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20社,作者 | 馬程,編輯 | 賈陽
疫情下,被困在莆田無法出城的跨境電商從業者王優心急如焚。他在Vova上的店鋪突然被關停,其中有超過1萬美元的收入(以及500美元保證金)沒有提出。這家店鋪此前的月流水一度達到5萬美元。
一直與他保持聯系的運營人員,全部在一夜之間離職了,不再回復信息,有些直接注銷了微信號。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與Vova的聯系就只有這些運營人員。
遭遇關店的不止王優,他聽說9月開始,有至少幾百家店鋪被封。封店理由都是售賣偽牌和假冒產品。
?
此后,商家們開始向上海警反應Vova失聯,也有人陸續前往Vova位于上海的運營公司格羅夫探聽消息。但他們發現很難找到這家公司的負責人。
其間有一次,有大量賣家集結起來,共同前往格羅夫。這一次,他們見到了自稱為CEO助理的工作人員。
根據部分賣家在維權現場的視頻記錄,這位工作人員稱,平臺主體正在針對售假事件,配合警方調查,打款因此會延期,但Vova不會欠賣家一分錢。
近千名商家,自發拉了許多QQ和微信群,而據一位賣家稱,上海的經偵人員曾在某個賣家微信群中,證實了上述Vova CEO助理的說法,表示公安機關正在偵查Vova平臺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一案。但是,他表示對于平臺的運營并未禁止,也未要求平臺停滯兌付商戶的相關貨款。
警方所在微信群截圖。圖源/受訪者
但這些說法沒能平息賣家的憤怒,反而有越來越多人涌入維權群。兩位店鋪仍在正常經營的賣家稱,自己的店鋪從9月15日的回款期開始,就沒有再收到應該結算的銷售款。“據我打聽到的消息,平臺所有商戶在9月15日后,就都沒有收到回款。”一位賣家稱。
多位賣家表示,9月一段時間,Vova官網曾無法打開。
這也讓仍在正常經營的Vova賣家十分困擾,店鋪不斷有新訂單進入,但因為擔心無法結款甚至平臺停擺,許多賣家已經不敢發貨。但這些店鋪因而收到了平臺延遲發貨的罰款通知。
但20社發現,曾一度被稱無法打開Vova官網,十月初在大部分地區已經能夠正常訪問,部分地區可以正常下單。
而賣家們仍然十分惶恐,原因之一是不知何時才能拿到回款和押金。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Vova——這個2018年才上線的跨境電商黑馬,下載量超過2億次,曾連續登頂西歐國家AppStore下載榜首的平臺,居然可以在一夜之間,就進入“無人駕駛”狀態。
而賣家與平臺的關系也是如此脆弱。“所有人的錢都沒要回來。”王優表示,大部分Vova商家都和他一樣,并不知道這家跨境電商平臺的“底細”。他也只能每天在幾個超過1000人的維權群里,呼吁更多人上門維權。
10月8日,國慶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是Vova的放款日,但商家們依然沒有收到回款,部分商家的后臺的回款日期被標注推后到10月15日。
賣家付款日期被無限推后。圖源/受訪者
在這一輪曾號稱“躺賺”的跨境電商熱潮里,Vova的休克并非特例。如火如荼的跨境電商生意背后,風險一直如影隨形——商家和平臺之間幾乎沒有直接聯系,彼此的信任更多建立在對追逐財富的共識之上,不乏在版權規則縫隙打游擊賺快錢等不合規行為;而一旦被平臺封禁,商家只能默默接受平臺處罰,被誤傷也很難申訴。
這無異于一場賭局,賭自己不被平臺規則擊中,能在平臺還開張的日子,將運氣全兌換成金幣。
1歐元的18K金項鏈,9歐元的lululemon同款緊身褲,12歐元的潮流衛衣,18歐元的大牌仿包……打開Vova首頁,似乎進入了一個廉價商品的天堂。
