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一刻商業,作者 | 安迪,編輯 |?于沐
從去年起,被網友戲稱為“賭城”的安徽合肥,以“最牛風投城市”標簽刷爆朋友圈——當地政府憑借“押寶”京東方、“投注”長鑫存儲、“接盤”蔚來汽車等一系列“神操作”,不僅以“合肥速度”敲開了“萬億”之門,還培育出多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回溯至十年前,合肥作為省會城市,其經濟、首位度、輻射力并不出眾,可今昔非同往日,“中國家電之都”“芯屏汽合”“新能源底特律”等一系列標簽,讓合肥迎來了高光時刻,甚至被外界譽為政府培育產業的“合肥模式”。
“搶抓自貿試驗區機遇,我們將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2020年9月24日,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儀式上,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朱勝利介紹,合肥將積極發展高端制造、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產業,努力把合肥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引領區。
“搶”,是合肥近年來最亮的關鍵詞。合肥總是能迎難而上,搶抓機遇決戰經濟發展主戰場,向目標發起強勢沖刺。
除了合肥,其他地方政府投資項目也勢頭兇猛。
“內地某個地級市,都能管理著百億基金,是這兩年才發生的事,現在政府出資不到100億都不好拿出來說。”清源投資董事長劉建云曾向證券時報表示。
母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結果也在指向這一現象。
2021年,中國母基金行業出現以地級市和省會城市為主力的大爆發。據母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新發起成立的母基金共42家,市場化母基金8家,政府引導基金34家,政府引導基金實際新募集金額3100.5億。?
江蘇則在設立母基金數量和規模上處于領先地位,且江蘇的引導基金已經“下沉”到縣域,如100億溧陽市政府投資基金、10億江陰市政府投資基金均在今年上半年成立。除江蘇外,廣東、浙江、山東均表現突出,轄下多個地區設立百億母基金,浙江杭州更是設立千億創新引領母基金。
母基金也在向區縣不斷“下沉”,如杭州蕭山區100億政府產業基金、100億元溧陽市政府投資基金、50億元青島院士港產業投資母基金、50億元江陰市政府投資基金、10億元桐廬產業發展母基金、30億平度產業創新發展母基金在上半年相繼官宣設立。
預計到2022年,區縣級政府的引導基金將會成為中國母基金行業的重要力量。
如今,地方政府在搶項目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甚至比VC還猛,不僅僅是為了錢那么簡單,更多的,是為了孵化創新型產業集群,促進產業經濟蓬勃發展,快速推動資源配置大幅升級,帶動當地就業和人才落戶。
有了這些?“組合拳”,城市整體發展才會“節節攀升”。?
如今的地方政府搶起項目來,絲毫不亞于投資機構。
“您好,相關優惠政策等材料已發您參考,貴公司戰略定位與我們非常契合,希望能達成合作。”據四川在線報道,在四川省某縣的商務經濟合作部門,只要工作人員拿出手機點擊“加入會議”,便可一鍵入會,與有關部門負責人及項目公司實時溝通,就項目前期工作進行交流,推動項目順利開展、盡快落地、早日投產。
中國大陸共有2843個縣級區劃,其中包括1301個縣,117個自治縣;另有977個市轄區、394個縣級市等。其中很多縣城都在伺機而動,積極出手、招攬企業前來落戶。
僅在今年9-10月,無錫、青島、南寧等地政府就已蠢蠢欲動,紛紛推出招商“法寶”。
無錫天使投資引導基金首次出臺管理辦法,且給予整體最高40%的虧損容忍度,超出部分先由天使基金風險準備金彌補,不足部分以原天使管理人的收益獎勵為限進行彌補。
而青島市城陽區近期出臺了促進創投風投發展的若干政策,并對實繳資金達到100億元以上的特大型創投風投機構給予一次性5000萬元獎勵。
據青島日報報道,10月13日,青島市18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西海岸新區舉行。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總投資81.7億元的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青島生產基地正式宣布開工建設。
?據悉,這次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涵蓋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商貿物流和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總投資額達到了1523.8億元。
廣西南寧市人民政府也在不斷發力,不僅設立了總規模為5億元人民幣南寧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近期還公開征集第五批合作機構。據廣西新聞網報道,2021南寧投資貿易洽談會暨重大項目簽約活動上,南寧市簽約項目19個,總投資額216.85億元,涵蓋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
對于地方政府搶項目的情況,凱旋創投管理合伙人陶冶曾向投資界坦言:“在創投圈只要做的時間足夠長,大家都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就是政府在創投這個行業的參與度越來越深。如果說以前只是旁觀的話,現在已至少是創投圈一個重要的力量。”
地方政府投資高歌猛進,不僅投項目,還要追趕時代風口,在本地建立產業鏈條。?
