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資本星球Planet(ID:zibenxingqiu) 作者:歐錦
近兩年,互聯網醫療領域迎來上市潮。
前有京東健康敲鐘,后有思派科技、官渡醫療、零氪科技、智云健康提出上市申請,雖然它們處于醫療大賽道的不同細分領域,卻足以證明醫療企業們高漲的上市熱情。
近日,又一家醫療企業——北京圓心科技股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心科技”)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按2020年收入計,該公司是中國第一大專注于處方藥的綜合醫療交付平臺。
IPO前,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濤通過天津川又集團、圓妙人合計持有圓心科技37.01%的股份,系公司第一大股東,此外騰訊、紅杉資本、啟明創投、中信證券、中銀國際等也出現在股東列表中。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圓心科技的營收復合年增速高達110.5%。不過,公司卻一直沒有擺脫虧損的命運,報告期內累計虧損超過11億元。不禁讓市場產生疑問,身處醫療行業的圓心科技,為何陷入“醫者不自醫”的窘境?
累計虧損超11億
圓心科技創始人何濤,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創立圓心科技前,他曾擔任多年的健一網CEO,在醫藥領域深耕多年。
健一網是央企華潤集團打造的醫藥流通平臺,網下有華源大藥房連鎖店。能升到健一網CEO位置,足見何濤在醫藥業內資歷之深。
2015年從健一網離職不久,何濤就創立了圓心科技。創業伊始,何濤干的還是賣藥這個老本行,并從中發現了醫院處方藥外流帶來的隱形市場。2016年,秉持“離處方最近的距離”的理念,何濤從設立“院邊店”開始進行業務布局,建立起廣泛的藥房網絡。截至2021年8月底,圓心科技旗下的251家藥房覆蓋全國30個省份、91個城市。
趁著醫療機構互聯網+浪潮,何濤創立妙手醫生平臺,開始發展線上問診業務,開啟互聯網醫患連接新方式。2017年妙手醫生成為首批獲得牌照的互聯網醫院服務商。
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的八個月,妙手醫生的每月平均用戶訪問量約為4150萬。
此外,圓心科技建立了一個保險技術平臺“圓心惠保”。截止2021年8月31日,圓心惠保已經為70家保險公司及7家再保險公司提供服務,合作推出40多款新特藥物保險產品,平臺合計分銷約兩百萬份保單。
以上三大支柱,被圓心科技內部解釋為“專注于患者的整個醫療服務周期”模式。
表面看起來,圓心科技的業務模式較為豐富,也確實可以為患者提供不少幫助,但是從業績角度來看,圓心科技的表現并不理想。截至目前,圓心科技仍處于虧損狀態。
具體來看,公司2018-2020年的期內虧損(凈虧損)分別為1.18億元、2.01億元和3.63億元,2021年前8個月的期內虧損為4.62億,三年多時間里累計虧掉了11.44億元。
圖片來源:招股書
作為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圓心科技的整體毛利率也并不高,約在10%上下,且逐年走低。2018-2020年,其毛利率分別為10.2%、10.6%、9.2%,2021年前8個月毛利率下降到7.6%。
支出方面,除了銷售成本外,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是圓心科技的最大費用支出項目。報告期內,圓心科技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分別為1.39億元、3.25億元、4.95億元和4.71億元,占比分別為16.9%、13.8%、13.7%和13.0%。
相比之下,圓心科技同期的研發占比分別為1.5%、1.0%、1.3%和1.6%。這意味著,圓心科技的研發占比遠低于市場營銷費用率。
因此也讓圓心科技的“科技成色”受到不少投資者質疑。
賣藥郎的“雙面人生”
從營收構成來看,圓心科技作為互聯網醫療的獨角獸之一,營收模式較傳統。
2018-2020年,公司院外綜合患者服務(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主要包括藥房及院外醫療服務)占營收比例都達到97%以上。
圖片來源: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圓心科技瞄準的并不是一般的售藥市場,而是處方藥的外流市場。據招股書顯示,在圓心藥房的藥品零售中,85%都是處方藥。圓心藥房目前有創新性腫瘤治療藥物59款,心血管疾病的處方藥超過1600個庫存單位。
浙商證券公布的數據顯示,受處方外流驅動,院外處方藥交付市場由2016年的1238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87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0.9%。Frostchina更是大膽預期國內2025年處方藥外流市場規模將達613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26.8%。
基于行業整體的高增速,圓心科技營收迎來快速增長。從2018年到2020年,它的營收分別為8.19億元、23.52億元、36.3億元,復合年增速高達110.5%。到2021年8月31日止的營收36.12億元幾乎達到了2020年整年的水平。
