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 陳根
臉書(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全力打造元宇宙已經不算太新鮮的新聞,從重金投資到組建團隊,現在,Facebook的更名,則再一次彰顯了扎克伯格投入元宇宙領域的決心。
當地時間10月28日,扎克伯格在公司的Oculus Connect?活動中宣布,Facebook?將正式更名為“Meta”,而“Meta”,正是“元宇宙”MetaVerse一詞的前綴。扎克伯格同時發表演講稱,“元宇宙是下一個前沿,從現在開始,我們將以元宇宙為先,而不是Facebook優先”。
并且,新的名字也伴隨著一個新的標志,目前,Facebook在門洛帕克的全球總部門牌上的標志性大拇指的Like圖標已經被一個藍色的M,看起來有點像椒鹽卷餅的標志取代。Facebook表示,其股票將從12月1日起以新的代碼“MVRS”開始交易。
但問題是,一次整容或一個更名和能改變你是誰嗎?Facebook的名字已經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滲透到互聯網的生活中,何時被抹去也還有待觀察。
在元宇宙的風口上,Facebook是互聯網行業中最知名的元宇宙概念企業。
早在2014年,Facebook就以二十億美元高價收購了虛擬現實公司?Oculus,正式進軍VR領域,而VR作為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的硬件接口,對元宇宙的未來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在?2016年Facebook的十年規劃版圖中,扎克伯格就表示,要在3-5年內著重構建社交生態系統,完成核心產品的功能優化。
截至2021年初,Facebook?參與VR/AR技術研發的員工比例已由2017年的十分之一增長至五分之一,并頻頻投資VR/AR領域的技術領先者。當前,Facebook的VR頭顯Oculus Quest2需求強勁,根據SuperData?統計,Oculus Quest 2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VR市場占絕對的主導地位,銷量約110萬臺,遙遙領先排第二位的索尼PSVR。
Facebook通過Oculus設備布局VR領域,又推出?Facebook Horizon?發力VR?社交平臺。Horizon支持最多8名玩家在平臺上一起打造屬于自己的虛擬體驗世界,玩家通過自己的虛擬半身卡通形象創造并裝飾“Worlds”,并在“Worlds”中游玩各類社交小游戲。
除了布局VR領域,發力VR?社交平臺,Facebook在元宇宙的布局還包括Creator內容創作社區、Spark AR、數字貨幣diem等。Creator App旨在讓內容創作者圍繞內容搭建社區,并提供一站式創作服務;Spark AR則是Facebook在Instagram上推出的功能;虛擬數字貨幣diem則類似于Tether幣和其他價格掛鉤的穩定幣,旨在為元宇宙打造經濟系統。
今年7月,扎克伯格直接描述了他對元宇宙的愿景,希望用五年左右時間將Facebook打造為一家元宇宙公司。隨后,Facebook宣布成立了一個致力于元宇宙開發的團隊。兩個月后,該公司表示,它將在2022年將目前擔任公司硬件部門負責人Andrew Bosworth提升為首席技術官。
在本周一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該公司宣布從第四季度開始,將專注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的Facebook Reality Labs分拆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對該項目的Facebook Reality Labs的投入將使公司今年的總營業利潤減少約100億美元。而扎克伯格對此表示,“我估計未來幾年里,這一投資每年都會增長”。
Facebook希望將未來押注于元宇宙這個新的計算平臺,此次更名則是更明確的信號。扎克伯格28日在公開信中表示,最終的回報或許會對公司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包括提升Facebook作為“網絡集市”的角色。
目前,Facebook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銷售。“如果你每天都置身于元宇宙,你會需要虛擬服裝、虛擬工具以及不同的虛擬體驗。我們的目標是讓元宇宙用戶數量達到10億人,數字商務規模達到數千億美元。”
扎克伯格認為,元宇宙才是互聯網的未來。并且,之所以決心為公司改名,是因為其認識到公司內部已經發生了轉變——“我們基本上正在從‘Facebook優先’轉變為‘元宇宙優先’的公司。”
雖然Facebook的更名彰顯著扎克伯格全力投入元宇宙領域的決心,但公司改名的時機卻微妙的讓人懷疑。作為社交媒體界的世界巨頭,Facebook改名背后,是這家公司面臨的巨大外部壓力。
不久前,前Facebook產品經理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向《華爾街日報》泄露了數千頁的Facebook內部文件,指控Facebook以“利益至上”為原則,存在煽動分裂、破壞民主、損害年輕用戶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罔顧公眾利益的行為。隨后,美國國會就這些文件舉行了聽證會。