Vova主頁 圖源/官網
對于辭職在家帶娃的張茜來說,Vova吸引她的一點是簡單易上手。她之前曾在服裝檔口工作,手上有服裝進貨渠道。而在Vova上,中國物美價廉的服裝一直廣受歡迎,于是她通過朋友介紹,在Vova上開了一個小的服裝店鋪,專賣短上衣、短褲等服飾。上貨、接單、發貨都可以在家里完成。
張茜的店就在這一輪被封了,損失2萬元,相比虧掉數十萬美元的商家,她的損失并不大,但也是她這幾年辛苦工作的積蓄。
王優所在的公司從事跨境電商超過4年,主做耳機、充電器等數碼設備,公司主要的業務在歐美市場,通過亞馬遜店鋪銷售,也在利用電商平臺shopee做印尼市場。2021年初,王優團隊開始做Vova業務,原因是看好歐洲市場的消費潛力。沒想到,剛進入正軌不久,業內就傳出消息,Vova在8月被歐盟點名,隨后平臺掀起關店潮。
9月19日中秋放假前后,陸續有賣家在群里反饋自己的店鋪被封,并收到了平臺發送的郵件:“平臺在最近一次商品審核中升級算法、完善了審核標準,對于違反Vova平臺政策的商品和店家,進行自動下架處理。未違反Vova平臺政策的商品和店家,各方面均不受影響。”
Vova發布的公告。圖源/賣家
但當時被封賣家不多,加之平臺封店很常見,這個信號沒有引起太多人關注。大量賣大牌仿品的店鋪因此被關停。還有很多賣家表示,自己售賣原創設計也依然被封。然而王優等賣家逐漸意識到不對,對接賣家的運營人員已經全部離職,不再回復信息。
到9月底,維權的賣家群里統計的被封店家“討債清單”已經涉及400多家店鋪、近7000萬金額。商家們從擔憂事態演變成亞馬遜封號潮,發展到恐懼平臺倒閉、卷款跑路,還有傳言稱“Vova的老板、高管都已經被拘留”。沒有人出來平息質疑,從Vova高管到基層運營,一片死寂。
很多沒有被查封店鋪的賣家更是騎虎難下。在漫天“Vova跑路”的言論中,他們Vova的主頁仍然可以接單,接單后如果延時發貨,還會依照之前的規則,被罰款,期間無法申請休假,退單也要罰款。他們還在猶豫是否退出。
等到要找人維權,商家們才發現,對公司的了解太有限了。王優告訴20社,他們當時對Vova并沒有做太多研究,只是從圈子里的口耳相傳知道有拼多多背景,數據還不錯。Vova公司的官網主頁顯示,Vova的注冊地及辦公室在香港,總部的地址則在倫敦。20社獲悉,Vova的運營主體——蘇州貝樂科技近幾年曾通過多家公司招聘員工和運營,其中包括瑛太萊、格羅夫等,還有員工的簽約合同上顯示為上海墨燦網絡。
格羅夫具體信息。圖源/脈脈
商家們只能順著有限的信息,摸到大多數離職運營的簽約方——上海格羅夫,卻發現公司辦公設備已全部搬走,現場只剩雜亂的桌椅綠植,員工也已被全部遣散。Vova位于東莞的總倉也大門緊閉。
據到場維權的商家視頻記錄,最后在警方協助下,Vova的CEO助理才出面澄清了一些問題:沒有跑路,因為平臺上的仿牌違規操作,“CEO正在配合警方調查”,被誤傷下架的商家未來會通過流量、補貼進行補償,賬期延長是因為配合調查,“絕對不會欠商家一分錢”。
圖為賣家維權現場,自稱CEO助理的人在向賣家解釋,稱不會虧賣家一分錢。圖源/受訪者
種種跡象顯示,調查仍然在進行中。這份承諾并沒有讓商家因此安心,有人提出,淘集集曾經用過相似的套路,助理穩住供應商,高管切割逃避擔責,最后助理也跑路。部分商家收到了退還的保證金,但貨款交割的日期仍無定論。
“這個平臺肯定是完了,即使調查結束,信任度也不再。但不能回款應該是經偵期間凍結了款項,我們現在應該團結起來,把回款要回來。”王優在維權群里分析。
20社咨詢一位專業經偵人員得知,警方在經偵期間有權對平臺賬戶進行凍結,但無法凍結海外賬戶。“但既然警方明確表示調查期間,不影響平臺運營和交易,那賣家得不到回款,應該和警方的調查無關。”