但是由于藥品屬于嚴格監管的產品,所以擺在圓心科技的面前的政策壓力也不小。
一方面,國家各項政策利好圓心科技的發展。比如醫藥分家政策加快了處方外流和院外藥物交付市場的增長,網售處方藥的解禁推動了處方藥的發展,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促進了數字醫療的發展等等。
另一方面國家對處方藥的監管趨嚴,可能直接影響圓心科技營收規模及增速。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也提到這些監管行業包括“藥房、分銷醫藥和醫療健康產品、醫療、互聯網醫療以及保險理賠流程等”,“倘違反任何相關法律、規則及法規,均可能會受到嚴厲處罰,及在若干情況下會導致刑事訴訟。”
浙商證券在關于圓心科技的研報中也總結到,“院外處方藥市場空間巨大,變革叢生”,這也就意味著圓心科技的高增速存在較大風險、“賣藥生意”也不會一帆風順。
此外,圓心科技還面臨數據安全的風險。據中國證監會官網10月18日更新的信息,證監會國際部對5家企業的境外上市出具意見,其中就包括圓心科技。證監會在意見中明確指出“請說明你公司收集及儲存的醫療數據、個人信息規模,并對照網絡安全審查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自查,說明是否適用網絡安全審查。請律師核查并出具明確的法律意見。”
更早前的7月份,《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通知發布,要求“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可見相關部門對于數據出境安全的重視程度。
針對數據安全問題,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提到四點措施,包括內部嚴格控制數據訪問和使用權、嚴格執行數據安全政策、完善數據安全架構及保護措施、獲得相關機構的安全管理認證,并在內部設有專門的數據安全團隊。
廣義上來看,患者信息涉及到諸多隱私,相關數據一旦出現泄露將存在巨大安全隱患,這也對圓心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
巨頭的醫療戰爭
受去年疫情的影響,國內互聯網線上醫療行業獲得快速發展。
據IT桔子統計,2021年Q3中國新經濟巨頭對外股權投資領域的占比來看,醫療行業以9%的占比排在第四。
這些投資中,不乏大家熟知的名字。如阿里、京東、百度、中國平安都有自建(或孵化)互聯網醫療平臺,騰訊則以投資為主。
從股東結構來看,圓心科技已經“站隊”騰訊,截至IPO前,騰訊持有圓心科技19.55%的股權,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此外包括微醫、思派健康等在內,今年已有多家騰訊系醫療公司啟動上市。
圖片來源:招股書
另一方面,騰訊的老對手百度和阿里也不甘示弱。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在互聯網醫療賽道的競爭力體現在其占據的流量“入口”地位。
2020年,百度成立了百度健康子公司,互聯網醫院是其重點發力方向。隨后的一年時間里,百度健康成立了銀川百度健康互聯網醫院、百度健康糖尿病中心、滄州市人民醫院百度健康互聯網醫院等。在二次上市的招股書中,百度稱將提高遠程醫療并開發其他線上醫療服務,進一步發展線上醫療平臺,向用戶提供更多內容及服務。
阿里健康于2014年借殼中信21世紀在港股成功上市,如今已成為總市值超1600億港元的互聯網醫療巨頭。借助阿里系提供的優勢,阿里健康的醫藥電商在2021財年貢獻了93億元的營收,占阿里健康總收入的97%。
此外,互聯網新貴字節跳動也在加碼醫療健康領域。去年11月份,字節跳動推出了獨立品牌“小荷醫療”,并上線了“小荷APP”。值得一提的是,“處方購藥”功能的入口也擺在了醒目的位置。幾乎同時,字節還在北京建了一個名為“松果門診”的線下診療機構,是集醫療、預防、健康管理等線上線下服務于一體的高端現代綜合醫療機構。
總體而言,互聯網醫療是一個龐大的領域,包含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在線咨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購藥送藥等諸多細分行業,加之國內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這就給將醫院在線上“重做一遍”的提供了可能性。
互聯網巨頭憑借自身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更容易做出一些突破,而“醫療大戰”或許會成為繼流量戰、游戲戰、電商戰之后的又一個戰場。
參考資料:
[1]《醫藥生物行業:新股系列專題之圓心科技,專注處方藥的綜合醫療交付平臺》,浙商證券
[2]《上市熱潮背后,互聯網醫療賽道迎變局?》,向善財經
2023-03-28 i黑馬發布了 《網紅文和友,只能是長沙限定嗎?》的文章
2021-11-08 i黑馬發布了 《悠絡客成為首批“可信人臉識別守護計劃”成員》的文章
2021-11-05 i黑馬發布了 《城市級數字停車企業「潤銘科技-停開心」獲百年鑫投基金戰略投資》的文章
2021-11-03 i黑馬發布了 《又一獨角獸即將破產清算:10 億美金往后的路也不容易》的文章
2020-05-05 i黑馬獲得了天子之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