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點劇讀,作者 | 糖炒山楂
甜寵不退潮,是這兩年初秋市場的常態(tài),在暑期檔余音和獻禮劇潮流的夾擊下,甜寵劇黑馬慰藉了許多觀眾。而今年,古早甜寵劇顯然是市場關鍵詞。
“又土又上頭”、“霸總文學”,《只是結婚的關系》再度放大了市場對“古早甜寵劇”的討論;熱播劇中被冠以此稱號的,還有龔俊主演的《而你剛好發(fā)光》和《當愛情遇上科學家》。而月初收官的《程序員那么可愛》頗有“集大成者”的感覺;稍早前的《我的砍價女王》《舍我其誰》,亦是古早味濃郁。
從中小體量網劇到衛(wèi)視上星劇、IP改編劇,從林更新、吳奇隆等知名演員,龔俊等當紅頂流,到王子奇等新生代演員,都在預示著:一場甜寵市場的“古早風暴”正在全面侵襲。而有人覺得土味上頭、有人“尷尬到摳出別墅”,市場也在陷入一種極端割裂的反饋中。
不過透過具像化的聲音,我們或許更應該看到:曾經甜寵劇奠定的口碑高地,正在淪為新的洼地。《程序員》豆瓣2.9分,《砍價》豆瓣3.1分,《科學家》豆瓣4.3分……尚未開分的兩部熱播劇,雖然有上頭之聲、粉絲濾鏡,但口碑走向同樣不允許樂觀。而缺少了口碑加持的甜寵劇市場,自然也就無緣“黑馬之歡”了。
契約結婚、先婚后愛、女扮男裝、帶球跑、追妻火葬場,一面是狗血撒得火熱,古早設定扎堆;一面是市場遇冷、與黑馬突圍無緣,這個初秋有點冷,這種冰火兩重天,也恰恰將以往被進階、口碑高地、黑馬等關鍵詞包裹的甜寵劇,鮮少被人所關注的B面展露了出來。
雖然不像懸疑劇那般頻頻鑄就口碑神話,但甜寵劇也始終占據(jù)著口碑高地。骨朵數(shù)據(jù)7月發(fā)布的甜寵劇報告顯示,2017年-2021年7月市場所催生的豆瓣評分8分及以上甜寵劇有12部,7.5分及以上的甜寵劇超過20部,在類型劇的成績單中,已然足夠亮眼。
誰曾想,在市場已然習慣了甜寵劇的進階時,這股悄然而起的“復古風”,卻在重新攪動著市場生態(tài):仿佛一夜間又將甜寵劇拉回到了那個口碑與流量倒置的畸形內容生態(tài)里,而這一次的支點是古早味。
揉合了女扮男裝、帶球跑、追妻火葬場等設定的《程序員》,豆瓣評分只有2.9分,但超7億的網播量與《國子監(jiān)》在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基本持平,亦可窺見觀眾的追劇選擇。《結婚關系》也一度躋身貓眼全網熱度排行榜第二名,甚至成為劇荒十月很多網友的下飯選擇。
只是在流量與口碑的倒置里,黑馬作品也在缺失。相比去年《我喜歡你》《半是蜜糖半是傷》的黑馬頻出,古早甜寵劇扎堆讓當下的市場始終難以火熱起來,直到國慶期間《我的巴比倫戀人》憑借沙雕上頭的畫風實現(xiàn)突圍。
古早甜寵劇,天然與黑馬、口碑不適配嗎?這背后指向的實則是古早甜寵劇創(chuàng)作上的“惰性”和降智,戲劇設定本身無罪,舊瓶裝新酒同樣是創(chuàng)作中最常見的手法之一,只是這些劇集卻瞄準了土嗨傳播的屬性,兀自批發(fā)著工業(yè)糖精的自我感動。
仍以《程序員》為例,在它的高贊短評中,有網友指出:“碼農輕喜劇,應該有格子襯衫下無五子棋;女主剪了短發(fā)女扮男裝去面試,人力都不看身份證嗎?”女扮男裝本極具戲劇張力,但同樣需要找到適合的土壤才能生根發(fā)芽,而程序員的社畜聚焦更需要從業(yè)者用心感知和臨摹。
“連這個世界的門都沒進”,人物和故事的懸浮恐怕是古早甜寵劇最大的問題所在。或許短時間來看,在土味、上頭、尷尬的多元情緒中掙扎著追劇,成就了網友的簡單快樂,但古早甜寵劇的存在卻類似于短視頻的“審丑風暴”,終究不是長久之道,更遑論精品之道。
古早甜寵劇的扎堆背后,同樣有一條多元化的鏈條在助推這場“古早風暴”的到來。從內容創(chuàng)作者、演員到平臺、甚至是短視頻、觀眾,都不是其中的旁觀者。
相比懸疑劇在類型劇崛起中的高指征,甜寵劇的低成本、低門檻等也讓其被打上了簡單復刻的標簽,而隨著頭部被搶購一空,參差不齊的小言情IP不斷被市場挖掘。《結婚關系》便是改編自《閃婚總裁契約妻》,自帶狗血質感。
如果說這種屬于“原生系列”,那以《砍價女王》《程序員》為代表的劇集,則是拿著頗有新意的設定走向了創(chuàng)作的窠臼。程序員、砍價師,本是新鮮工種,誰曾想?yún)s困于老梗舊談、人設老套、劇情單薄低幼、甚至是拍攝手法上的守舊。
古早甜寵劇的扎堆,不再局限于中小網劇和新生代演員,衛(wèi)視上星劇和知名演員同樣存在。言承旭的一舉一動還在撩動著網友的想象,林更新、龔俊、王子奇、邢昭林等已經加入了霸道總裁的陣營,只是還是熟悉的豪車、傲嬌帥氣的霸道總裁,從單均昊到尹司宸,終究看膩了。
