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作者 | 萬冰玲,編輯 | 喬娜坤,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疫情是線下演出的毒藥,也是線上演出的東風。短短不到兩年間,美國已經有十幾家初創公司涌現在流媒體直播賽道上。
據MIDiA數據,2020年,線上演出售票收入超過6美元。根據2020年第四季度市場軌跡,加上疫情的反復不定,2021年線上演出市場很可能超過20億美元。
英國音樂網站Bandsintown數據顯示,2020年6月到11月之間,線上演出的市場份額從1.9%增長到了40.7%,2020年12月的總票房收入比2020年6月增長了292%。
但與此同時,隨著疫苗的推廣,線下演出和音樂節也正在回歸。2021年第一季度付費線上演出數量減少,到第二季度才逐漸有所回溫。或許是應對線下演出回溫,線上演出票價有所下降,但即便如此,線上演出的觀眾滲透率增長停滯。
如此情況下,線上演出還能繼續繁榮嗎?
自1995年起,高德納咨詢公司根據其專業分析預測、推論各種新科技的成熟演變速度以及成熟所需的時間,并用“技術成熟度曲線”來體現各類技術的生命周期,周期大致分成5個階段:
技術萌芽期(Technology Trigger)
在這個階段,盡管通常沒有可用的產品和明晰的商業模式,但突破性的概念能夠吸引到大量媒體的注意。
期望膨脹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
早期的大量媒體宣傳催生出一系列成功故事,當然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公司的失敗。并且其中,只有一部分公司真正實施了行動。
泡沫破裂低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隨著嘗試失敗,大眾興趣隨之衰減。技術方也會有所動搖。除非幸存者能夠提高早期使用者對產品的滿意度,投資者不會再輕易投資。
穩步爬升復蘇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
隨著越來越多相關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獲得成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解這項技術的使用場景和價值。技術生產者開始生產第二代、第三代產品。越來越多的公司對此技術進行試點,而保守的公司仍保持觀望。
生產成熟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
主流公司開始接受這項技術,意味著技術開始騰飛。對于該項技術的評價標準逐漸清晰。該技術對市場的廣泛適用性和相關性開始明顯得到回報。如果該科技并非只適用于利基市場,那么這項技術還會繼續發展。
△高德納咨詢公司于今年8月發布的新興科技技術成熟度曲線
當然,這個理論并不像是自然界的規律一樣準確,并非所有技術的發展都一定遵照這樣一個周期。
但如果將線上演出代入,2020年大概是技術成熟度曲線中的期望膨脹期,而2021年初就進入了泡沫破裂低谷期。
2020年9月起,英國數字產業加速器中心(Catalpult Centers)牽頭,計劃在明年舉辦全球第一個5G音樂節。在該音樂節的官方介紹中,我們可以一窺該音樂節對線上演出和相關技術應用的暢想。
結合低延遲的5G技術、沉浸式技術設備(VR頭盔),演出主辦方可以為觀眾提供更具沉浸式的體驗,更多的觀賞角度(雖然收費可能不同),觀眾可以躺在自己床上或蹲在馬桶上就享受到最佳的演出觀賞視角。
對于演出主辦方而言,票房不再受到場館大小限制,目標觀眾從本地擴展至全球。對于藝人而言,新技術也意味著更多的創作空間。比如AR技術已經被運用到一些演唱會和大型表演中,為遠程觀眾帶來全新的震撼體驗。對環保而言,通過減少人員流動和碳排放,線上演出也減少了音樂產業對環境的破壞。
或許正是懷著類似這樣的暢想,線上演出迎來了2020年的蓬勃發展。但目前薄弱的技術支撐不起人們對這一技術的美好幻想,于是又在2021年,線上演出市場迅速進入冷靜期。
最近的研究表明,演出直播的觀看量正在下降。
據MRC Data于上月發布的音樂360報告,只有5%的受訪者在去年參加了線上演唱會,并且只有5%的人計劃明年參加線上演唱會。最重要的兩個沒參加線上演唱會的理由是:1. 選擇了其他形式的娛樂,2. 不想為線上演唱會付費。
而在2020年的報告中,一整年里,有35%到40%的受訪者都表示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兩周內觀看線上演唱會。
