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好看商業,作者|周一圍,編輯|安心
當微信支付、支付寶逐漸“拆墻”,走向互聯互通的時候,支付市場卻暗潮洶涌,上演新的爭奪戰。
10月4日,華為向支付市場扔出一顆炸彈:華為2021年開發者大會舉行在即,用戶可通過華為錢包中的“華為支付”綁定銀行卡購買門票。
這意味著,華為在今年拿下支付牌照后,為“華為支付”解鎖了一個應用場景。
到了10月中旬,快手支付業務取得新進展:他們申請注冊的“老鐵支付”商標狀態變更為“已注冊”,其國際分類包括社會服務、廣告銷售、教育娛樂、網站服務;不過,涉及金融物管、通訊服務、科學儀器三類的“老鐵支付”商標狀態為“駁回復審中”。
此前的9月底、10月初,微信支付、支付寶則先后發文稱,正與中國銀聯展開合作,實現與銀聯云閃付App的互認互掃,助力支付市場的開放、共享。
微信和支付寶已經在國內移動支付市場已經占據絕對領先地位。
早在2016年Q4,易觀和艾瑞的數據都顯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財付通)合計市場份額就首次超過90%。
支付寶、財付通市場份額變化趨勢,圖片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2016年至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一直保持兩家獨大的局面,合計份額穩居90%以上。
但按照監管在支付清算領域的要求,支付工具間的互聯互通、互聯網巨頭在其生態的支付環節開放是大勢所趨。
在支付寶、微信支付走向開放之際,其它互聯網/科技巨頭卻在支付領域悄然加碼,動作密集。2020年底至今,拼多多、抖音、快手、華為都在拿牌照,推支付。
截至目前,在國內移動支付領域,從BAT到TMD,從智能終端領域的“華米OV”到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B站,再到OTA巨頭攜程,幾乎有頭有臉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都在布局支付業務。
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兩大巨頭近乎完成全覆蓋的格局下,后來者們還有多大機會?他們能給支付市場帶來什么變化?
在國內,要合規、合法地開展支付業務,首先要有牌照,也就是“支付業務許可證”,它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非金融行業從業資格證書。
從2011年起,央行陸續發放了271張支付牌照;但2016年至今,支付牌照一直處于停發狀態。
對于2016年及之后才開始布局支付業務的互聯網公司來說,要獲得支付牌照,只有一種方式——收購。
2016年至今,小米、美團、滴滴、字節跳動、快手、華為均通過收購完成了支付牌照的布局。需要說明的是,拼多多并沒有直接收購付費通,而是由上海易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易翼科技”)控股付費通,目前拼多多聯合創始人、現任CEO陳磊是易翼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在短視頻領域,除了拿到支付牌照的抖音、快手,目前尚沒有公開信息證明B站已經獲得支付牌照。
但多種跡象表明“B站支付”也快要來了。今年1月,工信部政務服務平臺的信息顯示,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幻電科技”)提交的ICP備案網站域名“bilibilipay.cn”和“bilibilipay.com”已獲審核通過。
幻電科技是B站的關聯公司,獲準通過的兩個域名被外界視為“B站支付”。而B 站也曾在其官網和多家招聘網站發布支付業務相關的招聘信息。
OPPO和vivo也在積極布局支付和相關金融業務。2019年,OPPO和vivo分別聯合銀聯發布了移動支付產品銀聯手機閃付——OPPO Pay和vivo Pay。“OV”還在2020年合力拿下了小貸牌照。
在華為收購訊聯智付的支付牌照后,有傳言稱OPPO、vivo也在與牌照方洽談合作,但這未得到官方證實。
對于2020年及之后才布局支付及金融業務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來說,他們大都希望通過四兩撥千斤的打法贏得更多空間。
冠名央視春晚被他們視為撬動支付的重要支點,畢竟BAT已經證明了這套打法的價值。
2015年,微信斥資5303萬元,拿下央視羊年春晚的獨家合作,同時,微信還在除夕夜發放5億元微信現金紅包,用戶可在微信的“發現—搖一搖”入口搶紅包。
除夕全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10.1億次;除夕到初五期間,微信紅包的收發總量高達32.7億次。到2015年5月,微信支付的用戶數擴展到3億,在微信月活用戶中占比54.6%。
2015年正值微信支付與支付寶角逐移動支付的關鍵時期,微信借助羊年春晚實現對支付寶的逆襲,馬云稱之為“偷襲珍珠港”。
