂直服務業務并入抖音,其他諸如教育、飛書、云平臺、游戲等業務板塊也將相繼完成組織架構調整,Tik Tok將專注海外業務。
在上述調整全部完成后,字節跳動將組成6個主要的業務板塊:抖音、教育、飛書、云技術、游戲研發與發行、Tik Tok。
對于這一輪重大業務架構調整,知乎大V羅超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 大力教育是字節跳動最近幾年最慘的業務,在政策影響下只能轉型做職業教育,但這個市場的蛋糕比K12要小得多,并不看好大力教育未來的發展。至于飛書業務板塊和以火山引擎為支撐的企業及技術服務云平臺,很明顯是要做B端產業互聯網生意。
“這部分字節跳動還是有優勢的,飛書已經成為僅次于釘釘和企業微信的企業IM平臺。尤其要考慮到,梁汝波算是飛書的創始人,有深厚的技術背景,是真正懂技術的人。至于云計算,字節不缺錢也不缺技術,能做好的概率不低。”
但和大部分媒體一樣,羅超也認為抖音在這一次調整中是最核心的角色。
“抖音已成為字節跳動‘核心中的核心業務’,是字節跳動的主營業務。”
頭條、西瓜、搜索、百科還有國內垂直服務業務統統并入,抖音幾乎匯聚了字節所有優質資源,地位不言而喻。
這種融合,一方面反映了字節跳動要推動不同內容融合的發展思路,比如長視頻/中視頻、圖文等。另一方面,將同樣做內容,同樣有大量流量、用戶資源的頭條、西瓜視頻等并入抖音,也是一種整合資源優勢,實現合理化資源調配的手段。
根據梁汝波在內部信中的說法,抖音板塊將全面負責國內信息和服務業務的發展。在外界看來,得到頭條、西瓜的馳援,抖音當務之急應該是整合現有資源,充分實現多向導流,解決自己的增長焦慮。
今年6月份,西瓜、抖音和頭條聯合發起“中視頻伙伴計劃”。在這項計劃中,抖音和西瓜不僅進一步打通聯合分發渠道,前者還首次開放流量分成。
西瓜視頻知名知識領域創作者“三一博士”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中視頻和短視頻不同,優質內容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如果沒有合理匯報很難堅持下去。
而首次開通流量分成的抖音,用實際行動告訴創作者,他們將得到字節系APP全面的流量和資金扶持。“中視頻伙伴計劃”的成功推行,無疑也為抖音、西瓜和頭條的資源整合做了一個良好示范。
事實上,依靠抖音為字節系其他APP導流已經是過去兩年的常態。此次將西瓜、頭條等高流量產品正式并入抖音業務板塊,很明顯是到了需要前者反哺抖音的時候了。
別看頭條最近兩年被一再唱衰,家底還是很豐厚的。Quest Mobile提供的數據顯示,今日頭條是國內流量最大、DAU最高的新聞資訊APP,截止去年年底,DAU大約在1.3億左右,領先于騰訊新聞、新浪新聞、網易新聞等老牌資訊APP。
(圖片來自巨量算數)
至于原本和頭條高度綁定的西瓜視頻,和抖音的用戶重合率其實也不低,用戶對短視頻生態的適應性也更強。
數據顯示,西瓜視頻和抖音的用戶重合度為11.6%,重合用戶占西瓜視頻用戶的58.9%。雖然字節沒有單獨公布西瓜視頻的日活數據,但根據路透在去年年底的爆料,字節為西瓜視頻制定了一個目標:2021年投入至少100億,DAU目標為1億。
此外,前面提到的中視頻,有望成為抖音短視頻生態之外的延伸與補充。根據西瓜視頻發布的《中視頻創作人職業發展報告》,最近一年,高頻消費中視頻的用戶已經達到6.05億。
抖音的4.6億,頭條的1.39億,加上西瓜視頻的接近1億,整合了如此龐大的DAU資源之后,抖音無疑將成為字節系APP的流量分發中樞,接下來就要集中火力辦大事了。
所以到底要辦什么大事?