在聽證會上,弗朗西斯·豪根描述了Facebook如何在2020年美國大選前改變算法,以降低有害或虛假內容傳播的可能性,但隨后立即撤銷了這些改變。她表示,這一決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1月6日的事件。當時,那些錯誤地認為喬·拜登(Joe Biden)竊取了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選舉結果的暴徒沖入了華盛頓國會大廈。
而根據美媒,如果Facebook恰在這個時候改名,扎克伯格就可以從一系列的法律紛爭中“金蟬脫殼”。或許下一次在國會議員面前作證時,他的身份將不再是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而是“Horizon”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從理論上講,這將使他免受為Facebook任何錯誤負責的煩惱,甚至可以拒絕出席作證。
此外,就在Facebook被曝出即將改名之時,Facebook還面臨著多起訴訟和指控。當地時間20日,美國哥倫比亞特區總檢察長拉辛正式起訴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稱其需要在2018年劍橋分析公司的丑聞中承擔個人責任。事實上,自2018年被曝出泄露大量用戶私人信息的丑聞后,Facebook就已“深陷泥潭”。
同一天,大西洋彼岸的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宣布,因Facebook未能提供所需的更新信息,該機構將對Facebook處以近700萬美元的罰款。外媒報道稱,CMA的罰款出臺之際,以Facebook為首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正面臨著越來越多層面的監管和審查壓力。
今年春天,CMA和歐盟最高競爭監管機構還對Facebook的分類廣告服務Marketplace及其在線約會服務展開了正式的反壟斷調查。近年來,美國國會也一直在討論監管Facebook或分拆其企業集團的可能性。
在Facebook面臨外界巨大壓力的時間點上改名,人們很難不懷疑改名背后扎克伯格的企圖。佛羅里達大學營銷學教授理查德·盧茨稱,盡管有很多先例,但徹底改變一個品牌的名稱也并不常見。“改名是很昂貴的。當一家公司這樣做時,通常是希望或迫切需要與不想要的關聯保持距離。”
新的名字意味著一個新的標志,可能是為了彰顯扎克伯格全力投入元宇宙的決心,也可能是為了掩飾扎克伯格借改名來重塑品牌的企圖。但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是,一次整容或一個更名和能改變你是誰嗎?Facebook的名字已經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滲透到互聯網的生活中,何時被抹去也還有待觀察。
“忒修斯之船”是西方哲學中最古老的思想實驗之一。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只要一塊木板壞掉或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部件都不再如初。它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最后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
Facebook的品牌重塑就是這樣一艘忒修斯之船。在改名以前,Facebook是全球互聯網巨頭之一,Facebook不僅被用來聯系朋友和親戚,也被當作一個新聞來源。Facebook的名字已經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滲透到當代生活中,所以Facebook這個名字能以多快的速度被抹去還有待觀察。
更名后的Facebook將把自己的未來押在“元宇宙”上,那么,當Facebook需要拋棄品牌,但要保持和擴大產品時,會發生什么呢?人們會因為習慣而一直用舊名字來稱呼它嗎?人們又會因為Facebook的改名而對其存在煽動分裂、破壞民主、損害年輕用戶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罔顧公眾利益的行為不計前嫌嗎?
再回到忒修斯之船的思想實驗中,忒修斯之船的問題,歸根到底,其實就是一種“替換悖論”。也就是說:假定某物體的“構成要素”被置換后,那它依舊是原來的物體嗎?但事實上,在分辨“一個物體”時,并沒有一個所謂的“絕對客觀”的“構成要素”。有人覺得是,有人覺得不是。
這是因為,一個物質的構成,本來就是很多要素疊加在一起的。物質的“構成要素”,可以是材料、可以是設計樣式、可以是建造團隊、可以是地點、可以是功能、也可以是賦予的意義。但不論要素如何變化,其本質卻是不變的。對于Facebook來說,自然也有這樣一個不變的本質。
盡管扎克伯格公開表達了很多對元宇宙充滿激情的言論,卻對風險幾乎保持沉默。全世界近30億的Facebook用戶都很清楚Facebook所遺留的“毛病”——對隱私問題、虛假信息、仇恨言論、種族主義和政治欺詐等爭議視而不見裝聾作啞。
重塑品牌并不能解決Facebook的問題,元宇宙承諾創造非同尋常的多個平行現實,可能甚至包括Facebook經營有方的一個“現實”。但就目前而言,Facebook需要的不是一個新名稱和新使命,而是一種新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