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托關系想要戰配(戰略配售)資格的太多了,發行人選戰投(戰略投資者)都是看心情,沒有什么標準。”對于精選層公開發行市場的現狀,有券商新三板業務相關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笑稱。
9月2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簡稱為北交所)橫空出世,至10月10日,北交所全網測試已全面收官,開市進入沖刺階段。由于按照現行制度安排,未來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公司將全部轉為北交所上市公司。后續北交所上市公司,則將從符合條件的創新層掛牌公司中產生。因此,北交所的設立帶動了對于新三板市場的投資熱潮,而即將直接成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精選層掛牌企業尤其受到資本青睞。
10月11日,禾昌聚合、漢鑫科技和廣道高新3只精選層掛牌新股開啟申購。而加上上周五(10月8日)開始申購的錦好醫療等5家公司,本批陸續共有8家精選層公司開啟“打新”。這也是北交所橫空出世后,首批開啟打新工作的精選層新股。
8只新股均獲得了多家戰略投資者關注。其中,如錦好醫療、海希通訊就分別吸引了9家和8家戰略投資者,恒合股份和廣咨國際公開發行也各有6名戰略投資者參與。與之相應的,部分戰略投資者如青島晨融資本更以“一己之力”布局了8家公司中的6家。
“這么大的變化就發生在幾個月之間,實在是‘冰火兩重天’。之前發行人是求著機構入股,最后往往可能還要依靠自己的親戚朋友當戰投才能發出去。”有券商新三板從業人員表示。北交所成立消息公布后,現在投資機構需要轉頭“求著”發行人和保薦機構,才能拿到份額,個別機構更是為精選層項目“擠破了腦袋”。
精選層新股戰略配售“一席難求”
實際上,除個別企業外,此前多數精選層掛牌公司公開發行想要引入戰略投資者并不容易。
安信證券統計的數據就顯示,精選層各批次掛牌公司中,首批公司戰略投資者參與程度最低,平均每家公司只有1.6家參與,第二批開始平均戰略投資者參與度有所提高,但是參與波動性依然較大。
相比之下,本次公開發行的8家精選層公司熱度明顯上升,每家至少獲得了4家戰略投資者參與。
8家企業的發行數據顯示,戰略投資者占據了相對可觀的比例。統計數據顯示,上述8家公司公開發行擬募集資金合計為12.98億元。其中,戰略投資者擬認購金額合計2.60億元,占募集資金總額的20%。
“現在我們都有不少戰投‘備胎’,趕不上我們的進度就不會等,有的是機構追著要買。”上述券商新三板從業人員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為搶占戰略配售名額,各家私募機構也是方法頻出。“機構能否拿到名額,主要是看跟發行人和保薦機構負責人的關系。有一些關系沒那么強的機構會出高價只為入圍,甚至還有些機構從政府層面牽線搭橋。”有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表示。
在這8家公司新股戰略配售競逐戰中,一些機構斬獲頗豐。如青島晨融資本就在本輪新股發行過程中表現得極為活躍,投資了8家企業中的6家。嘉興金長川、青島穩泰等戰投也投資了多家公司。除了私募投資機構,保薦券商則充分利用了項目優勢,一些券商以戰略投資者身份積極參與自身保薦的項目,如此次中信建投就參與了其保薦的錦好醫療戰略配售,承諾認購金額為600萬。
“參與精選層公司戰略配售肯定是我們的主要投資方向之一,只要能夠參與,就肯定能掙錢。”有北京地區私募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過其所在的機構并未能夠參與到本輪8只新股的戰略配售,“首批實在太搶手了,目前已經看中了其他幾家公司,要想參與戰略配售就免不了要求人了。”前述人士對記者說。
北交所利好顯著提升新三板投資熱度
北交所的橫空出世,使得精選層公司一二級市場投資價值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多位投資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參與精選層新股戰略配售已成為行業內機構除二級市場投資外最受關注的投資方向。
金長川資本董事長劉平安此前就表示,新三板市場推出精選層以后,公司就把參與精選層公司的戰略配售作為基金產品的一個投資新方向。這種策略也是基于PE思維進行的價值挖掘,而不是進行短期的二級市場投資。
而一些私募機構則頗為幸運地趕上了風口。今年7月,青島穩態資本旗下專門投資精選層的基金產品剛剛完成備案。青島穩態資本總經理王春暉對記者說:“基金備案時并不知道北交所的事,主要還是看好部分精選層公司的投資價值。畢竟市場轉板預期和通道依然存在,優秀的公司有充分的投資價值。”憑借著長期積累的新三板精選層企業資源,青島穩態資本在此次8家精選層新股中布局了3家精選層公司。
王春暉認為,北交所的利好使得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改善明顯。作為私募機構,未來在精選層公司的投資策略也將一二級并行。對于市場中存在的一些估值相對合理的優質精選層公司,會擇機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如果更為看好企業的長期基本面發展,則會選擇以戰略配售的方式參與投資。“現在精選層的交易規則還是沿用100萬的投資者適當性門檻,未來北交所開市后門檻降低,目前和A股同類公司存在估值差的企業,還是值得布局的。”
實際上,隨著北交所的設立,不僅精選層受到了資本極大關注,市場熱情還在向創新層逐級傳導。據Wind數據顯示,9月2日以來,合計共有77家新三板企業發布了定增預案,預計募集資金總額接近26億元,其中37家公司定增對象中包含機構投資者。
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諸海濱指出,9月2日北交所即將成立的消息公布以來,新三板市場熱情明顯升高。不僅市場指數以及交易量增長喜人,定向增發市場熱度也有所提升。從定增公告中眾多知名私募、創投也紛紛參與到新三板基礎層和創新層多家公司的定增中來。
“投資者對于新三板的重估已經延展至創新層。但總體來看,機構投資者依然比較理性,仍聚焦在營收規模較大,行業景氣度高,細分行業具有明顯優勢的公司上。”諸海濱稱。
一位北京地區私募機構人士也持類似觀點。他對記者表示:“其實機構對精選層公司的關注一直有,只不過北交所的出現把這種情緒放大了。北交所成立之前,精選層中的明星公司份額一樣也需要靠‘搶’,所以現階段精選層公司投資熱的本質還是市場關注那些真正有發展空間的優質企業。”