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作者丨譚麗平
韋若琛最近的一條微博動態,是10月9日點贊的一條微博。原博是一張圖片,博主戴著口罩、稍仰著頭,雙手舉著一顆形似“圓蘿卜”的蔬菜,微微翹著蘭花指,作吹奏狀。文字寫道:“這個叫‘笙菜’。因為戴口罩,所以吹不出曲調。”
頗冷的段子,獲得了6個點贊,其中之一就來自韋若琛。當然,即便韋若琛自己的微博動態,評論數也很少超過兩位數。
如果你看過《脫口秀大會》第一季,一定會對他有印象。在第一期節目中,身著格子衫、戴著黑框眼鏡的韋若琛,配合略顯僵硬的肢體與表情,爆出了“黑客情人節”“憑自己的實力單身”的梗,就此在網絡上爆紅了一陣子,用他的話說,那幾天來找他修電腦的人比過去20年都多。
那是2017年,脫口秀這一原本小眾的行業剛剛開始被看見。年初,由李誕和其他三人聯合創辦的笑果文化,推出了《吐槽大會》,在騰訊視頻平臺播出,截至節目收官,總播放量達到14.5億。同年8月,《脫口秀大會》也被搬上了熒幕,后期總播放量也突破了十億。這讓這些常年在線下面對寥寥觀眾的脫口秀藝人也看到了希望。
如今,《吐槽大會》上線了五季,《脫口秀大會》第四季也剛剛收官,李誕、王建國、呼蘭、龐博、思文、程璐、周奇墨等脫口秀演員成了行業OG(元老),李雪琴、楊笠等話題度較高的選手,獲得了頗高的商業價值,頻繁出現在其他綜藝節目中、接商演、接代言。
當然,也有許多平凡的藝人在行業中沉浮。彼時,年僅20歲的韋若琛還是一名大二的學生,據網友稱,為了全職說脫口秀,他退了學。即便之后,在線上卻很少能聽見他的段子,但依然有人會特地去線下看他的段子。如今,通過他的微博可知,他從笑果文化出來后,追隨脫口秀界“伯樂”史炎,來到了后者創辦的“貓頭鷹脫口秀”,還在堅持著脫口秀事業。
經由《脫口秀大會》中轉,這些年輕人的人生軌道走上了不同的岔路口。
“脫口秀大會創造了一個奇跡,也把中國段子儲備最多的人都耗盡了。”李誕最近在《脫口秀大會》上的段子,實實在在指向了脫口秀行業的人才問題。這個瞬間火爆起來的行業,人才與需求的倒掛,收獲了人才如何培養發展,內容的快速制造對人才的消耗,商業化變現難、上升渠道短等問題,都在演員們的沉浮中慢慢凸顯。
“貴圈可能要大爆發了”。
在《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當新人選手鳥鳥表演完之后,羅永浩在李誕的耳邊念叨了一句。許多觀看過最新一季脫口秀大會的觀眾,也都能感覺到:新人崛起兇猛。
事實也是如此,根據盒飯財經的初步統計,共有87位脫口秀演員曾登上過《脫口秀大會》的舞臺。其中,第四季就占據了56位。拋開不斷“回爐重造”的老人,越來越多的新人正在加入這一角力場。
那些上過脫口秀大會的人獲得了些什么?我們梳理了前三季部分脫口秀演員的發展路徑,研究《脫口秀大會》深受吸引的原因。
其實,并不是這一季的新人多,而是此前,人真的少。
梳理前三季參加脫口秀的人員可以發現,參加節目的大致分為四類,一類是通過《今晚80后脫口秀》結緣的OG(元老),諸如李誕、王建國、張博洋、程璐、思文、梁海源等,大多都曾為《今晚80后脫口秀》供稿、當編劇,笑果文化成立后,順而結伴發展起脫口秀行業。
第二類則是由笑果文化去往高校尋找培養的“新人”。李誕曾在節目中介紹笑果文化的“管培四子”——王勉、吳星辰、昌叔、江梓浩。其實是“六子”,加上第一季在舞臺上短暫出現過的曉靖和momo,他們組成了公司最早簽的一撥人。彼時,六個人在《脫口秀大會》第一季時就進了公司,但當時公司也沒有什么計劃,不知道該給什么崗位,于是,他們就成了“管理培訓生”。
他們的年齡也普遍較小,王勉、吳星辰、江梓浩走上舞臺時,還都是大三、大四的學生。在校讀書時,偶爾在人群中表演脫口秀。CY甚至是小白入行。