據該經偵人員分析,按照流程,即使電商平臺上出現假貨、仿品,涉及某個或某些品牌,警方的打擊處理是針對賣家,至于平臺的處罰,應該也是轉交給工商管理部門或其他部門。
但目前事態發展的吊詭之處在于,據稱以查“售假”為目的的調查中,涉嫌造假、售假的商家并未被直接追究責任,而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在主張維權。
上海申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認為,中國賣家與Vova平臺是合同關系,若賣家在仲裁或訴訟中獲得勝訴,Vova需要承擔向賣家支付貨款的責任,“但如果Vova財產在境外,這將涉及到國內判決、裁決在境外執行的問題。跨國程序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以及不確定性都相對較高,對賣家來說可能并沒有太大意義。
圖為賣家群眾流傳的涉及商家和金額截圖。圖源/受訪者
王優對后續維權結果很沒信心,他對20社表示,因為Vova的注冊地不在大陸,在國內即使公司宣布破產也可以清算,追回款項,但就怕款項全部在海外,就很難再追回。
多位賣家認為,Vova平臺鼓勵售賣仿品。
“很多人做Vova都是因為聽說這個平臺可以賣仿。我也是被在莆田做運動鞋的親戚介紹,才做Vova的。最開始,我賣了10雙耐克鞋,但10雙全被退款,很崩潰。”Vova商家王鑫在知乎平臺上自述,后來改賣服裝,情況好一點,“可能因為大多數買家不挑剔服裝。”
王優的店鋪則銷售仿大牌的耳機,運營曾對他說,可以直接在商品介紹上直接寫上——產品廠家原裝配件直銷。
張茜提到,Vova上的很多大賣家都是靠仿大牌的產品起家,“平臺鼓勵這樣的商家,運營經常直接在群里說,需要哪個大牌的新款,特別受歐美顧客歡迎。日常審核并不嚴格。”這也是爆款產品的流量密碼。
商家關于仿品的討論 圖源/受訪者
Vova官網上現在還可以見到Lululemon、MK、Celine等知名品牌的仿款。Vova被調查影響到下單和物流后,有法國用戶在Vova的Ins上留言——出事了嗎?我購物車里的80件衣服鏈接都失效了,怎么辦我沒錢去買正版。
直到近期被點名,Vova才更新了平臺的“貨不對版”政策:相關訂單達到3單,就會被處罰,禁售3天、停止回款15天;累計接到3次處罰,就會永久封禁店鋪。
在王優看來,平臺的政策尺度突然變緊,從默許仿貨,到嚴厲打假,打破了平臺和商家之間此前比較穩定的默契,讓很多商家猝不及防。這一沖擊,讓原本就抱怨Vova利潤微薄的商家,連底褲都被扣住。
對王優而言,入局Vova的原因很簡單,它有2個優勢——一是操作流程簡單,適合小白入局;二是前期投入不大,適合公司業務擴展試水。
而劣勢也顯而易見。王優表示,雖然店鋪流水不錯,但他一直沒賺到錢。“一直在虧本賣,定價稍微高一點就沒有流量。”
Vova將自己定位成“Best Cheap Online Shopping Site”,因為主打低價戰略,Vova上的很多商品相對的利潤也非常低。據悉,平臺店鋪的注冊費用為500美金,出貨后平臺會征收為14.5%傭金加結款匯差。疫情后物流配送總體提升,而在Vova要用平臺有合作的商家,費用相對價高。另外,商家需要在專門的賬戶中充錢支付配送費,這次關店潮中,很多人的剩余費用并沒有被退回。
Vova宣傳圖 來源/官網
王鑫提到,“我們一件羽絨服在國內賣300-400元,在歐洲也只能買到50-60歐元,加上了運費利潤很低。”Vova出售的商品價格足夠低,因為運營一上來都先壓低價格。“很多人開玩笑,說Vova就是薅中國賣家的羊毛,自己也不賺錢,就為了滿足歐洲人的需求。”
另一位主做亞馬遜的跨境電商培訓師張敏表示,“Vova基本全靠跑單量來賺錢。我們公司同時上亞馬遜、速賣通,和Vova相比,單量也許不多,但每一筆可以多賺將近50%。”