山東省另一座城市臨沂,以亮眼成績單證明了其在直播帶貨行業的“領頭羊”地位。這個1100萬人口的城市,每天的快遞發單量達到150萬件以上,甚至超過了杭州和廣州,堪稱“直播電商之都”。
從“三線城市”到“直播電商之都”,臨沂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河東區人民政府官網公示顯示,9月20日,遙望科技臨沂電商直播產業基地簽約儀式舉行,遙望科技和臨沂河東區區政府將共同打造全國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線下綜合體,架起線上直播與線下營銷的橋梁。
另一座引人注目的城市是江蘇常州,在《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1》名單中,常州有3家企業上榜,分別是中航鋰電、蜂巢能源、星星充電,皆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常州在新能源產業投資的道路上,似乎正盯著合肥奮力追趕。
各地招商競賽愈發激烈,地方政府紛紛摩拳擦掌,搖身變成“投資人”。為吸引企業落地,地方政府通過地方融資平臺、產業引導基金等方式入股企業,從而“以基金撬動資本,以資本引入產業”。
在一線城市資源外溢,產業內卷逐漸加深的當下,以投資驅動的第二梯隊競爭也正式拉開帷幕,蘇州、青島、廈門、成都等地皆有望成為“下一個合肥”。
此外,無錫、寧波、杭州、重慶、長沙、海南,均依托于自身的產業優勢,正努力通過風投和創投進一步提升經濟活力,也均有條件成為下一個“風投之城”。
2020年,合肥GDP超萬億,成為過去20年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城市GDP排名從2000年的80多位升至第20位。這一年,合肥常住人口首次超過鄰省省會南京。
《2021年理想城市發展報告》表明,截止到2021年8月末,在全國35個重點城市中,合肥以12家科創板企業的數量躋身榜單前五名,也成為中部地區科創板上市公司最多城市,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
毫無疑問,合肥的飛速發展,離不開精準的招商投資“神話”。
2008年9月,地方財政收入僅160億元的合肥,承諾提供90億元資金,并給予土地價格、能源供應、貸款貼息等政策優惠,與京東方共同投資175億元,建設國內首條第六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彼時連財力雄厚的深圳都舉棋不定,合肥卻為了籌措資金不惜被迫停建地鐵,這一決定招致了一些質疑聲。
但令人意外的是,當年巨虧十幾億元的京東方,憑借在合肥落地的第六代LCD液晶面板線一戰成名,合肥也在面板產業鏈上形成了如今的千億產值。而且引入京東方后,還打通了涵蓋長虹、海爾、榮事達等品牌在內的上下游家電產業鏈環節。
此外,對于大熱的芯片行業,合肥政府在2016年就有布局,聯合兆易創新,投資數百億成立了專攻高難度DRAM存儲芯片的合肥長鑫。且合肥長鑫突破“卡脖子”技術,在2019年宣布8Gb顆粒的國產DDR4內存量產。?
此時“芯屏汽合”中的前兩字已經書寫出來,而真正讓合肥成為網紅城市的動作,是投資蔚來,進而打造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2020年元旦,蔚來開始與合肥政府進入深入接觸階段。在此之前,蔚來瀕臨破產邊緣,焦頭爛額的李斌四處尋找融資,已經談了18個城市都沒能落地,合肥是蔚來洽談的第19個城市。4個月后,投資方案終于落地,蔚來中國獲投資70億元人民幣。?