大膽推測:抖音商業化是字節增收的重要一步,電商又是流量商業變現的最可靠手段,所以這一系列的組織架構、業務板塊調整之后,字節的矛頭,如無意外還是直指一個關鍵詞——電商。
在教育業務受阻的情況下,電商對于字節來說是在太重要了,遭遇的困難也太多了。
在超過6億的DAU支撐下,抖音電商2020年GMV為5000億,但抖音小店只有1000億出頭。對比之下,快手同期的GMV為3812億,平均復購率高達65%。
有業內人士就直言,現在的抖音,與其說是一個電商平臺,倒不如說只是一個電商廣告投放平臺。
字節也很清楚,只有打造好閉環、扶持起抖音小店,才能將核心利潤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今年4月份的首屆抖音電商生態大會上,抖音電商總裁康澤宇表示,興趣電商的GMV預計到2023年會超過9.5萬億,是電商行業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而為了抓住興趣電商這個發展風口,抖音必須做好各種準備。
但有趣的是,在講話中,康澤宇刻意淡化了外界對GMV的期待,反而提到另一個話題:
“對現階段的抖音電商來說,GMV不是第一指標,完善平臺對商家的基礎服務能力,為用戶提供極致的購買保障,才是重中之重。”
順著這個邏輯往下看可以發現:頭條和西瓜做日活加起來都不及抖音一半,但不代表它們做不好電商。
至少作為抖音電商的補充,它們可以提供一些額外的支援。
先說頭條。
今日頭條APP在電商業務中最大的優勢,不在于帶貨,而在于商業廣告。
根據中信建投證券的研報,長安汽車通過投放頭條廣告,品牌參與度提升208%,預購度提升233%;夏普在頭條進行大規模效果廣告投放之后,獲得了當年京東618平板電視品牌銷量Top 1。
數據顯示,去年抖音電商新增開店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17倍,商家自播時長占比也已經達到50%左右。抖系電商商家的廣告需求,一直都是在增長的。
早期電商基礎薄弱的頭條,無法扶持起放心購這個電商品牌。但如今并入抖音,加入抖系電商大家庭之后,頭條積累的廣告投放口碑,對于想主推抖音小店逐步切斷第三方交易鏈接的抖音來說,是吸引優質商家的重要賣點。
至于西瓜視頻,從2019年上線商品櫥窗開通直播帶貨,到2020年從淘寶、快手挖來大量帶貨達人,其電商業務雖然發展得并不快,倒也一直在按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西瓜視頻的用戶,對電商的接受程度不見得比抖音差。
巨量算數繪制的興趣人群畫像,體現了西瓜視頻的三個特點:男性用戶多于女性用戶、三四五線城市用戶多于一二線城市用戶、中年用戶多于年輕用戶。
總結起來就是:西瓜視頻比抖音更下沉。
(圖片來自巨量算數)
抖音電商發展速度趕不上快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用戶群體的差異。
雖然抖音和快手一個主打興趣電商,一個專供信任電商,但有一點是一樣的:想在流量見頂、用戶增長停滯的情況下提高GMV,就要提高現有用戶的交易頻率,激發交易欲望。
下沉市場的快手老鐵們,和帶貨主播之間更容易產生信任感、更忠誠,更愿意接受主播推薦的商品。而玩抖音的年輕人們,一定程度上和淘寶的用戶重合度更高,抖音電商對他們的吸引力不見得有那么大。
西瓜視頻并入之后,如果能打通兩者的直播生態,實現雙向導流,對抖音來講也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2018年4月,在抖音遭遇第一次輿論危機&審查打壓的時候,當時還在擔任抖音總裁的張楠對媒體說過一番話:
“抖音能發展到今天這么大體量,我們是沒有想到的。”
如今,抖音的規模還在繼續擴大,并且已經完全超越張楠“一個人人都可以用的生活展示平臺”的功能范圍,成為囊括短視頻、電商、本地生活的龐然大物,也承載了字節跳動這艘航母的動力引擎。
挑戰當前,調整在所難免。曾創造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增長神話的抖音,正肩負起新的使命,在新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只是不知道這一次,我們還能否見證又一個奇跡。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