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火石產業大腦
截至2021年10月20日,全球有記錄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已逾2.4億,死亡人數近500萬,疾病流行促使人類進一步思考數字醫療在改善人類生命健康方面的價值。AI、5G、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例如疫病智能診斷、疫情問答、患者診治、人臉識別、紅外測溫、物資配送、消毒殺毒等,極大地提升了疫情防控效率。
數字醫療絕不僅僅是數字化醫療設備的簡單集合,而是把當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的一種新型的現代化醫療方式。專家預測,2021年數字醫療的發展勢頭將持續高漲并迎來新一輪大發展,為醫療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
在此,筆者從產業發展現狀、發展歷程、企業現狀、產業價值以及發展難點等角度,對數字醫療產業進行了一些梳理與思考。
我國社會老齡化發展迅速,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在2015-2055年,中國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將以年均2.35%的速度提高,這個比重的世界平均速度僅為1.53%,使得中國成為全球老年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同時存在未富先老的特征,迫切需要提高醫療體系水平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國內醫療機構數量超過100萬家,基層醫療機構占比95%,醫院數量3.5萬家,三級醫院占比僅為8%,隨著醫療體系改革,醫療服務質量要求也在逐漸提高。
數字醫療內容伴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使醫療設備、醫療網絡系統以及醫療系統相關服務等更加智能化,所提供的綜合服務更加高效,有助于提高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麥肯錫估計,全球數字醫療市場到2024年預計將達到6000億美元。目前我國遠程醫療公司超1000家,醫院信息系統(HIS)三級醫院基本達到全覆蓋,二級及以下基本達到80%覆蓋,滲透率增長較快。臨床信息系統核心產品仍存在20%-40%的滲透空間。
就代表性個體而言,我國最大的數字醫療服務平臺連接醫院數量逾7800家,平臺執業醫生超過27萬人。
從數據看,醫院接入量依舊不足醫療機構總量的1%,醫師接入量不足全國總量的10%,未來國內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上世紀90年代中期,IBM代理的HIS產品最早進入國內市場。HIS以收費為中心,串聯掛號、核價、收費、配藥、住院登記等就醫環節,整合醫療機構人、財、物等信息,主要作為醫療機構的財務和行政管理系統,目前已基本由國內廠商代替。
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返谑臈l提出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強調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建設醫院信息化,并圍繞醫療服務的各個方面提出改革要求。
2014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發布《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推進智慧醫院、遠程醫療建設。同年,廣東省網絡醫院經過一個多月的試運行,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正式上線啟用,成為全國首家獲得地方衛生計生部門許可的網絡醫院。
2016年,國家進一步提出“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的深度融合”等,打開互聯網醫療新的成長空間。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制定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等文件,產業發展開始有相關法規指導。
2019年數字醫療行業成為政策紅利的市場,國務院政府報告指出,數字醫療行業有利于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
2020年,國家醫療保障局頒發文件《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針對如何更好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回答了醫療機構需要具備的資格和條件、醫療服務項目在給予醫保支付報銷的范疇以及如何進行醫保結算等互聯網+數字醫療產業相關的熱點問題。該文件的頒布,全方位促進了“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的“規范”和“創新”。?
數字醫療產業的發展建立在當前的醫療生態基礎之上,各個部分都帶有之前經歷的痕跡,數字醫療首先要將體系數字化,其次要打通體系各個部分之間的壁壘,再次通過數據實現價值,最后實現服務的優化。
從整體看,目前我國數字醫療產業還處于第一階段,吸引蘋果、BAT等互聯網企業、賽諾菲等醫療健康企業以及其他新興創新企業的加入。
表1:數字醫療體系參與者分類?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互聯網企業布局比較大,從醫院全套運營服務、問診服務、AI診斷服務等應用都會涉及到,企業也會投資外部創業企業,服務的細分方向選擇帶有傳統企業特征,但是共性內容占主導。互聯網企業在數字醫療產業目前還沒有形成比較明確的商業模式,包括谷歌、IBM等公司都在調整方向。
硬件互聯網企業,主要在可穿戴設備方面,技術進步使得全天候健康監測成為可能,2020年全球前五大設備商出貨量達1.85億件,同比增長9.9%,行業的議價能力似乎依附于企業本身,產品功能同質化比較明顯。
傳統的醫療器械企業進行數字化升級,醫療器械行業壁壘集中在高端領域,數字化是一個重要趨勢。手術機器人這類醫療器械能夠提高操作水平,當前國內銷量提升比較困難,由于成本較高,有條件消費的主要在三甲醫院,但是需求更迫切的是基層醫院,目前面臨著經濟效益不平衡等問題。國內如骨科手術機器人已在北京地區試點納入醫保,逐步推開需要時間。
圖1:數字醫療簡化系統圖?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表2:數字醫療三個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醫療體系效率提升很難,國內人口基數較大、患者病情不一、醫療服務環節多等客觀問題,導致醫患雙方在診斷過程中都需要付出極大的精力,通過融入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減少醫生在瑣碎事情上的投入,優化業務流程與資源分配,將更多的時間、人力等資源放在關鍵事情上,提升服務效率。
數字醫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遠程醫療服務以及賦能平臺或智能設備,幫助不同地區的患者盡可能獲得更有效的治療服務,滿足不同類型患者服務需求。成本方面,醫療成本包括藥械成本、醫生服務成本、要素流通成本等,數字醫療系統通過技術提高資源匹配度、藥械研發效率等,促進資源利用更經濟,減少總成本。
在發展過程中,數字醫療盡管存在很多的優勢,但是也面臨眾多挑戰。
首先是數據合理使用問題。醫療數據往往同個人健康信息息息相關,患者數據的所有權歸患者,同時數據資源之間并沒有形成統一的使用合作協議,保障數據安全問題以及法律問題目前依舊沒有非常有效的手段,醫院與其他相關機構只是在收益與風險之間做出有限的選擇。
其次涉及到法規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聯合制定發布《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和規范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主要是對建立在現有的醫療體系之上準入條件、技術要求等進行規范,未來需要在對更廣泛服務內容、醫療服務參與方責任、倫理以及其他相關方面進一步完善。
再次,科技是獨立的,但是應用到人類環境中的時候并不是完全獨立的,社會存在不同人群之間的偏見,資源可得性不能簡單寄托于技術,目前技術的應用依舊會存在信任缺少以及群體偏見問題。
最后,技術突破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目前互聯網診療方面主要集中在慢性病管理、復診等方面,科技的發展并不成線性增長,智能制造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發展相對緩慢,數字醫療的發展必定充滿險阻。
數字醫療高質量發展是由多個局部創新拼接而成的,醫療系統中不同板塊的企業都在通過融合技術進入這個體系中。受制于技術、法律等一些因素,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相關應用僅僅是處在醫療體系的某個或者多個環節之中,還缺乏系統性解決方案,市場商業模式還在探索,數字醫療應用當前面臨著臨床價值不足的問題。此外,數字醫療關系國計民生,涉及生命安全、數據安全等,在發展的過程中遵守法律是重中之重。
數字醫療產業發展初期充滿挑戰,但是疫情時期,數字醫療市場展現出較強的活力,在政策、技術以及資本等要素大力支持下,未來數字醫療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