直播制作發行公司Bulldog DM的創始人兼CEO John Petrocelli認為,觀看量有所下降是符合預期的,但同時John Petrocelli也指責一些低質量的線上演出調低了觀眾對線上演出的評價。
與大多數平臺所習慣的,預先錄制、無需觀眾參與的節目相比,制作真正的現場直播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專業技能,這需要藝人團隊和制作公司密切協作,共同努力。但演唱會直播初創公司Mandolin聯合創始人兼CEO Mary Kay Huse表示,藝人團隊忙于計劃個人巡演,應付各州和國家不同的限制,并沒有足夠時間打造沉浸式、有互動感的直播體驗。
除了線上演出呈現不如預期之外,盈利模式單一也成為了部分初創公司的痛點。
直播制作發行公司Bulldog DM的CEO兼創始人指出,很多初創公司的盈利來源都僅僅是在票價外收取額外費用或是收取10%到15%的票務分成,但如果扣除信用卡手續費、寬帶費和人工,幾乎剩不下什么錢。“如果不靠大量風投,我不知道這些公司怎么活下來”。
英國票務公司Dice的選擇,是通過收購直播平臺Boiler Room延長價值鏈。Dice一方面是傳統票務公司的競爭者,但同時也是眾多線上演出主辦方的首選票務合作對象。但收購Boiler Room之后,也令Dice成為自己部分客人的競爭對手。
這也并非孤例,線上演出公司嘗試拓展業務而非提高線上演出質量,已經成為該行業的顯著特點。
以Driift為例,這家直播流媒體音樂活動制作方和主辦方于本月接受了來自音樂流媒體巨頭Deezer的戰略投資,而這已經是Deezer在這幾個月中第二筆針對現場公司的投資,Deezer顯然是看到了音頻流媒體和線上演出之間重疊部分的巨大商機。
而Spotify早已走在前面,在5月就已經與Driift合作舉辦了一系列線上演出。但就目前Spotify近兩年的投資情況看來,Spotify只對播客和語音社交感興趣,或許不會有更進一步的動作。
“直播流媒體對于我們的核心業務是個極好的補充,并且給了我們演出無限的能力。”Live Nation的CEO Michael Rapino曾對媒體表示。
作為全球最大的現場演出娛樂公司,Live Nation也深受疫情的影響。據其財報顯示,Live Nation2020年總收入為18.61億美元,相比2019年的115.5億美元下降了84%,總計虧損超過10億美元。
為了度過難關,Live Nation在2020年大量削減開支、暫停了幾乎所有投資擴張。但該花的錢也沒省,今年年初,Live Nation收購了現場直播平臺Veeps。Live Nation每年推銷4萬場演出,在美國有約60個演出場館,有了Veep,Live Nation可以將這些演出搬到線上進行直播。
收購Veeps之后,Live Nation的股價立刻漲到76.54美元,相比去年3月的29.5美元上漲了一倍有余。雖然Live Nation股價回升的原因眾多,但也可反應市場對線上演出的看好。
如今市場正處于緩慢的整合時期,對于有清晰和長遠眼見的直播流媒體公司玩家來說,到處都是整合的機會。
△部分直播流媒體領域公司的融資情況
今年1月,除了Live Nation收購Veeps多數股份之外,創辦兩年的虛擬演出平臺Hopin也以2.5億美元收購了直播流媒體工作室StreamYard。
2月,VenewLive獲得來自環球音樂和YG娛樂的投資。
3月,Maestro的B輪融資中,獲得了來自索尼音樂娛樂以及Twitch聯合創始人Kevin Lin的投資。
5月,音樂流媒體平臺Deezer收購前索尼音樂娛樂集團首席執行官Thomas Hesse的直播初創公司Dreamstage。
7月,演唱會直播視頻錄制發行公司VNUE宣布計劃收購老牌直播公司StageIt;Flymachine宣布獲得來自藝人管理公司Red Light Management創始人Coran Capshaw以及Wasserman音樂首席執行官Marty Diamond的2100萬美元投資。
9月,被PollStar評為最好的流媒體平臺的Mandolin收購了專注于獨立音樂的NoonChorus。收購NoonChorus之后,Mandolin可以獲得前者豐富的獨立音樂人網絡如Japanese Breakfast和Angel Olsen。
10月,Deezer收購英國直播初創公司Driift的少數股權。票務平臺DICE收購電子音樂直播平臺Boiler Room,正式進軍按次付費的線上演出市場。
總的來看,目前疫情尚未完全結束,這意味著線上演出領域仍有機會。MIDiA Research預測,未來幾年,直播流媒體市場還會持續穩定增長。預計還將會有更多的投資和更多的整合。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