這沒有影響Vova的飛速發展。
早在2018年,Vova已經在跨境電商圈子里小有名氣。
據雨果網報道,Vova在招商時宣稱,核心成員都有獨立站的經驗,是唯一一家公司主體在中國,團隊也都是中國人的跨境電商平臺。Vova對標總部在美國洛杉磯Wish——這家被稱為移動端亞馬遜的跨境電商,也以廉價商品出名。由于入駐門檻低,Wish一度有90%的賣家都來自中國。
2018年Vova上線后不久,就在多個市場打敗Wish和Joom,中方團隊為背景的平臺,高補貼、高出單率,物流優惠等,都是賣家選擇Vova的原因。由于主要聚焦在歐洲市場,Vova在整個行業相對比較小眾。彼時,行業里最受關注的平臺主要聚焦印度和東南亞市場,比如shopee,clubfactory等。但是經過2020年印度封禁中國App等一系列事件后,更多商家開始把重點放在轉化率更高的歐美市場。除去亞馬遜等大平臺,專攻歐洲市場的Vova成了香餑餑。
2019年,Vova成為法國下載量最大的購物APP。Vova APP在IOS shopping榜單法國排名第一,在Android shopping榜單法國/德國/意大利排名前五、在Google Play上下載量破億、2019年歐洲10國進入榜單前10。
據招商運營們打出的宣傳標語,Vova作為“20多種語言,50多個國家的的大生意”,在2020年GMV更是暴漲300%。諸多賣家由此被吸引。
直到增長的飛輪在這個中秋節被按下暫停鍵。
維權還在繼續,但很多賣家的信仰已經崩塌。
一方面,在過去幾年的跨境電商“淘金”熱里,一批又一批賣家都把跨境電商看成了一種賺快錢的生意,也許一個爆款就可以穩賺數萬、數十萬元,但能否復制成功,這門生意能做多長久,都無暇暢想。
在亞馬遜關店潮之后,這種參與“輪盤賭局”的心態更濃重了。“也許一次處罰和關店,就血本無歸。”王優表示。
大多數商家不是第一次經歷“無處申訴”、“無人負責”的局面。
據張敏稱,Vova的對手Wish每次調整平臺規則,都有很多人無緣無故被關店或者處罰。“賣家申訴從來不受理,大家都習慣了。有人邊吐槽邊繼續做。”
Wish平臺 圖源/官網
賣家們不了解Vova的真實背景,不明白為什么一個中國的團隊還無法對待中國賣家負責。但很多買家也沒有特別明確的動力去追根究底。
張敏提到,一部分人在各種封號、沒有訂單、退款和客戶欺詐等戰亂中黯然離場。換個平臺再戰。
雖然很多跨境電商是中國團隊創建,但大多背景復雜。比如Club factory,Shein等平臺,發展過程中拿到了海外的投資,部分分公司和賬戶設置在海外。在國內很少曝光。
Vova也極其低調,即使是天眼查等平臺也并無直接的融資、股東信息。
此前,The Information在報道中提到,Vova工作人員的領英檔案及Vova發布的招聘信息均顯示,其運營方為“蘇州樂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而數據顯示,蘇州樂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方曾包括拼多多聯合創始人、CTO陳磊。2018年6月,蘇州樂貝發生投資者變更,陳磊退出。
“Vova的招商人員說后臺是拼多多,但是我后來看到拼多多否認了這個說法。”王優提到的是此前虎嗅關于Vova的報道中,拼多多的表態。
20社發現,這次商家追訴的主要商家是上海格羅夫,但格羅夫也是樂貝的一家公司。有員工在脈脈上表示,雖然在樂貝工作,但簽約公司是格羅夫。
相比之下,亞馬遜是規則和數據更規范透明的平臺,賣家一般都有著比較好的資源和電商外貿基礎,包括穩定可靠的供應商資源,接受過較為完善的培訓。但其他跨境電商平臺的門檻就相對較低,注冊和產品的限制少。
“在跨境電商鄙視鏈里,Wish這一類屬于最底端。很多賣家是小白,但很可能依靠爆款快速賺錢。”張敏表示。
?