至此蔚來走出“ICU”。完成融資第二天開始,蔚來股價就一路上漲,汽車銷量也不斷創下新高。此后,蔚來與合肥繼續合作,2021年4月,由蔚來與合肥市政府共同規劃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預計總年產值達5000億元人民幣。
蔚來合肥工廠,圖/蔚來官方公眾號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繼蔚來中國落戶之后,風投之城合肥張開懷抱,再次迎來了一家重量級車企——大眾汽車集團。繼AutoX和滴滴等出行服務商先后推出無人駕駛打車業務后,大眾汽車集團是在中國首個啟動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測試運營的國際汽車制造企業,而合肥試點是其在中國落地的首個項目。
“我非常欽佩合肥市政府在新興技術、新興經濟、新興行業等領域的遠見和開放,這極大鼓勵了行業和企業的突破式發展。”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蘇偉銘說道。
就這樣,合肥一直書寫著投資傳奇。去年6月,合肥梳理出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量子產業等12條重點產業鏈,由合肥市的領導們擔任產業鏈鏈長,推動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
誰也不知道下一個京東方、下一個蔚來在哪個領域,是哪個企業。據燃次元報道,一位證券行業人士表示:“每個行業都有周期。企業崛起都有運氣原因,千軍萬馬賽馬,現在是新能源,下個風口是哪就不知道了,現在各地政府都在扶持科創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但是要成為寧德時代、蔚來、比亞迪這個級別,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畢竟,合肥每一次的冒險“下注”都不是撞大運的,而是建立在對產業規律的深度理解之上。
如今地方政府投資力量突起,而能否成為“下一個合肥”,需要眼光和運氣,更需要耐心和努力。
手握一把爛牌,卻打出了王炸。合肥的成功,無法簡單地歸結于運氣。
如今,在京東方項目的帶動下,合肥新型顯示產業基地已集聚企業100余家,集成電路企業由2013年的12家增長到2020年的283家。合肥已成為國內少數幾個擁有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全產業鏈的城市。
從京東方到蔚來,不得不佩服合肥政府的超前眼光和投資邏輯。當下,合肥的投資,不僅為合肥帶來了經濟效益,還帶來了更有價值的“隱形資源”,即各大產業基地落戶后將帶來的技術和人才。
據鳳凰網汽車報道,京東方每年為合肥吸引上下游產業新增投資約300-400億元,為合肥年新增800-1000億元產值,吸納當地就業超過5萬人。
人口流入,是衡量地方經濟的關鍵指標。
根據合肥日報報道,2009年,合肥全市常駐人口僅有501萬人,GDP總量為2100億元。到了2020年,合肥市人口達到了1035.9萬人。
人口飛速增長的背后,是合肥市的求賢若渴。近年來,合肥累計投入就業創業資金50億元,每年吸引近10萬名高校畢業生來合肥就業,累計引入國內外頂尖產業高層次人才約2000人。
毫無疑問,合肥這套打法,成功吸引無數年輕人才留在這座城市。
隨著經濟發展,城市人口總量與日俱增,合肥都市圈也從內核裂變轉為外圍城市圈擴張,城市版圖、骨架不斷拉伸。其他城市也紛紛效仿合肥的發展路子,加速產業升級,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構建人才“強磁場”,推動城市綜合發展。
在政府的投資布局下,無錫基本形成了以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為主的地標性產業集群,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產業在國際國內也占有一席之地。
近期,無錫推出了《關于促進港澳青年人才來錫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等具有更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內外各類產業發展領軍人才,為城市帶來更多資源。
而在“直播電商之都”臨沂,各類直播培訓場場爆滿,直播小鎮、直播孵化基地隨處可見。
目前,臨沂的電商從業人員已超35萬,這意味著,每29個臨沂人中就有一名從事電商行業。這也證明,臨沂市政府已經通過產業投資成功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人員就業。
可見,地方政府搶項目,不僅僅為了錢,也是為了人才、技術、產業鏈等資源,這更是在為城市的長足發展考量。
現今,精準的項目投資,也成為地方政府“彎道超車”的城市增長引擎,今后與VC們“搶”項目,或許也將越來越激烈。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