支付領域的后來者拼多多、字節跳動、快手都看到了央視春晚的價值。
2020年,快手成為央視鼠年春晚獨家互動合作伙伴,在除夕當晚發放10億元現金紅包。
2020年9月,拼多多競標成功,成為2021年央視春晚獨家互動合作伙伴。但到了2021年1月,拼多多因故退出,抖音迅速補位,豪擲12億元為全國人民發紅包。
從公開的數據看,在央視春晚這塊10億流量高地上,快手、抖音都嘗到了甜頭。
2020春晚期間,全球觀眾參與紅包互動累計次數達639億;2021年春晚,抖音紅包的總互動次數為703億。
抖音贊助春晚的收獲有多大,拼多多的損失可能就有多大。
2020年12月31日,錯失央視春晚的拼多多贊助了湖南衛視跨年晚會,期間將送出100億份紅包,紅包金額最高達2021元。
被稱為“贊助狂魔”的拼多多,2021年繼續將大筆預算投放在電視臺的綜藝節目、體育賽事上。
今年7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宣布拼多多成為“頂級賽事專項戰略合作伙伴——獨家電商合作平臺”,雙方將聯合開展賽事營銷和直播合作。
拼多多在去年底就上線了多多錢包。為了推廣多多錢包,拼多多還打起了用戶退款的主意。
多多錢包推出后,拼多多逐步將商家補償金、平臺活動相關款項、訂單退款異常/失敗,運費險理賠等都轉入到用戶的多多錢包。用戶必須實名開通多多錢包并綁定個人銀行卡后方可提現。
不過拼多多的做法也引發了用戶反彈。“多多錢包綁銀行卡安全嗎?”“未經個人同意,為什么轉入多多錢包?”,諸如此類的吐槽在網絡上并不少見。
除了拼多多,美團、抖音都在努力推廣自家的支付產品。
目前在美團外賣的支付界面,排在首位的支付方式就是美團支付,其次是微信支付,支付寶和Apple Pay排在第三、第四。去年7月,美團還因被網友指摘取消支付寶而鬧的沸沸揚揚。
如果在抖音下單,抖音支付是排名第二位的支付方式,位于微信支付之前。
央行的數據顯示,僅2020年,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的網絡支付業務達8272.97億筆,涉及金額294.5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90%、17.88%,支付用戶超過10億。
但近年來,央行針對網絡支付業務,尤其是行業亂象,不斷推進嚴厲整頓。互聯網/科技巨頭拿下支付牌照成為合規合法開展網絡交易的必選項。
2016年起,國內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行動啟動,其中包括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專項整治。
2017年11月,央行又發布了217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稱,要加強無證機構整治,加大處罰力度,堅決切斷無證機構的支付業務渠道;同時還要從嚴懲處違規為無證機構提供支付服務的市場主體。217號文還要求,在2018年6月底前要完成處罰和總結。
217號文出臺,“二清”機構迎來史上最嚴整頓。所謂“二清機構”,是未獲得支付牌照,在持牌收單機構的支持下實際從事非法支付業務的機構,這些機構可以是經過工商登記的普通商戶,也可以是線上平臺型機構。
按照央行的定義,電商平臺的網絡支付業務就是一種“二清”模式——客戶資金先劃轉至網絡平臺賬戶,再由網絡平臺結算給該平臺的二級商戶。
另外,為用戶開立具有充值、消費和提現等支付功能的類支付賬戶的電子錢包也是無證經營支付業務,同樣在整治范圍內。
前幾年,美團、京東、有贊、蘑菇街、拼多多等多家平臺都曾被“二清”問題困擾。
2016年2月,有律師實名舉報美團支付無證經營。當年6月,央行約談并叫停美團支付,美團錢包的充值功能下線整改。
2017年3月,蘑菇街、二維火、有贊等因“二清”問題被央行先后約談調研和窗口指導。
2018-2019年,拼多多數次被舉報涉嫌“二次清算”及無證經營支付業務。
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拿下支付牌照,成為他們通過電商變現的必要一環;也只有獲得支付牌照,才可能避免“二清”帶來的合規風險。
此外,互聯網巨頭做支付,還有這樣幾方面的考慮:首先是安全,用支付形成業務閉環,自己掌控用戶交易、支付信息,避免被第三方支付公司獲取,同時擺脫對微信、支付寶的依賴;其次是節省渠道費用;另外就是可以在支付基礎上拓展其它金融業務。
對于將“商場即戰場”奉為圭臬的互聯網公司來說,用戶信息就是核心資產,保持獨立和競爭優勢是生存信條。所以,互聯網巨頭出于這些考量做支付無可厚非。
隨著各平臺交易體量的增長,如果沒有支付牌照,他們其向支付渠道支付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按照艾瑞的測算,2020年,美團場景內交易規模若按預估數8700億元計,假設這些交易全部通過美團支付,可節約的支付手續費率為0.38%。
通過快手的財報同樣一窺支付手續費有多高。2021年上半年,快手營收362億元,同比增長42.8%;同期,快手的支付渠道手續費約達6.8億元,去年同期為4.3億元,同比增幅58%。