賣家總結的跨境電商鄙視鏈 圖源/知乎
Wish最初采用無平臺費用+高傭金的模式,獲得了很多小商家的青睞。而Vova上線后,一度聚集著大比例的義烏賣家,主營廉價的小商品。
另一家主打廉價跨境電商的Joom的模式更類似于速賣通,鼓勵大賣家入駐。但為了配合“超低價格+鋪貨”模式,賣家入局后的第一件事是降低價格,“一個朋友做Joom平均客單價都到2-3美金了,Joom的客戶經理還在讓他降價。”王優表示。
總部在俄羅斯的Joom平臺 圖源/官網
商家在嘗到甜頭后,問題頻頻而至。
廉價電商,對于產品質量和來源的把控屢出紕漏。Vova進入西歐市場后,就被質疑假貨盛行。而Wish也一度因為產品參差不齊,被用戶笑稱“雜貨鋪”。
當跨境電商生意開始從水面下浮出,更多大玩家入局,行業的發展逐漸規范化,廉價跨境平臺面臨著挑戰。尤其在全球疫情下,這些平臺的抗風險能力正在下滑。
9月,Wish股價一度大跌20%,目前市值僅為148,7萬美元。Wish表示,應用安裝量比上一季度下降了13%,每位用戶平均花在應用上的時間下降了15%。這導致Wish平臺的核心市場營收比一年前下降了32%。
Wish流量與訂單正在大幅下滑。根據賣家的反饋,目前即使是Wish大賣,有時也會出現一天只有幾單甚至0單的情況。賣家們抱怨,“流量現在已經不是穩不穩了,就是沒有!”“少單少到司機都不想來收貨了”。
Joom平臺也遭遇訂單下滑的問題,同時由于物流成本大幅上升,很多中國賣家不得不放棄Joom。2020年,Joom曾公布上市計劃,但此后也一直沒有新消息。
張敏認為,廉價跨境電商平臺的主要問題在于買家難以獲利,雖然出單快,但大多數人在幾個月之后發現沒有太多利潤,就選擇離開。每當成本上升,或平臺調整政策,就會影響賣家節奏,導致優質賣家流失。
根據亞馬遜的增長飛輪理論,賣家看到賺錢的機會后會不斷的涌入,能夠給消費者提供的優質產品會越來越多,平臺能夠吸引越來越多優質的買家。“平臺需要一茬又一茬的商家來充實供應鏈,但這個故事感覺講不下去了。”張敏表示。
無人負責,無從申訴,血本無歸,這次Vova的事件還未塵埃落定。有人扒出運營公司的負責人張勇的身份、地址,準備去搞“人肉搜索”;
很多人已經對討款不抱期待,維權群開始變得沉默。“大家都麻木了,繼續新的生活了。”張茜說。
這時,賣號和培訓的宣傳又吆喝起來。“臺灣shopee,西歐Wish,北美Coupon,Joom賬號批量,給錢就出。”他們相信,一部分跨境電商的從業者還會抱有這種“賭博”心理,投入下一個平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