婚慶公司老板的重慶人劉佳源、廣東的加馬、“車間女工”趙曉卉、“現掛王”老田,可以說是全國“薅”來的脫口秀業務愛好者。還有網絡紅人李雪琴、搞笑博主老四、已經深藏“功與名”的臧鴻飛,則是跨界而來的演員。
就是這些看似不太專業的脫口秀藝人,搭建起《脫口秀大會》的前三季班子。在冒犯與爆梗中,將脫口秀的舞臺越推越遠。
12.8億、8.6億、14.7億、25.7億,這是《脫口秀大會》四季的播放量。等待這些年輕脫口秀藝人們的,是一場現象級的流量狂歡。
以每一屆的《脫口秀大會》冠軍為例,在第一季《脫口秀大會》獲得冠軍后,龐博頻繁現身《天天向上》、《奇葩說》《親愛的,結婚吧!》《詩意中國》等各大綜藝,還接過豪車企業的邀請,出席2018年名車志十佳車型頒獎禮,并為瑪莎拉蒂新車型LevanteTrofeo特別版頒發十佳車型獎。而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人”,從外企程序員到脫口秀大王,只不到一年時間。
成為第三季“大王”后,王勉也直言“富了”。不僅參加了綜藝節目,搭檔當下流量名氣均較高的明星如鄧超、鹿晗等,還主演過微短劇,客串電視劇,也進行過直播帶貨,還和《吐槽大會》第五季認識的彈殼有了音樂上的合作,發了新歌。
至于第二季的冠軍卡姆,若不是因為吸毒,也勢必會被推到流量的又一個頂端。
除此之外,譬如話題度較高的楊笠,與益達、olay、資生堂、寶格麗以及薇諾娜品牌等合作,參加語言類節目以外的綜藝《讓生活好看》、《做家務的男人》、《僅一日可戀》、《天天向上》等,如今,她還會偶爾出現在直播間笠,時尚和公益活動上。李雪琴更不必說,與王建國的CP可以說是全網皆知。
又如擁有高學歷背景、被網友稱“可以永遠相信”的脫口秀演員呼蘭,在受邀做客某券商的直播間聊理財時,吸引到近40萬人觀看。有消息稱,呼蘭一小時出場費在300萬至500萬元之間。盡管隨后被辟謠,但也由此也可以窺見脫口秀演員當下收入的高度。
流量雨的降落是公平的,只要段子夠炸,就一定會有人被吸引。韋若琛只在第一季的節目中露臉過兩次,但僅憑“黑客情人節”就收獲了二十多萬的粉絲,如今,其微博下方還能看到不少人“考古”后前來膜拜的留言。
類似的,只在節目中短暫出現過的內蒙小伙那日蘇、擅長現掛的老田、“顏值擔當”王俊霖、“拆二代”小塊等,他們的視頻片段依舊會不時被粉絲搬運至各種社交網絡,也有粉絲直接追到了其線下劇場。
《脫口秀大會》的出圈,以及行業的大爆發,為這些前人帶來了豐厚的流量。
如今,即便是新人,也能通過節目迅速成名。
在第四季中,被老天爺追著喂飯的徐志勝,感慨大城市年輕人租房不易的邱瑞,作為北大研究生卻又社恐的鳥鳥,以及自嘲“行業沒了”被迫全職講脫口秀的前英語老師童漠男等,都是今年的新人,卻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度,目前徐志勝的微博粉絲有26.1萬,鳥鳥有11.4萬,已經比一些“前輩”高出許多。
但從前輩的經歷來看,除非成為絕對頭部,否則留下的只有段子,沒有人。
讓《脫口秀大會》真正出圈的,其實是第三季。
彼時,卡姆吸毒、池子出走、疫情打擊,笑果文化屢屢遭遇負面新聞。為此,笑果文化打破了絕大多數使用笑果藝人的情況,不僅放開了新人的啟用范圍,還請來了譬如李雪琴、老劉、老四等跨界新人。
事實證明,羅永浩和李雪琴這兩位主播,真的讓脫口秀走紅了。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登上微博熱搜的72個話題中,李雪琴貢獻了7個,老羅貢獻了2個,熱度也都在靠前的位置。
除此之外,楊笠也貢獻了8個,大多與其擅長的女性話題相關,比如“楊笠黑寡婦的技能是壽命長”“楊笠身材平是對男人的不屑一顧”“楊笠這個女的有點東西”“楊笠吐槽直男盲目自信”等。
拋去“誰誰淘汰”“脫口秀大會”,以及明星相關的話題,與段子相關的并不算多。