積壓劇是古早甜寵劇的重要源頭之一。“龔俊最后一部庫存了”,正在熱播的《而你剛好發(fā)光》引發(fā)了市場的感慨。這部拍攝于2017年的電視劇,“古早味”滲透在每一個角落。而這已經是龔俊憑借著《山河令》走紅后,市場緊急挖出的第二部庫存劇,之前還有同樣拍攝于2017年的《指尖少年》。
演員走紅后清庫存的打法,是視頻平臺最常見的套路。只是偶像劇是最與時俱進的品類,從敘事手法到服化道都時效性極強,是以當觀眾再去觀看曾經的積壓劇時,往往會發(fā)出“古早”的評價。
另一方面,對于平臺來講,中小體量古早甜寵劇亦是不可或缺的,用戶年齡跨度極大意味著需要各種觀賞度的內容,低幼簡單也是剛需;而即使是對于熟齡觀眾來講,《王子變青蛙》等經典偶像劇的熱度居高不下,同樣說明了觀眾的需求。
網絡端,古早甜寵劇所隱隱撬動的情懷,同樣是傳播利器。《結婚關系》被網友調侃為“低配版《放羊的星星》”,輿論中被提及的還有《天國的嫁衣》等偶像劇,而它們也在轉身成為新的傳播標簽。
而在短視頻平臺上,諸如女扮男裝泡溫泉等名場面也極易形成“土嗨”傳播,在抖音平臺上,《程序員》的話題播放量達到14億,而看似網絡熱度更高的《國子監(jiān)》只有7億。
口嫌體正直也好,亦或是徹底被勸退,當下的市場古早甜寵劇正全面鋪陳避無可避,只是這條看似自成一體的供需循環(huán)鏈條里,內容為王才是永恒的法則,一旦不符合預期也將會快速在全鏈條中退出大眾視野,面臨“社死”。
今年的甜寵劇市場當然是表現(xiàn)亮眼的,無論是《御賜小仵作》《我的巴比倫戀人》的黑馬突圍,還是《你是我的榮耀》的爆款屬相,都是其中代表。只是另一面,甜寵劇高光下的陰影逐漸顯露,這個市場不僅有黑馬,更多的是創(chuàng)作上的迷途者。
視頻平臺集體押注的甜寵劇場,爆款率和影響力有所下降;曾經締造了諸多黑馬的古偶甜寵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古裝丑男”風暴;去年憑借著《傳聞中的陳芊芊》坐穩(wěn)甜寵一姐位置的趙露思攜兩部新劇來襲,卻只拿下了豆瓣4+的評價;以及如今的古早甜寵劇接連失意于口碑……
曾經的甜寵劇憑借低成本、新人演員殺出一條血路,卻在知名演員、大制作、大IP接連入局的時候面臨困局,為何?當市場熱起來、太多人瞄準了這塊蛋糕,市場進入高速運轉階段,以及頭部制作擠壓市場空間,愿意潛下心來做內容的人就更少了,而疾行的賽道和類型創(chuàng)作的性質也決定了其必將面臨同質化的問題。
古早甜寵劇的失意背后,其實是內容創(chuàng)作上的惰性,也是甜寵劇同質化創(chuàng)作的具象表現(xiàn)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古早甜寵本身只是一種品類劃分,并沒有強烈的正確和錯誤之分,就像市場也有正面案例,古早設定也可以玩出新意。
《我的巴比倫戀人》在“日記成真”的腦洞里融入了對治愈童年陰影、女性情感表達等深刻話題的探討,也在無厘頭喜劇和深刻內核中探尋到了一種平衡;《變成你的那一天》中男女互換身體的設定并不新鮮,但勝在演員表演靈動。
只是成功的突圍者各有各的原因,或內容或表演,但失意者的共性則往往是各個維度的。除了內容上的古早設定被網友吐槽狗血,《國子監(jiān)》中的探案課程充滿了廉價的小兒游戲感,穿幫鏡頭更是不在少數(shù);《程序員》的口碑失意里同樣有服化道等的全方面不走心。
演員和表演的同質化亦是顯性病癥。從《雙世寵妃》里走出來的邢昭林,卻在各類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劇情中不斷打轉;同樣在今年遭遇質疑的還有趙露思的“虎女”形象,觀眾審美疲勞。表演和顏值不過關的劉特們則更加勸退觀眾。
或許不能簡單將其稱之為“創(chuàng)作上的大倒退”,但無可否認“老梗回春”的確是門技術活,也更考驗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新和用心。不過此番市場對古早甜寵劇的關注,已然是注意力向中腰部市場的下移,它本身就是對賽道發(fā)展的肯定;當然也與頭部空間被頭部陣容、班底所搶占,原有的“小而美甜寵”陣容自然下移有關。
無論如何,市場審視甜寵劇的目光都更加嚴苛了。或許在頭部狂奔、進階的同時,是時候停下來去審視中腰部內容的準入門檻了,而任何試圖在創(chuàng)作上走捷徑的行為終將自食其果。希望下一次,甜寵劇市場不會再讓觀眾發(fā)出“我抬頭看了看日歷,確實是2021年沒錯”的感慨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fā)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