圖片來源:快手財報
快手電商的GMV越來越多地來自快手小店,截至今年Q2,占比已經達到90.7%。這意味著,隨著快手電商GMV快速增長,其向支付渠道支付的手續費也快速增加,今年上半年的渠道費增速已經超過了營收增速。
目前,快手小店的商品支付方式主要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花唄支付、花唄分期,快手“老鐵支付”尚未上線。
拿下支付牌照,不僅可以讓快手節省一大筆渠道費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徹底告別“無證駕駛”,避免“二清”帶來的合規風險。
互聯網巨頭拿下支付牌照,在此基礎上開展金融業務,看起來是順理成章的事。
以美團為例,2020年5月,美團推出“美團月付”。按照官方介紹,年滿18周歲、完成實名認證的美團活躍用戶都可以在美團app申請開通。開通后,用戶在美團系的app消費時,都可以用美團月付授予的信用額度進行支付,最長免息期38天。
從2015年起,美團便開始布局金融領域的牌照,截至2018年IPO時,美團已經手握支付牌照、小貸牌照、民營銀行牌照、以及保險牌照。
據公開報道,字節跳動從2018年起也不斷通過買買買布局金融牌照,目前已經拿下支付、網絡小貸、保險經紀、證券投顧在內四張金融牌照。
不過,目前“美團月付”已經悄然下線。打開美團外賣app,目前主要提供美團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和Apple Pay。
監管部門已經多次強調第三方支付機構要回歸支付業務本源,斷開支付產品與其它產品的不當連接。這使得互聯網巨頭從支付業務向信貸業務變現迎來更大的監管壓力。
不過,在支付業務上,華為與大力靠電商變現的互聯網公司有所不同。
幾年前,時任華為云服務部總裁蘇杰多次對外強調華為不會進軍支付。結果今年3月,他慘遭“打臉”——華為收購訊聯智付,拿下支付牌照。
華為對外解釋稱,“華為希望通過此次收購,給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數字生活服務,為消費者打造更安全、更便捷的全場景智慧體驗。”
的確,華為支付是華為全場景智慧服務生態中的一環。從現階段來看,獲得支付牌照,首先可以滿足華為自身場景中的支付需求,同時規避“二清”風險。
伴隨反壟斷和新玩家的入局,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勢必面臨一定程度的分流,支付市場的集中度將出現下降。不過,兩家頭部機構已經在C端用戶中形成高度的用戶粘性,短期內難以被顯著分食。
不過,對于所有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玩家來說,值得關注的還有數字人民幣的發展。
數字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目前,其設計和用途主要是滿足國內零售支付需求。
央行發布的《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132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余個、對公錢包351萬余個,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余筆、金額約345億元。
數字人民幣將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帶來什么影響?
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高管曾對全天候科技表示,數字人民幣對第三方支付最大的利空是“賬戶價值”。
他認為,隨著數字人民幣賬戶的發展,央行或占據個人資金賬戶的主導權,進而削弱第三方支付錢包的賬戶價值,他們利用支付流量變現的金融業務也將受到顯著的影響。
數字人民幣未來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移動支付市場的格局,仍有待觀察。
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當ToC支付市場迎來變局,加強面向商戶端的服務成為必然趨勢。
艾瑞的報告顯示,當個人支付服務進入成熟期,信貸、理財等變現業務合規要求提高,第三方支付機構將發力ToB端支付服務。
圖片來源:艾瑞
艾瑞預計,產業支付的交易規模將在第三方綜合支付中占比進一步提升,或從2020年的37.5%提升到2025年的42.4%。
在匯付天下董事長、CEO周曄看來,目前“中國ToC的支付水平毫無疑問是世界級的,但中國ToB的支付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10年的差距”。
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向ToB轉型仍有很大機會,畢竟商戶數字化是大勢所趨。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