到了第四季,楊笠個人則貢獻了18個段子,比其他藝人都要多,CP徐志勝和何廣智則各自貢獻了9條熱搜。值得一提的是,節目最后,孟川放出的有關徐志勝和何廣智的CP文也貢獻了一條熱搜,真實演繹了什么叫“徐志勝養活了一整季素材庫”。
對于脫口秀行業而言,可以被編排的人設大把,但內容永遠重要。
呼蘭曾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提及他產出稿件的過程。《吐槽大會5》中呼蘭吐槽羅翔的片段不超過2分鐘,但在兩周之內,呼蘭看完了羅翔的整部刑法著作,還抽空翻閱了《民法學》。他曾調侃地截圖了讀書軟件排名前三的書:《刑法學講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羅翔說刑法》。“你必須看,否則你就不專業,你只能玩一些文字上的東西。”
除了要投入真情實感,還要大量資料輸入,各個視頻網站、新聞報道、冷門知識都要涉獵到。“時時刻刻都在瓶頸,感覺每一期都寫不出來。”
即便內容產出,也需要在線下進行不斷練習。
王勉和搭檔CY在第二季《脫口秀大會》的第六期節目中登場,那期的主題是“愛一個人好難”,王勉和CY用音樂脫口秀的形式展現了一個暗戀故事,最終獲得了當期爆梗王。
這段8分鐘左右的表演,王勉和CY在各種線下開放麥練習了將近20遍,每一遍都不一樣,練到最后,王勉甚至不想表演了。
開放麥是脫口秀表演者們磨練技藝的場所。寫稿,開放麥練段子,這是一個脫口秀演員的標準成長過程,每一個成功的段子背后,都是開放麥一遍又一遍地表演和錘煉,一個脫口秀演員攢1年,可能才有10-15分鐘的精華段子。
而在當頭部脫口秀演員進行大量的商業活動時,一個顯著的問題正在顯現,邁入娛樂圈的脫口秀演員,如何能持續創作來源于生活、引發共鳴的段子?
第四季節目中,王勉曾宣布退賽。彼時,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沒當‘大王’之前,我的生活非常簡單,在家養狗、養貓、養魚,每天自己做做飯,和朋友出去玩玩。當我創作的時候,這種生活上的氣息會給我提供很多素材去挖掘。但是今年不一樣了。當我坐在家里準備落筆時,發現自己斷檔了,想說的話都是比較個人的感受,至于大家情緒是什么樣的、大家在想些什么就挖不出來了。這可能是沒有辦法的事。”
曾有人統計,一季《脫口秀大會》或《吐槽大會》,錄制周期三個月,至少10個主題,相當于7-10天就要推出五分鐘全新且高質量的段子。在觀眾看來,只是上去“吐槽”日常生活而已;但對于脫口秀演員而言,這幾乎是“瀕臨極限”的創作節奏。
這或許也是第三季、第四季節目不斷引進新人的一個原因。更是接下來,頭部脫口秀演員和笑果需要面對的問題。
回歸到根本問題,還是脫口秀行業人才的缺乏。
這些脫口秀藝人走上流量巔峰的背后,有一個共同的身影,笑果文化。
2012年,一檔名為《今晚80后脫口秀》的節目在東方衛視播出,李誕、王建國等一眾演員和總導演葉烽從中走出,這群人打造了笑果文化,并通過《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兩檔現象級綜藝將脫口秀推向大眾。
笑果文化已然成了脫口秀行業的名片。截至目前,笑果文化已獲得8次融資,有兩輪在億元及以上。而聚焦線下的單立人喜劇,自2018年拿過一輪千萬元級的A輪融資后,也就沒有新的融資消息。
笑果文化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成功,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方面,是以李誕、池子、王建國等為主的核心藝人,不斷輸出優質內容,借此形成了巨大的流量效應。另一方面,則是CEO賀曉曦、董事長葉烽擁有多年廣電行業的從業經驗,能夠為藝人們的創作尋找合適的“變現”機會。
也就是,培訓—上節目—參加綜藝、接商演,笑果文化所選擇的這一條快速教育市場的“造星”模式。由于沒有土壤深耕,藝人就要依靠綜藝、商業活動,提升知名度。擁有名氣和影響力之后,才能帶熱場子,線下的收入也能走高。
如今,作為外界口中的“中國脫口秀領路人”,李誕已經很少親自下場講脫口秀。李誕在接受《人物》采訪時打過一個比方:自己講是刀,主持是鞘,刀和鞘誰更厲害?古龍小說中寫,最好的鞘足夠牛逼,就不需要套刀了。只要看到鞘,就知道這個人惹不起嘛。所以要從“刀”轉變為“鞘”。
李誕和笑果的野心,是做最好的鞘,孵化更多的“李誕”。
目前《脫口秀大會》上的脫口秀演員,都與笑果文化有著深度捆綁。
李誕、王建國、程璐、思文等,這類“老將”,主要構成了笑果文化公司的股東以及公司領導,楊笠、梁海源、張博洋等也都簽約于笑果文化,王勉、何廣智等則由笑果文化培訓而出。不難發現,節目的前兩季選手,也幾乎都是出自笑果。
即便后來周奇墨、楊蒙恩、徐志勝這類出自于北京單立人喜劇的藝人,也是和笑果文化簽訂演出分約,通過節目比賽打出知名度,開啟線下專場巡演,最后與笑果分成。
本土脫口秀行業一直缺少演員。一份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高水準的脫口秀藝人不足100人,能登臺亮相穩定表現的不足50人。
演員不足也導致劇本創作供不應求。笑果文化編劇團隊才幾十人,卻要為多檔節目的主持人、嘉賓供稿。
為了竭盡可能將這些IP綁定,笑果文化還推行了員工持股制度。李誕作為頂級流量擁有4.5774%的股份,王思文、程璐、張博洋、梁海源則通過分別持有笑果旗下笑樂(上海)文化傳媒中心(有限合伙)1%左右的股份。
而通過上文梳理的脫口秀藝人去向發現,即便是那些鮮少在《脫口秀大會》上露臉的藝人,也大都是笑果的編劇,為笑果出品的《周六夜現場》《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冒犯家族》等服務。
即便許多首次在舞臺上沒有發揮好的藝人,也能通過在線下反復鍛煉,重返舞臺,檢驗成果的同時,帶來更高的熱度與流量。張博洋就是在第一季沒有特別出彩,但在第二季多次爆出熱梗,由此積攢了一波熱度。
綜藝節目雖是笑果文化的支柱業務,但也只是公司產業鏈條上的一環。通過《脫口秀大會》和《吐槽大會》兩檔節目穩定地輸出喜劇內容和打造演員,進一步推出線下演出等活動。“線下供給線上,線上反哺線下”,笑果文化試圖構建一個的脫口秀生態閉環。
據悉,笑果的業務目前分為四部分——綜藝內容出品、線下文化體驗、明星藝人經紀、整合營銷服務。通過線下穩固文化基礎、孵化新人,再通過線上露出擴大藝人知名度并提高脫口秀文化的影響力,四塊業務統合組成一個人才的上升通道。
選擇自己培育粉絲和培養演員都是費錢的事情,但這既是中國脫口秀現狀的必要之舉,也是無奈之舉。
脫口秀在中國的興起時間并不長,2010年,一個中國人受邀在美國白宮晚宴表演脫口秀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演員黃西就此成為不少年輕人脫口秀的啟蒙。這也意味著,中國最有經驗的脫口秀演員的經驗也不超過10年。
對比脫口秀行業相對成熟的美國,其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晉升體系,美國很多脫口秀演員沉淀了三四十年的經驗。表演培訓的工作主要由專業學校完成,演員也不一定非要上節目才有出路。并且美國的脫口秀俱樂部非常多,僅紐約就有超過100家。
李誕認為“未來人人都可以做5分鐘的脫口秀演員”,但這5分鐘,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勝任。
參考資料:
《脫口秀培訓,不是生意》
《脫口秀演員火了紅了,卻沒時間炸場了》新京報
《李誕不靠李誕》字母榜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